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期●缅怀篇●

当年照料伤员情似海 今朝两家后代喜相聚

——革命老妈妈范光彩遗愿终实现

作者:姜田兵

2018年国庆节前夕,上海才才航空设备有限公司年近花甲的李宏伟先生,向笔者介绍了他的已故母亲、江苏省原淮泗县新袁区中共地下党员范光彩救治6名新四军伤员的革命斗争事迹,以及他为实现母亲遗愿,苦苦寻找多年后,与新四军伤员王金龙后代喜泣相聚的感人佳话。李先生说:“我永远怀念敬爱的母亲范光彩,而且要把她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缅怀她的功绩,传承她的精神。”

秘密照顾新四军伤员

据李宏伟介绍,他的外祖父是南京溧水人,在上世纪20年代初挑着货郎担子一路行医到泗洪县龙集,与外祖母相识结婚,于1926年2月28日生下了母亲范光彩。不久,外祖父母带着母亲一路行医,辗转到当时的江苏省淮泗县新袁区陈集乡安家落户。

范光彩从少年时期起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萌生了爱国思想,追求革命真理。1943年正处抗日战争艰难时期,17岁的范光彩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锁链,毅然跟随家乡革命先驱张英、尤继发、李同付、曹友德、江为良等人,参加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经淮泗县新袁区陈集乡妇救会主任张英介绍,范光彩担任陈集乡公所的妇救会副主任,组织全乡的妇女帮助新四军做军鞋、缝军被,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4年春,经陈集乡公所指导员尤继发介绍,范光彩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由于日寇“扫荡”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白色恐怖,当时中共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只有在晚上秘密碰头及开会,地点在裴圩镇陈集西南尤嘴小滩的地方(在江苏省泗阳县高渡镇南大滩村境内)。范光彩、李同付两人组成一个行动小组,也大多是在晚上出来为新四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1944年至1946年,范光彩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交给的一项艰巨任务,先后在家里秘密照顾6名伤病新四军战士,王金龙就是其中一员。他们吃住都在范光彩家里,日常生活和安全都由范光彩负责。在这期间,范光彩还兼做其他革命工作,如动员乡亲们参军等。李宏伟说:“在那个极其艰苦的年代里,我母亲照料伤病员,给他们喂饭、买药、熬药。到了晚上,她还帮新四军送情报;新四军在村里开会,母亲在外放哨。”

1949年初,上海还没解放,范光彩又在党组织安排下,由两名同志护送一路南下,冲破国民党军队层层封锁与设卡,秘密由苏北转入上海从事革命工作。

五年寻找为母圆心愿

在范光彩照顾过的新四军伤病员中,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王金龙,因为他受伤较重。在范光彩的精心照料下,王金龙三个多月后伤愈归队。

在那段时间里,王金龙和其他伤员一样,与范光彩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伤员一个个归队了,但范光彩仍惦记着他们,一直想再见一面,看看他们怎样了。但那些伤员随部队南征北战,无法寻找。而王金龙他们也一直念念不忘救命恩人范光彩,可遗憾的是,在双方的有生之年都没有找到彼此。

范光彩在全国解放前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向亲友说起当年这段经历。2012年,86岁的范光彩病重时才把这一心事告诉了子女,她说:“我的一个愿望就是寻找到当年护理过的6名新四军伤员,没有战士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新中国的解放。你们要继续寻找,一定要见见那些亲人,看看他们生活得怎么样。”其中,她提起伤员王金龙的次数最多。

李宏伟说:“根据母亲的叙述,我开始寻找王金龙等新四军伤病员,最后花了5年时间才找到王金龙的后人,这个寻找的过程真的好苦好苦。”

李宏伟在这5年里辗转多地,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王金龙:他去过派出所,去过江苏及附近各地的纪念馆;他几次向央视寻亲栏目《等着我》以及其他寻亲平台提出寻找申请;他还在百度网上发帖寻找王金龙,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寻亲消息。

每天,李宏伟都要打开电脑、手机,查看是否有人在他的寻人启事后面跟帖提供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6月初一天早上,李宏伟又像平常一样打开了电脑,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他一直苦苦寻找的线索终于出现了。

2007年,淮安市《淮海晚报》曾发表一组连续报道“寻访老兵之旅”,其中有一篇文章《寻访“老战友” 感受“烽火硝烟”》,刊发在2007年8月29日第7版,文中有王金龙的线索。这篇报道在10年后被一位热心人贴在了李宏伟的网上寻人启事后面,不禁让李宏伟激动万分,他立即致电《淮海晚报》,并通过报社搭桥,与作者孙连洲取得了联系。

孙连洲是资深媒体人,在撰写报道时采访过王金龙的家人。当时王金龙已去世多年,孙连洲采访的是其老伴李素珍,时年81岁。李素珍说,王金龙是淮阴区南陈集镇高陈村人,生于1926年,1941年入伍,在战场上作战勇敢,曾多次负伤,最重的一次,是1948年在山东的一次战斗中失去右腿。王金龙1950年退伍回乡,后来于1988年病逝。

2017年6月6日,孙连洲应李宏伟之托,专程前往淮阴区南陈集镇高成村寻找李素珍老人,可李素珍老人已于2016年去世了,她的子女们有的在村里也有的在外地。孙连洲最终在南陈集镇街上见到了王金龙的女儿王秀兰。关于父亲王金龙在革命队伍的事情,她说自己知道的也不多,因为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时她还很小,只听母亲说过,父亲11岁就去当兵,多次受伤,最严重的是在1948年10月在山东一次战斗中负伤,失去了右腿。王金龙的外孙吴华为(王秀兰之子)回忆说:“外公身高一米八几,身体强壮,脾气比较火暴,他喜欢下象棋,棋艺很高,到晚年时他眼睛看不见了,但和别人下棋仍然没有对手。”吴华为介绍说,他的外公王金龙退伍回乡后,曾做过多年村干部,有时候会讲自己当年在战场杀敌的故事。外公外婆共育有9个子女,外公因病去世时只有62岁。

从孙连洲那里得知王金龙及其家人的情况后,李宏伟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终于找到了王金龙的后代,难过的是王金龙叔叔很早就过世了。他说,没有王金龙他们这些老革命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告诉孙连洲,他一定要去看望王金龙的后人并到王金龙的坟前拜祭,代替母亲向她的老战友问一声好。

两家革命后代喜相逢

几经周折,通过《淮海晚报》两位记者的帮忙,2017年7月15日,两位革命先辈的后人在淮阴区南陈集镇的王金龙家实现了令人激动的会面,也实现了范光彩未尽的心愿。当天上午8:30左右,在淮阴区南陈集镇高陈村委会门前,王金龙的74岁大女儿王秀兰带着8个弟妹和儿孙们等待来自上海的贵客。李宏伟和两个姐姐及其叔叔李恒久一下车,王秀兰和弟妹们立即拥上前迎接。两家革命后代泣泪相逢,深情拥抱,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当天下午,两家革命后代到泗阳县裴圩镇陈集村范光彩的老家缅怀纪念,范光彩当年照料新四军伤员的老房子还在。

光彩的大女儿李洪兰说:“我听母亲说,王金龙叔叔有几个月时间在这里养伤,后来伤好后就随部队开拔了。”王金龙的大儿媳郝瑞兰说:“这么多年都不知道公公在这里养过伤,要知道我们早就来看了。”

看到这所旧房子,王金龙的小儿子王传中不禁热泪盈眶:“感谢范阿姨一家人的照料,感谢他们找到我们。我们两家人团聚了!”王金龙的大孙子王淳说:“看到爷爷当年养伤的这所房子,想到当年战争激烈,老革命为国家付出很多。想起范奶奶服侍过我爷爷,心里很激动。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王金龙的二儿子、三儿子代表整个大家族向李宏伟赠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印着14个大字:“精心照料情似海,铁军精神代代传。”李宏伟接过锦旗深情地说:“找到你们,也了却我母亲的心愿了。希望我们两家革命后代弘扬革命精神,一代代发扬光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