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这个特定称谓,承载着特定内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三届,这批有志青年,在共和国征程的独特年份中应运而生,现已古稀七秩上下。老三届,这1700多万人,遍及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与祖国母亲同呼吸,共命运。我就是其中一员。
永不磨灭的记忆,“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期间,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哪里需要哪里去,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一批批,一个个初高中青年群体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莘莘学子,本该求学,而求学之梦,一时全被击碎,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落空。小小中学生,18岁上下,忍痛告别了被寄予厚望的学校。
1966年我初中毕业,1968年插队农村,1970年应征入伍。到部队后,从事新闻报道,我那几滴墨水,新闻两字的概念都说不准确,干这活儿,死撑活挨,捧他人文章,找身边素材,常常挑灯夜战,照葫芦画瓢。到报社、电台送小小稿件,求编辑指点,上百篇稿件石沉大海,但我仍不放弃,五年间,曾有豆腐块文章见诸报端,便心满意足。退伍还乡后,我被分配在县染料厂当锅炉工。工作之余,我参加了“夜大”学习,1977年,调城镇派出所当内勤。1984年,我调任县公安局秘书股,整天与文字打交道,犯了愁——书到用时方恨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英明政策,广开学路,广纳学子,似一声春雷,唤醒有志青年。没有年龄限制,没有职业限制,没有学历限制。迟来的爱,也是爱——这是母亲了解孩儿。1983年10月,南京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办自修大学。我立即报名参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的考试。捧着那沉甸甸的书,愣住了:哲学的概念拗口,读通不易,理解更难。
求学的机会,16年后失而复得,我求知的欲望格外强烈,就是刀山火海也要前行。那时,我一个词一个词地咀嚼,一句话一句话地阅读,一段又一段地理解,一遍又一遍地抄写,让一个个概念在我脑海中生根。临考前一周,我离开家庭与战友、学友周家和同吃同住。两人睁眼看书,闭眼背书,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虽勉强及格,但仍兴奋不已!
1984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考党政干部管理专业,我又报了名。迎考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我全身心扑在学习上。孰料在此期间,抚养我长大的二舅母病危,我在西安医院月余。虽然数夜难眠,但书不离手,词不离口。幸运,我以高出最低分数线2分被录取。
脱产学习,机会极佳,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大学课程。两年中,听课不开小差,复习不打折扣——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系统学习机会。
1988年,我业余参加了人民日报新闻写作刊授学习。1994年,还报考不脱产的中央党校本科函授,那年,我是全县60多人中年岁最长,并以第3名成绩被录取。2004年,我又在扬州大学学习,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
今日,自修大、电大、刊大、函大、夜大的文凭珍藏书橱,紧贴我心。它们虽然比不上那国考文凭的含金量,但在我心中金光闪烁,因为知识的分量一样重。我从中吸取了营养,愉悦了身心,撬动了活力,实现了人生梦想。通过这些学习我知识丰富了,思路清晰了,思维敏捷了,工作顺畅了。
当下,祖国70华诞。一幅幅壮丽的诗篇,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共和国的同龄人,虽经磨难,但更多的是特殊待遇——没有经历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从贫穷到小康,实现了物质生活充裕,精神生活丰富……
回顾人生经历,品味当下生活,无疑超过了数代人——祖国,我爱您!祖国,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