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期●纪念新四军东进80周年●

抗日铁流汇岩寺 集结成军驱倭寇

作者:汪晓东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正式成立,1938年1月6日从武汉移驻南昌。1938年2月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由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组成的新四军各路健儿于2月20日集中到安徽皖南岩寺,接受第三战区长官“点验”。由此,岩寺这个皖南小镇成为新四军的集结地、整编地、训练地和出发地。

开赴岩寺集结

新四军军部接到集结命令后,立即着手准备军部移至岩寺和各支队行进工作。4月4日,军部离开南昌,5日进驻岩寺。军部设在岩寺金家大屋(现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廉政教育馆)办公,叶挺、项英均住此处。

第一支队于1938年2月10日由各驻地开动,紧接着第二、第三支队陆续出发。大多数部队,距离集中地点岩寺有两千多里,而且绝大部分是徒步行军,但均按照军部拟定集中岩寺的计划,克服重重困难,于4月初先后到达岩寺附近集中(闽西南地区游击队于4月18日始达岩寺)。

傅秋涛、江渭清、钟期光、王怀生等率领的湘鄂赣红军游击队奉命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一团后,于1938年1月汇聚在湖南省平江县的嘉义镇召开东进誓师大会。2月7日,傅秋涛电告军部,拟于10日出发。15日,军部下达关于行动及工作指示,傅秋涛并派出参谋与军部联系后,途经宜春、樟树、东乡、上饶、常山,2月下旬,部队到达开化。在开化休整20余天。3月8日,该部复接军部行动指示后,率部经临安、昌化,翻越昱岭关到达岩寺附近之潜口。

湘赣游击队接受整编后,部队迅速发展到600余人,奉命于1938年2月从江西省莲花县龙上、神泉出发,经洋溪、安福、吉安、樟树、东乡、上饶、浙江华埠,从玉山县下火车步行,于2月下旬到达开化,和一团会合参加整训。在此成立二团团部,刘培善政委宣布将部队编入一支队二团一营。过春节后,冰雪消融,部队越过马金岭,进入歙县境内,到达岩寺附近之王村。

赣粤边和桂东游击队接受改编为一支队二团二营及三营一部后,按军部部署,经崇义、赣县、万安、吉安、樟树、东乡、上饶、常山,到达团部驻地岩寺附近的王村参加集训。

1937年12月上旬,陈毅在李步新、江天辉陪同下,来到祁门舍会山,在皖赣特委会上,作了《国共合作、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会后,皖赣特委根据陈毅指示,迅速通知皖浙赣边各部队到舍会山集中,然后开赴江西瑶里,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此时部队扩展到500余人,在瑶里召开抗日誓师大会。翌年2月,李步新根据陈毅同志的命令,率领“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300余人(留下一部分短枪队和留守处工作人员100余人)先行开往岩寺、潜口,参加整编。4月,队伍改编为一支队二团三营,驻王村。

闽西(南)、闽南(闽粤边)、闽赣边(中央苏区)游击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后,于1938年2月27日,各部汇集龙岩白土西边广场,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此时,全支队发展到2400多人。3月1日,闽西(南)游击队从龙岩出发,经连城、宁化、石城、广昌、临川、瑶里到达岩寺附近的琶村、琶塘;闽南(闽粤边)游击队从龙岩、吉田出发,经瑞金、赣县、万安、吉安、樟树、东乡、上饶、常山、开化,翻越马金岭到屯溪,然后抵达军部指定地点琶村、琶塘;闽赣边游击队也走此路线,到达琶村、琶塘;浙南游击队则从三门街出发,经遂昌到达开化,翻越马金岭,过屯溪,抵二支队驻地琶村、琶塘。

闽北游击队由饶守坤率领的建(瓯)松(溪)政(和)和刘文学率领的资(溪)光(泽)贵(溪)地区游击队及黄道率领的闽赣省直属部队所编成。1938年2月,他们率领各部汇聚江西省铅山县的石塘镇,组建团部和3个营,并接受江西保安司令部的“点验”,造的花名册是1300人(实际数是600~700人),编入三支队五团。2月下旬,五团奉命从石塘镇出发,越过弋阳、横峰之间的浙赣铁路,经德兴、饶家坂、铜埠、白沙关到达浙江开化。闽东游击队改编为三支队六团后,奉命从屏南出发,经政和、浦城、玉山、常山到开化,在华埠镇与五团会合。3月8日,三支队政治主任胡荣接军部“关于行动问题指示”后,翻越马金岭到达歙县王村一带,支队部于同月抵军部指定地点西溪南。五团于石塘镇接受点验后,沿路扩军,部队迅速发展到1300人左右,团部及所属三个营驻王村和王村附近,六团驻西溪南和西溪南附近。

军部战地服务团随同军部从南昌出发,途经数日到达岩寺。军部教导队随军部进驻岩寺后,扩建为军部教导营,学员300多人。

在岩寺的主要活动

新四军奉命在岩寺集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接受国民党第三战区的点验及加强军事训练,奔赴抗日前线抗击日本侵略军。具体任务有四项。

(一)应对第三战区“点验”

新四军到达岩寺一带集中整编后,国民党当局要求上报花名册接受“点验”,然后才发给军饷和军需物资,才允许开赴抗日前线。4月中下旬,第三战区派罗卓英副司令长官,率领一批军官前往岩寺负责“点验”。他们还威胁声称:“新四军必须以现有员额定编,今后如超编、扩编,将以破坏国民政府领导,违背抗日纪律论处。”

在当时兵员不足、武器缺乏、军容不整的情况下,面对国民党的“点验”这个棘手问题,项英、叶挺和军分会其他成员陈毅、张云逸、周子昆等一起商量研究了应对的办法。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军第三战区长官来新四军各驻地(岩寺文峰塔下、西溪南丰乐河河滨)“点验”,是故意向新四军显示权威,这也是蒋介石对付非嫡系部队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想通过“点验”限制新四军的发展。大家研究决定:一方面热情欢迎、款待好,并由叶军长利用过去的同学关系,着重陪同罗卓英,与他周旋;另一方面由项英负责,组织各单位造好花名册,用临时拼凑的办法补足员额,对付“点验”。经过周密的安排和上上下下的努力,使“点验”基本通过。“点验”结束后,罗卓英提出:“新四军的士兵多数身体瘦弱,缺乏训练,人多枪少,装备很差,应对现有编制再加压缩。”叶挺和项英研究后答复罗卓英:“人员体质通过调理可以增强;缺乏训练,可以进行补课;武器不好是事实,早已报请军委会和战区顾长官解决,希望罗副长官回去后帮助美言;至于人数,可以再作调整。”

军部领导叶挺、项英正好趁“点验”之机,将还没有来得及调整的部队编制进行调整,将“超编”干部充实到基层,将各支队宣传队调军部服务团集中,并将原军教导队改为教导营,于4月23日进行了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这样,叶挺、项英及新四军全体干部、战士,凭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智慧,一起将“点验”之事应对过去了。

(二)充实部队的武器装备

新四军的武器装备都很陈旧,战士们手里拿的还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老套筒、“汉阳造”,还有少数同志仍旧使用梭镖和大刀。军部领导面对兵员日益增加、国民党当局不提供武器弹药的新情况,决定自己创办兵工厂。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新四军在岩寺上渡桥江家祠堂内办起了兵工厂,当时称“皖南新四军修械所”,由20来个铁匠和木工组成。朱宗山任所长兼技师,贾冠军任副所长。修械所白手起家,修枪炮的材料均靠打过的子弹壳和收集的废铜铁。其任务就是修理旧枪并配上刺刀。起初每人一天只能打一把刺刀,后来,技术熟练了,每人一天能打16把,最多者能打24把。

叶挺军长的住处离修械所很近,他常来修械所摸摸枪支,抡抡锤子,甚至坐下来帮助工人拉风箱。他还派战士深入敌占区,搞一些钢铁,然后动员大家伐木头,土洋结合,制造必要的工具。经过工人们的努力,旋枪管的车床,拉来复线的机床、钻床及手摇铣床等工具,都自己动手造了出来。兵工厂就是这样白手起家、因陋就简、艰苦创业的。这个兵工厂一直跟随军部,它不但修造枪支,而且制造了大量的铁雷、石雷,有力地支援了新四军。

修械所除修理部分枪支外,还采取其他方法,如向地主借一部分,买一部分民间枪支,缴获民团枪支等途径来充实部队的武器装备。在当时的情况下,多一支枪就能多领一份子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三)开展军政训练

当时,有些干部、战士对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不够理解,对国共合作持怀疑态度;组织上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山头、本位和关门主义。军部及支队领导根据上述情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干部、战士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消除对国共合作问题上的误解和疑虑,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同时,加强对日军的战术研究,熟悉日军的作战特点,学会水网地区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4月中旬,军部在岩寺鲍家祠堂召开军直及三个支队营以上干部会议,项英主持。陈毅首先讲话,他介绍了全国抗战的基本形势和国共合作的进展情况,并对新四军的组建,尤其是对叶挺将军出任军长表示祝贺,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在东南分局及军分会的领导下,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路线、政策,完成抗日救国大业。

叶挺军长在热烈的掌声中讲了话。他说:“同志们欢迎我,信任我,实在不敢当。大革命失败后,如同爬高山,大家都不畏艰险,坚决爬到山顶上去了,而我却在半山腰就折了回去。今天,党中央如此信任我,让我当这个军长,使我能有这个机会向同志们学习,和大家一起战斗。今后,我一定坚决遵照党所指引的道路前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在在座各位的帮助下,坚决抗战到底。”

会上,项英介绍了新四军组建的经过和各支队整编情况,明确了部队面临的任务。

4月26日,在岩寺祠堂里,叶挺主持召开带兵的营以上干部会议,请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讲抗战经验与教训。会后,项英接着主持召开军直及3个支队排以上干部参加的“北进敌后、坚持抗战”的誓师大会,进行政治动员。会议的最后一天,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奉命赶到岩寺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新四军今后任务的指示。

新四军的军事训练是严格的,每到一处,自己开辟练兵场,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形式多样的军事训练。具体训练任务有两项:一是技术训练;二是战术训练。
部队通过军政训练,使将士们对组建新四军的目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认识,达到了思想上的统一;部队的编制、人员装备得到了充实,提高了军政素质。

(四)开展民运工作

项英在4月中旬的营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岩寺一带是新区,方志敏同志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虽然到过,但是时间很短,人民对红军、尤其是对新四军不熟悉。这一带国民党军队很多,百姓们由于受反动派的欺骗宣传,不了解我军。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扩大新四军的政治影响,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严格执行纪律,关心爱护群众,尊重地方政府,以实际行动证明新四军是真心实意的抗日队伍。

新四军乍到岩寺时,老百姓不敢接近,存在戒备心理。新四军尊重群众的风俗习惯,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民运部在邓子恢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群众的宣传、组织、教育和发动工作,帮助他们建立青抗、妇抗、农抗等各种抗日群众团体,动员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住在王村的部队,还组织工作组到各家各户和老百姓拉家常,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老百姓见到新四军纪律严明,态度和蔼,逐渐亲密起来,直到无话不谈。

新四军在岩寺一带还办起了农民夜校,上夜校的穷人孩子,书簿笔墨全由新四军供给。每30人配一个教员,课本由政治部编写。夜校除教大家识字、读书、讲授抗日救国道理外,还教唱革命歌曲。

战地服务团每到一处,就组织儿童刷标语,举行群众集会,办墙报,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军部服务团来到岩寺后,广泛开展了战地服务工作,帮助群众组织妇抗会、农抗会、青抗会、工抗会等群众团体,利用文艺形式,自编自演紧密配合当时形势的小节目,进行群众宣传,并在岩寺及周围的乡村墙头上书写了许多抗日救亡标语,画了不少漫画。

奔赴抗日前线

部队经过整编、教育,情绪高昂,士气旺盛,战斗力空前提高。1938年4月27日,军部从一二三支队中各抽一些战斗骨干,组成一支500余人的抗日先遣支队,粟裕任司令员,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设3个连。4月28日,先遣支队从皖南潜口出发,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临行前,在潜口西边大祠堂门前召开大会,叶挺、项英、袁国平和各支队的领导同志都亲临大会,欢送部队出征。陈毅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粟裕作了动员,统一了思想意志和步调。部队经汤口、太平直插溧阳,进入苏南敌后作战略侦察。

5月1日,军部下达直属部队出发命令。陈毅率领一支队离开岩寺、潜口、王村,经南陵、高淳去苏南茅山地区,以茅山为中心开辟抗日根据地。

5月4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即电示项英等同志:“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建茅山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并指示“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军部于5日率直属部队撤离岩寺,向太平进发。

5月中旬,第二、第三支队离开岩寺。三支队进驻南(陵)芜(湖)宣(城)边区,然后转入铜(陵)繁(昌)南(陵)边区抗击日本侵略军。6月,二支队分两部进入阵地,一部向当涂之东小丹阳两侧山地进发;一部去芜湖、当涂以东至小丹阳之间的河网地区。分别开辟了江宁当涂溧水边区(亦称横山地区)和宣城当涂芜湖边区(亦称大宫圩地区)两块相连的根据地。

新四军在岩寺地区时间达3个月,对徽州和歙县的抗日救亡运动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肩负党的重托,从重庆辗转来到岩寺,由叶挺军长陪同,检查了岩寺兵站,访问了23集团军唐式遵、32集团军上官云相,当晚还在江家祠堂里作了形势报告,并在岩寺住宿一晚。而后,在叶挺夫妇等陪同下,驱车上黄山,叶挺还特意为周副主席在黄山桃花溪的小补桥上摄下一张珍贵的照片,然后去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