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材修长,风度翩翩的老人站在讲台上,手拿毛笔在给老年学员们讲授书法。这位教书法的老人就是年逾九旬的李振平。他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原新四军老战士、老领导,是国家广电总局老年书画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上世纪30年代,当大江南北燃烧起抗日的烽火时,初中二年级的李振平辗转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和保安部队,有机会接近了一些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读了许多进步书籍。1940年他的家乡如东解放了,他立即投奔新四军。
他开始在抗大五分校政治队学习,5个月后被调到军部后方政治部宣传科,为军部油印报刻蜡板、画插图等。以后他又被调到新四军军部文工团搞美术。那时,新四军军部人才荟萃,云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家、版画家、速写画家等,在这样文化氛围浓郁的革命大家庭里,悟性极高的李振平眼界大开,耳濡目染,绘画水平迅速提高。此后,他又在白桃(吴白匋)领导下参加为小学课本绘制插图,并为《盐阜大众》和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报》等提供木刻作品。
1942年底,李振平从盐阜军区转移到苏中军区9分区,继续从事美术工作。当时侵华日军视苏中解放区为眼中钉、肉中刺,以重兵对9分区发动大规模“清乡”。1943年,9分区军民反“清乡”斗争取得巨大胜利,证明在平原地区也完全可以成功坚持对敌斗争。延安《解放日报》对此胜利登载了详细报道并发表社论。9分区也举行了庆祝反“清乡”胜利群英大会,从会场布置,为英模画像、木刻,到为会刊插图,皆由李振平负责。
李振平是自学成才的楷模。一开始,他临时找资料,照葫芦画瓢来作画。后来他自学苏联编写的一本绘画基础理论书,又从一所学校图书馆中,找到一本介绍绘画知识的书,孜孜不倦地阅读钻研。他随学随画,时时观察,处处写生,画技渐臻成熟。当时解放区盛行木刻,李振平也学会了木刻。
访谈时,李老说:“当年,我是从对艺术一无所知,快速地土生土长成为一个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青年美术工作者。这是我常为之怀念的一段经历。”
可惜战争年代,他的作品几乎流失殆尽。现存的作品只有一件:1949年“华中解放区毛主席像邮票”的印刷品。
1949年2月,苏北全境陆续解放,通邮迫在眉睫。李振平愉快地接受了设计邮票的任务。据江苏解放区邮票研究学术委员会介绍,李振平搜集了当时能找到的各种毛主席像,反复比较,选定了一幅昂首半侧视像。限于当时印刷条件,只能采用石印工艺,经拓版、翻版再印刷。他选用了木纹细密、木质坚硬的黄杨木作雕版,切割成20×20mm大小,在这方寸之木上先要留出一些空白,以便套印“人民邮政”四个字和邮票的面值,然后才能刻印领袖像和“华中解放区”几个字以及必要的修饰,其难度可想而知。李振平经两日准备,只用半天时间便一气呵成,完成了邮票的创作。经华中邮电局审定后交南通韬奋印刷厂和翰墨林印书局承印。
此邮票全套6枚,面值为华中币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颜色为红棕、暗紫、红、橘黄、浅绿、蓝,世称“南通版毛主席像邮票”。此票于1949年4月29日发行,由于它使用时间短,存世量少,成为集邮收藏的珍罕邮品。
全国解放后,李振平调任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旋又调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国际广播电台(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部)编辑部门的领导人。
正当他一心钻研广播业务的时候,反右开始了。李振平对于将一位归侨地下党员划为右派提出异议,结果将自己陷入“右倾”。
1963年,李振平被贬到对华侨广播部负责听众来信工作。那时听众来信数量大,每日以麻袋计,工作忙乱不堪。李振平提出将来信者的姓名和来信日期登记于卡片,按四角号码归档;改进复信方法,将有价值的来信摘编成《听众反映》,供领导和有关部门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从此,工作井然有序,效率大大提高。
“文革”后,李振平调至国际台总编室,负责审定全台中文稿件。1982年,李振平离休。
离休后,李老致力于书法研究,卓然有成。他的作品,在1985年国务院机关举办的迎春书画展和199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举办的中央部委书画联合大展上,获一等奖,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1980年广电部老干部书法学习班成立,聘请李老讲授书法。1990年广电部成立老干部书画协会,李老被选为会长,连任三届。他还受邀为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央统战部等单位的老同志讲授书法,深受欢迎。
前几年,我去李老家,他家人从书柜顶上拿下方方正正的一包东西,打开一看是李老用娟秀的小楷抄写的四卷《毛泽东选集》,工整美观,令人叹为观止。李老告诉我:“从1968年到1973年,在挨批斗、劳动改造的间隙,我每天抄两个小时。不觉六年过去,四卷抄完。可以说,抄写毛选让我度过了那段特殊时期。”
说着,他珍惜地用手抚摸着抄本。我意识到这是一件珍贵的书法文物,它凝聚着一位老新四军战士的忠诚。
李老的作品和启功、董寿平、吴冷西等百位名人作品一起镌刻在北京西北郊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碑林中。
李振平同志在青年时代为我们民族的独立解放而顽强战斗,在夕阳晚照的时刻,依然为我们的民族创造着珍贵的精神财富。李老永远是新四军的一棵不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