2017-12期●征战纪事●

黄桥战役中一份鲜为人知的军事情报

作者:张乃康口述 张洞明执笔


1940年夏季新四军渡江北上,于7月29日一举攻克黄桥,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妄图趁我军立足未稳,集结部队进攻黄桥,欲将我军压缩于沿江狭小地带,聚而歼之。我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根据党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决心背水一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苏北指挥部急需弄清韩德勤顽军在苏北的军事部署、人员装备、战斗力等状况,尤其是黄桥一线部队的军事情况。政治部负责人陈同生找我计议,认为通过地下党王治平的关系,有可能取得上述情报。王治平的公开身份是韩德勤保安五旅上校秘书长,能接触上层核心人物,了解机密情况。指挥部派我去找王治平,因为我与王关系特殊,系表兄弟。王治平也是我的革命启蒙老师。

黄桥已被韩部层层包围。我的目的地是如皋掘港,韩部保安五旅旅部所在地。要想突破封锁线,到达目的地谈何容易。我先去找黄桥中学校长王鸿德,向他借了一枚校徽,装扮成黄桥中学的老师离开了黄桥。路上碰到韩部的岗哨盘问,我指着校徽说:“我是黄桥中学的教师,回乡探亲。”岗哨上下打量一番,摸摸我的口袋,没有发现什么违禁的东西,也就放行了。到了海安,我就感到气氛十分紧张,顽军岗哨密布。时近傍晚,我去找一位老朋友投宿,可是一进他家门,出乎我的意料,他态度冷淡,他夫人对我使了个眼色。原来老朋友已被顽军软禁监视了。我看情况不妙,匆匆告辞,直奔海安中学教导主任处借宿。他说:“现在形势紧张,夜间有军警查宵,校中留宿不便。我送你去韩紫石(系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家,那里十分安全,没有人敢去干扰。”我到了韩家,果真备受款待。

次日清晨,由韩老的孩子送我出哨卡。离开了海安,我当夜赶到如皋掘港。一到掘港,我马上找我方一个关系人窦止敬,商量如何能避开耳目面晤王治平。窦止敬说:“韩德勤的保安五旅旅部已迁驻江家镇,目前情况紧张,不要直接找王治平,万一败露后果严重。”我为之一怔,在窦止敬建议下,我先到江家镇一家旅馆住下,然后叫工友送信去找国民党专署的顾明元科长。顾接到信后,即到旅馆来看我,最后由顾明元牵线搭桥,经过几次周转,终于从王治平那里弄到了一份详细的书面军事情报。这份情报提供了苏北地区韩德勤的兵力部署,嫡系部队和杂牌部队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兵员装备包括拥有机枪数量和战斗力水平,特别是黄桥一线的敌人战备情况。

情报到手之后,我十分高兴。但如何能安全地突破层层哨卡把情报火速带回黄桥呢?这是一个大难题。王治平提出两点意见:一是原件绝不能随身带,要我把情报的内容,包括数字背熟,然后把它烧毁;二是不能走陆路,要改走水路,要我到海门郊区后找茅珵的游击队,请他们护送我出港口。听了这两条意见后,我开始死记硬背,记住了情报的全部内容。我到海门郊区后很快找到了游击队,他们叫我化装成商人模样,身上多带些钱,应付岗哨,并护送我到港口上船,通过敌伪占领地区,绕道上海,再乘船返回黄桥。到黄桥后,我立即去指挥部找陈同生,向他作了详尽的汇报,并将情报内容的记忆笔录交指挥部。没几天,黄桥决战打响了,我军取得了决战的胜利。

黄桥战役一结束,王治平立即进行策反工作,率领韩军保安五旅一个团加入新四军。这个团后来被整编为如皋县警卫团,王治平任团长,我任团参谋长。王治平既是我的上级,更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经历了复杂的地下斗争和残酷的武装斗争,是忠诚的革命战士。他当年的战斗风貌历历在目,令我铭记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