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期●散 文●

踏寻前辈足迹砥砺前行

作者:陆子森


  
  新近喜得由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编印的《父辈足迹——南通新四军老战士纪念文集》,打开扉页,一段文字跃然眼前:

八十一年前,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大地诞生了一支与八路军齐名的英雄队伍——新四军。就此开始,军旗猎猎,铁流滚滚,这支英雄的队伍在东进的号角声中,驰骋于江淮河岸,纵横于大江南北……我们的父辈就在这支队伍中。
  读完这段文字,我们仿佛听到了新四军那嘹亮的军号声,看到了我们的前辈浴血奋战在抗日的疆场上……
  阅读书中前面几篇,一批早期南通地区老领导的熟悉的名字映入我们眼帘:周一峰、谢克东、胡奠南、曹衍正、邢白、王太祥、陈世魁……过去,我们对他们中的部分人在战争年代的经历了解并不多,通过阅读知道,他们都是在抗日战争前后投身革命的。在震耳的枪炮声中,在凶险的隐蔽战线上,在滚滚的支前队伍里,我们找到了他们的身影,读懂了他们的青春,他们是血火斗争中不屈挺立的坚强战士,是百万老百姓心中铁的新四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又含辛茹苦,继续奋斗,成为江海儿女战天斗地的领头人,为新中国创造了骄傲的业绩。翻阅着他们不平凡的事迹,重温着从前辈那里听来的关于他们的许多故事,我不禁掩卷沉思,心中油然升腾起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书中《徐永恒》《战友》和《悲歌一曲慰忠魂》这几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1941年7月,南通县政府、县警卫团在县政府所在地北兴桥为牺牲烈士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上,宣读了一份催人泪下的祭文——《祭四烈士文》,追悼牺牲的南通县警卫团副团长孙占彪、南通县独立团(南通县警卫团前身)政治部主任郭守信、县警卫团营长陈彦明、副营长徐永恒等烈士。祭文300多字,读后令人感慨神伤。这四位烈士是我南通县警卫团的勇士,在开创南通县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先后英勇献身,他们的精神崇高伟大,他们的事迹激励后人。祭文是以苏中四分区七位领导的名义撰写的,蓦然,我们眼前又闪现出这些新四军指挥员的高大形象:季方、陶勇、张震东、梅嘉生、向明、陈同生等。70多年前,是他们举起抗战大旗,带领抗战军民驰骋江淮大地,筑起钢铁长城……读他们联署的祭文,那种战友爱、同志情,真是字字动容,句句含泪,不禁让人哽咽,久久沉浸在悲痛之中。

《战友》一文中的“志愿书”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1941年4月徐永恒牺牲后,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警卫团领导梁灵光、周一峰、马一行、孙占彪(不久即牺牲)、贾鸿钧等五人,为抚平徐永恒父亲徐海清丧失独子之痛,就介绍徐永恒的战友、县警卫团的二营营长李兆培拜认徐海清夫妇为义父义母……为此,五位领导人志愿担任了见证人。从“志愿书”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血洒疆场的牺牲精神,被那种水乳交融的爱民护民的真挚情感和纯洁高尚的战友情谊深深感染。

虽然李兆培已为徐海清义子,但时任中共如皋县委书记的谢克东考虑到李兆培戎马倥偬,就介绍时任丰利区区委副书记的夏凤珠拜徐海清为义父,请她就近担当起照顾徐老夫妇的责任。三年后,已经调到中共四地委工作的谢克东仍然惦记着徐海清夫妇“无后”的苦痛,兑现三年前的承诺,将刚出生两个月的二儿子派人通过地下交通站送到徐家,作为徐海清的继孙……
  读着这个故事,我们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它使我们了解到革命战争时期党员干部的崇高精神和真实形象,这些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翻阅着《父辈足迹》,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一个个在我们眼前升腾:“五卅”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女工、四次被捕坚贞不屈、后来在南通地下工作中立下功勋的陆定华(为谢克东的母亲);毁家纾难、全家参加新四军、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张子聪;放弃优裕生活投身抗日、电影《51号兵站》中“小老大”原型之一、忍辱负重革命到底的张丁心;早年参加革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陈侃(曹衍正夫人);国难当头、先后参加新四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贡献出自己青春年华的如东古坝姚世群四姐弟等等。这些先辈用他们光辉的一生,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永远和人民群众心连心。
  在《父辈足迹》一书中,还有王希怀念父亲王强的文章:《初心不改,自强不息》。读完此篇,一个早年参加抗战立过战功、离休后又孜孜不倦为新四军研究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前辈出现在我们眼前。王强老前辈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为新四军研究工作奉献出自己的后半生,他的精神和品德,是新时期新四军历史研究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父辈足迹》一书图文并茂,装帧朴实大方,感谢编辑该文集的工作小组的同志,他们用辛勤劳动为我们送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前辈的脚步迈得那么坚定踏实,他们留下的足迹、他们的信仰和精神,将引领我们在新的征途上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