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期●时事纵横●

中美关系:风风雨雨40年

作者:易化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翻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同时也对世界格局的演变带来了深远影响。2019年1月1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40年中美和平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非常复杂。与美国关系极其紧张的朝鲜和正在与美国交战的越南,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盟友,中苏关系则由于珍宝岛事件而处于分外紧张状态。1971年中国秘密安排基辛格来访,并且做出了正式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的决定。朝鲜和越南极为不满,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曾秘密飞到平壤与河内,亲自向这两个“兄弟国家”领导人做解疑释惑工作;而欧洲“反帝反修斗争”的“明灯”阿尔巴尼亚,从此与中国反目为仇。尽管如此,中国从国际力量对比关系的新变化出发,从全球战略格局的新态势出发,从自身发展与安全利益的新要求出发,坚定而果敢地继续推进中美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为两国最终建交并真正实现关系正常化创造和积累有利条件。

中美建交并实现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是台湾问题。双方围绕台湾问题开展的激烈争论,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完全达成一致。但中方秉承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统一的外交思维,以美国接受“断交”“撤军”“废约”三大条件为前提,同意在如何实现大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上,分别发表声明表述各自愿望和立场,同时决定将美国对台售武与中美建交分开处理。

正是由于中方采取了积极的、适宜的、充满建设性和创造性的立场,中美两国才能在1978年12月完成建交谈判,1979年1月1日正式宣布建交并迅速互派大使,才能在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开启、中国全面回归国际社会的重要历史结点,开辟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携手共进新境界,共谋两国合作发展大计,共筑新的国际战略格局。
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根本不同,虽然建交,但不可能完全解决两国之间历史遗留的和不断产生的所有问题,但意义和影响极为深远。

首先,中美建交极大地改变了中美两国“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关系格局和思维定式,使中国争取和营造一个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有利于实现和平发展、有利于长期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其次,中美建交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配合,共同抵御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和地缘战略博弈的格局。再次,中美建交为中国广泛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事务提供了机遇。中国与整个外部世界的关系,国际关系发展进程和世界多边体系,都变得更具完整性,更有进步性,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前景,也因此变得更加广阔。从这一意义上说,中美建交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

总而言之,中美建交是个重大而积极的历史事件。40年来,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既跌宕起伏,又持续向前。中美在既合作又竞争的过程中,各自获得了重大的经济与安全利益,同时也拓宽了双方的和平共处之道。中美双方共同为地区局势稳定,为全球和平发展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

多年来,我们一直说,中美两国在经济上高度互补,在人文领域中密切交流,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广泛合作。这并非外交辞令,也不是单纯的宣传需要,而是中美关系的真实写照。我们都必须承认,中美建交40年后的今天,双方在发展问题上,已经形成彼此间严重依存的互利关系;在地区安全和全球治理方面,也已形成了需要相互支持的互动关系。中美之间的利益契合点是广泛存在的,是不断拓展的。

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历史性发展。40年后的今天,中美已经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对象国,每天有超过1.4万人乘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两岸,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超过530万人次。40年来,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各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有力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中美之间存在着制度性、结构性的矛盾,无法避开

近几年来,在美国方面,学术界和舆论的中心不是中美和平,而是中美战争。中美和平遭遇到了巨大挑战,有人甚至认为中美注定要战争。美国兰德公司有报告《美华战争:思不可思》,艾利森有《与中国注定发生的战争: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他因为此书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一点毫不夸张。中美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牵动作用,越来越接近于当年的苏美关系。但中美关系与当年的苏美关系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有重大差异和区别。首先,中美双方社会制度差异巨大,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相互抵触,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有时也会发生冲突。这种结构性矛盾当年存在于美苏之间,难以根本消除。如今,中美之间也有类似问题。其次,中国的经济实力,即按美元计算的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2/3左右。上世纪80年代苏联鼎盛时期,其经济总量也大约为美国的70%。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步伐和速度,与当年的苏联极其相似。再次,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即所谓的“中国模式”,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示范效应在发展中国家呈持续增长。中国在发展道路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另类选择,这对美国扩张其全球影响力,向全世界输出其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确构成很大冲击。当年苏美之间也存在类似矛盾和冲突。

或许就是由于这样一些因素,处于战略焦虑状态的美国社会,首先是特朗普政府,极其简单地同时也不容置疑地将中国定位成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将中国视为其全球领袖地位的主要挑战者。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的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并且迅速地将双方的经济摩擦引向人文、政治、安全等各个领域,其急于全面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昭然若揭,对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显得非常粗暴和野蛮。可以说,贸易战是表面现象,骨子里是美国要遏制中国的伟大复兴。

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客观和全面地看待中美力量对比和双方国际影响,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既不如当年的苏联,更与美国有巨大的差距。无论从经济结构、科技状况上看,还是从各自的发展潜能上看,中美之间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更不要说军事实力了。

当年的苏联拥有与美国旗鼓相当的核武库,拥有可以同北约全面对垒的华约组织。中国却没有这样的实力。中国的国防建设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但实际军费投入远不及美国。苏东剧变后,华约解散,但美国仍然支配控制并且不断扩大北约,仍然在全球范围内维持和拓展军事同盟体系。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对外扩张的基因与传统,今天也不具有与美国争霸世界的意愿和能力。因此,当前的中美关系本质上又不同于当年的美苏关系。中美关系应是“竞争与合作”关系,而不是苏美之间的“零和”关系。

近年来,中国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信心满怀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美国则因为内外问题成堆,国际领导力衰退,因而陷入战略焦虑状态。中美关系风云突变,根本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严重的战略误判,这是非常危险、非常有害的。把美国国内发生的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断言两国经贸关系失衡责任完全在中国,甚至公然表示,要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和平崛起,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今后也难免遭遇风暴。中美关系40年的跌宕起伏一再提醒我们,形势越是复杂,头脑越要清醒;矛盾越是多发,战略上越要保持定力。在战略安全领域,中美应坚持合作安全,确保共同安全,而非单方面的所谓“绝对安全”,特别要防止滑向全面对抗。在经济贸易领域,两国应坚持互利共赢,确保良性竞争,摒弃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在社会文化领域,双方应坚持包容互鉴,增进交流合作,避免将发展道路、政治制度差异上升到你死我活的丛林之争。在全球治理层面,两国应尽可能做到共商共建共享,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国际公共产品,避免相互拆台,互挖墙脚。

构建新型的中美大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40年中美关系历程积累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现实国情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双方在一些领域的分歧也是难以避免的,矛盾有时会激化并导致危机,但两国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交流与合作应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流。

40年前,中美建交的抉择是正确的。40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抉择。看待中国发展势头时,美国有人信奉“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有人担忧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有人甚至主张对华遏制不惜诉诸战争。看到中国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时,美国有人全盘否定对华“接触”政策,主张中美“脱钩”,试图挑起对华“新冷战”。美国政府近年来的一系列对华消极言论和行动既迎合又助长了上述论调。

中国开启改革开放事业与中美建交是同步进行的,发展对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改革开放也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和空间。40年前,中美建交是改变全球地缘战略格局的历史性事件。今天,中美关系站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中美实力差距比1979年时大为缩小,中美对此则有着不同的心态。中美关系依然至关重要,且变得更为复杂。它不仅对当今国际体系的面貌产生着深远影响,更对中美两国从外交到内政具有全局性意义。相对来说,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更明显一些。中国人对此应有深刻的认识。

现在,美方对华的战略认知正在发生急剧转变,中美关系已不可能恢复到过去。中国发展到世界老二的位置,我们要清楚,中美摩擦肯定会越来越多,关键是中国要坚定致力于与美方共同管控好双方的各种摩擦,避免它们的失控,要在新的全球力量格局中把握好中美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新的建设性的发展。

中国要运用好与美合作与斗争的两手,不能怕斗争,但也不能把斗争当成目的,用斗争促合作,应是中国坚定的对美关系哲学之一。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与美共赢,而什么意味着双赢、共赢,这需要中美不断通过战略沟通塑造共识。

中国已经积累了巨大实力,可以支持中国与美斗争,也可用来巩固合作。我们要有信心,新冷战不是美方一些人想搞就能搞起来的,中国有瓦解美对华新冷战冲动的足够能力。只要我们坚决对新冷战说NO,新冷战就打不起来。在美方一些人妄谈新冷战的时候,我们绝不能跟着冲动,更不能帮助、配合那些美国激进势力将新冷战坐实。

在新的形势下,一味软弱让步不是办法。维系中美建设性关系既需要决心也需要智慧,这两点中国都不缺。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可能在2019年得到“管控”,为接下来的中美关系重新进入良性循环奠定一定基础。但是,也许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各种消极的、倒退的甚至颠覆的大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正在动摇中美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中美两国各种观点和见解纷乱驳杂,持悲观失望观点者不少。然而,中美双方都无法面对两国关系全面破裂的严重后果,都无法承受持续对抗导致两败俱伤的巨大代价,都无法承担由于中美对抗而殃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历史责任。中方最近一直强调,中美关系要以协调合作稳定为总基调,这是对中方所主张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最新诠释和最新解读。

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G20会议期间达成的90天内暂停关税战亦即贸易战的协议,是双方彼此迎合、相向而动、共同管控危机的重要步骤。

中美贸易谈判大致涉及三方面的问题:贸易不平衡、结构性问题和执行机制问题。贸易方面,中国已明确表示会增购500万吨美国大豆和石油、天然气。执行机制方面,美方提出监督中方执行协议,中方提出“双向实施机制的框架和基本要点”,与美方达成原则共识。唯有涉及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补贴的所谓的结构性问题,中美双方的分歧显然不易化解,因为这实际上涉及到中国经济、政治体制问题,因此谈判可能难以达成协议。这样就可能陷入僵局,或者再次延期举行。

继中国副总理刘鹤率中国高级代表团赴华盛顿谈判并取得初步成果,2月14~15日,美国高级代表团赴北京继续谈判,双方就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贸易平衡、实施机制等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就主要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并就谅解备忘录进行了具体磋商。

随着3月1日美国威胁对中国进口商品加税的期限临近,留给中美双方的时间并不充裕。双方决定2月下旬在华盛顿再次举行高级别会谈,希望取得突破。合作是最好的选项,这对双方的智慧、谋略、魄力、诚意,都是一次很重要的考验。截至发稿时谈判正在进行。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表示:美中贸易协议最后要由他与习近平主席亲自拍板决定。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已届不惑的中美关系虽面临波折和考验,但40年来远超预期的互利共赢成果与日趋紧密的民间交流交往足可证明,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仍是人心所向,合作仍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诚如习近平给特朗普的信中指出的,“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重要阶段。我愿同总统先生一道,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经验,落实好我们两人达成的共识,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让两国关系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如此,中美两国幸甚!世界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