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古镇的东郊,有一段古老的“运盐河”,河面碧水滔滔,河畔青松巍巍。一块“民族英烈墓”的墓碑令过往的人们肃然起敬,清明节前后来祭扫的人群络绎不绝。
一
1940年12月27日拂晓,国民党顽固派徐承德率领5000兵力,突然向我驻如东县掘港镇的新四军发动进攻。我军奋起反击,激战三昼夜,击溃了徐承德部。12月30日,徐率其残部和张大同部溃逃余东镇苟延残喘。
余东镇中共地下组织指派张镇把徐、张部的兵力、装备、驻扎地等情况侦察清楚,星夜兼程赶到如东县北兴桥。他先后找到我南通县县长梁灵光和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陶司令当即命令三纵七团整装出发。七团接到命令后即刻向余东方向快速进军,午夜时分到达余东北城门外。按照事先的约定,地下党安排人提前开了北城门,战士们鱼贯而入。黎明之前一声令下,镇内顿时枪声大作,冲杀声四起。徐、张部从梦中惊醒,鬼哭狼嚎,溃不成军。徐承德狗急跳墙,丧心病狂,一面命令在西围子组织机枪火力网掩护溃逃,另一方面命令士兵抢来火油和木材,点燃起熊熊大火阻挡我军追击。我七团战士们奋不顾身,越过障碍追至西门,围歼了部分敌人,俘虏了80多人。徐、张率领残部分成两路,一路向东南启东方向溃逃,另一路向西则公开投降驻扎在四甲坝的日寇。
二
战斗结束后不久,四甲镇地下党组织送来消息:三厂、四甲的日寇调集了两辆卡车,企图进犯余东围歼新四军。陶司令当机立断,命令吴团长率领七团向东南方向追歼徐承德残部,留一个加强排在沿线阻击日寇。队伍沿运盐河畔公路向东追击徐残部,约走了一里路,发现公路南侧有座五六米高的土墩。这是明朝末年,戚继光率领沿海军民抗倭的瞭望台。吴团长高声说:“好哇,当年戚家军在这里抗击倭寇,今天我们新四军在这里抗击日寇,真是冤家路窄!高排长,你率领加强排就坚守这里阻击日寇。”“是,坚决完成任务!”加强排长高强答道。加强排三个班,共37名战士。其中十多名战士是新四军东进时在江阴入伍、战斗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其余的都是宿迁、沭阳、滨海等地参军的苏北汉子。附近的老百姓听说新四军在这里杀鬼子,纷纷自告奋勇挖来树木,运来石块,送来铁锹,帮战士们一起修筑防御工事。
三
中午时分,从三厂和四甲坝两地集结的鬼子约40多人,分乘两辆卡车杀气腾腾向余东扑来,不料我军已作准备,鬼子进余东城门扑了个空,恼羞成怒,爬上卡车沿公路向东追来。两辆卡车往东开不远,马路上一条一米多宽的壕沟挡住了去路。为首的鬼子队长星野次郎从车上跳下来,拔出指挥刀龇牙咧嘴正要发作,被新四军一枪击中,指挥刀咣当落地。随即我军步枪、机枪如夏天的雷阵雨,向敌人倾泻而去。鬼子当即死伤六七个人,前面一辆卡车的轮胎被打爆。敌人清醒过来,纷纷跳下卡车,边向四周疏散,边疯狂向我方还击。双方打得正酣,突然似空中飞来一颗流星,落到我方左侧阵地,炸了一个大坑。有多年战斗经验的高强排长意识到这是日寇的小钢炮。他立即命令两名战士带上手榴弹和机枪,悄悄绕到敌人侧面,把敌人小钢炮阵地端掉。鬼子失去炮火支援,攻势明显减弱。我军居高临下越打越猛,敌人寸步难进。下午三点左右,我方发现弹药不足了。排长提醒各班注意节省弹药,坚持阻击到夜幕降临。
狡猾的星野次郎似乎看到我方的弱点,他挥舞战刀指挥机枪扫射,组织鬼子冲锋。我军接连甩出两批手榴弹,鬼子左侧的机枪阵地也被我军炸翻。战场沉静了片刻,鬼子又组织了几次冲锋,但均被我军勇士们击退,敌人始终不能越雷池半步。
暮色降临,我方子弹和手榴弹所剩无几了。“上刺刀!”高排长一声命令,战士们装上雪亮的刺刀,等待时机。这时鬼子见我方枪声稀疏,就从两侧向我方摸来。高排长命令一班和三班组织出击,战士们从阵地一跃而起,冲上去和鬼子拼刺刀,左刺右突,奋不顾身。枪刺拼弯了,就用枪托打,枪托打碎了,就扭住鬼子肉搏。又上来一拨鬼子,高排长大喊一声:“二班跟我上!”冲出战壕,拔出砍刀左右开弓,接连砍倒几个鬼子……暮色散去黎明到来,敌人的卡车始终未能前进一步,但我军37名勇士全部血洒疆场,以身殉国。日寇占据余东镇后不敢久留,第二天一早,装上三十多具鬼子尸体灰溜溜开回四甲据点。
37名勇士是民族的英雄,是余东百姓的守护神!当夜,张镇组织余东工商界和当地老百姓,将勇士们掩埋在洒血牺牲的运盐河畔,当地乡绅以满腔悲愤挥笔疾书“民族英烈墓”五个大字,铭刻在一块大青石墓碑上,表达了余东人民永远敬仰怀念之情。
解放后,党和政府重新收殓安葬英烈。当年的新四军领导和战友粟裕、韩念龙、刘瑞龙、陶勇、梁灵光、邰曼伯等纷纷送来题字,表达对战友们的思念和哀悼。当地干部群众更是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长眠在余东的37名英烈的敬仰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