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

我和新中国同成长

作者:李 直


太阳出来了,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每当我看到这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激动万分,感慨万千。

1949年的10月1日,我的家乡 — —盐城乡下的盘湾小镇,一大早就升起了五星红旗。当年,我已经13岁了,读小学六年级,和同学们一起升国旗,在小镇上唱歌跳舞,热情欢呼,兴高采烈,欢欣鼓舞。

1950年6月,我小学毕业,参加了县里的会考,第一次照了相。后来考进了盐城中学初中部,教室就在学校的正北楼二楼。这座楼,是1940年11月刘少奇在盐城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校址。我坐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教室里学习,感到非常荣光。我家距离学校有40多里路程。父亲每隔两个月都要送一次粮食到学校,解决我的吃饭问题。看着近60岁的父亲,挑着几十斤重的粮担,从高高低低的黄泥巴路上一步一步走来,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

1953 年,我初中毕业,考进了淮安中等师范学校。当时,学校住房不足,我班就借住在学校附近的周恩来故居内。在这里,我深入了解了周恩来的伟绩。他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 12 年时光。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像“春蚕吐尽最后一根丝”的精神,一直指引和激励着我立志做一个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1956 年,我中等师范毕业,考进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成了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心里十分感谢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在大学读了4年历史专业,1960年毕业。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我应当为国分忧。刚好,上海警备区到学校选人,我被选送到人民解放军,实现了我从小就想当兵的梦想,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

人们都说部队是一个大熔炉,我在这个大熔炉里,整整度过了26年的军旅生涯。这是我人生的黄金时期,我把青春都交给了党和国家,至今无怨无悔。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我既经受了部队生活的锻炼,又经受了保家卫国的考验。先是当文化教员,到了东海前线。在东海的南韭山小岛上,我打过步兵坑道;在革命根据地四明山上,我种过土豆;在鄱阳湖边的鲤鱼洲,我挑过土、治过水;在厦门何厝前线站过岗、放过哨,搞过海上宣传;在八一起义的南昌,参加过抗洪抢险,当过陆军学院的教员……由于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党组织吸收我为中共党员,并多次受到表彰,成了陆军学院、福州大军区的模范教员。1964年6月26日,到北京参加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大会,见到了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登上了天安门,使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1985年,我从南昌陆军学院转业到苏州工作,并参加了市里宣讲团。我坚持宣讲了13年,直到1998年退休。退休后,我参加了苏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继续担任宣讲工作。20年来,我经常到社区、学校、企业、农村、机关和军营宣讲,到 2019 年 9 月,已累计宣讲1080多场次,听众达13万多人次,宣讲过的新老社区已突破 100 个,学校也突破 100所,有些社区和学校已多次进行宣讲。有人问我宣讲能起多大作用?我打了个比方:每次宣讲就像下春雨。古人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说: “搞好宣讲,能潜移默化,精神变物质。搞好宣讲,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岁月如梭又如歌。伟大的新中国已经70岁了,正在强起来,变化多大啊!去年,我带着家人回了老家一趟,看到了老家巨变:我小时住过的茅草屋不见了,草滩没有了,侄儿们都住进了新房……70年来,家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我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相信未来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