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期●缅怀篇●

渡江英雄亚冰故里访问记

作者:汪晓东

上海警备区原政委章尘同志与世长辞已有十几年了。他就是我年幼时崇拜的英雄 — —电影《渡江侦察记》中主人公李连长的原型亚冰。

前些日子,为出席安徽省纪念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学术交流会,笔者再次记起了他,并为求证其出生家庭以及参加革命的一些情况,于今年立秋前一天,前往安徽歙县堨田村访问章尘故居和知情者。

堨田距岩寺仅三华里路,一条丰乐河将该村一分为二,形成两个不规整的半圆。河之北,旧楼新居背后是广阔阡陌田野;河之南,大多是新建的民居,与徽州城东工业园相连。丰乐河上有两座古石桥,一名普济桥,一名通济桥。章尘故居是一栋上世纪30年代建的深宅大院,坐北朝南,名“志礼堂”。前院已辟为菜畦,东西改成新居,仅北面“回”字形楼房,还昭示着当年的奢华。 “这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徽商民宅。”章尘的侄子、歙县潭渡中学退休的语文老师章文思如是说。

1938年春,新四军岩寺集结时,章尘(亚冰)作为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成员,经陈毅推荐去延安抗大。为探寻其中一些细节,我走进了这个深宅大院。先是拜会了章尘的弟媳,一位90岁的老奶奶,她明白来意后,很快喊来她的儿子章文思。

章文思是这样叙说的 — —

我的亚冰伯父当年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同去的两人,分别是堨田的吴亚明和邻村甸川的程亚君(程振昌)。他们3个人带着陈毅的亲笔信,辗转江西南昌,准备长途跋涉至西安,再到延安……

途经南昌时,程亚君的盘缠被窃,吴亚明惟恐强人打劫,独自回徽,伯父和程亚君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奔赴延安。刚到西安时,两人身上的银元已用尽,章尘拿出他父亲章慕周在杭州经营茶叶店号的名片,受到西安店号老板的接济,从而顺利到达延安。

与伯父同行的程亚君,延安抗大结业后在部队从事军政、美术工作,颇得陈毅老总赞许。他曾与吕蒙、莫朴共同创作大型木刻连环画《铁佛寺》。建国后,他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画院秘书长、上海书画出版社顾问。

章文思的伯父章尘,因为电影《渡江侦察记》的放映,更为大家所知晓。电影是陈毅于1954年提议拍摄的,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孙道临主演。说着说着,章文思让我们看了访谈章尘的一些视频。

当我问及章尘为何那么年少就有参加革命的动机时,章文思说: “他思想进步,是受他姑父方槐山的影响。方槐山是徽州女中的老师,也就是著名生物学家方炳文的父亲,是位画梅的高手。”

在徽州区人大办公室工作的章亦农是亚冰的侄孙,也曾对我说过: “我的叔祖父是带着陈毅的亲笔信去延安的。”当年,淞沪沦陷,国军后撤,皖南徽州成为了抗日的大后方,不少在沪、宁、芜、杭的军政机关、学校迁往屯溪一带,歙县(岩寺)—屯溪—休宁一线,各种势力角逐,各种思想碰撞,不少进步青年向往革命,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此培养了一大批抗日救亡青年干部。那时,亚冰曾被他父亲关进柴房,免得他在兵荒马乱之年闯出事端。陈毅因为抗日统战需要,来到堨田宣传革命道理,几次来到章家,亚冰耳濡目染了四军“真抗日、救民亡”的事实后,毅然破窗翻院参加了新四军,并在陈毅的介绍下,去延安抗大学习……

章文思还说: “晚年,伯父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疗养期间,曾对亲属嘱咐: ‘是共产党员的,就要为党的事业认认真真地干好工作;是当干部的,就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办事。’”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询问:“章老师,您心目中的渡江英雄亚冰,日常生活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得到的回答是: “他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也是一个心细如丝的人。记得当年,我在潭渡中学给他写信,一周内就能收到他从上海寄来的回信,这是他常年在部队生活形成的习惯,遇事马上决定,及时处理。记得八十年代初,我陪他和叔婶在堨田村走访,他见我穿的鞋子的鞋尖上长出了‘眼睛’,当时并没有说什么。而在他返回上海后不久,就差人寄来了一大包解放鞋。”有资料表明,1954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渡江侦察记》,之所以风靡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就是因为电影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地就在长
江以南的芜湖地区。影片中,智勇双全的侦察连长李春林、老班长吴老贵、侦察员小马以及女游击队长刘四姐,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些人物大多来自于当年解放军三野九兵团27军派出的先遣渡江侦察大队。当时,章尘从27军79师236团参谋长任上挂帅组建先遣侦察大队,他是侦察大队长。

翻阅史料,读到《章尘政委回忆渡江侦察》一文,更让我兴趣盎然的是,当年亚冰在解放军27军于1949年4月4日在无为叶家墩举行的誓师大会上赋诗立下军令状,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仲曦东和渡江侦察大队的指战员都听到了这首他自作的新诗《先遣渡江有感》:

我们是一支无敌的铁军,它曾在自卫战争中屡建功勋,现在它又肩负着光荣伟大而又繁重艰巨的先遣渡江重任。

它将:像钢刀一样插入敌人的心脏,里外夹击,迎接主力胜利渡江;

像奇兵一样神出鬼没,扰袭破坏敌人,麻痹敌人指挥,扰乱敌之部署;

像鹰眼一样明亮来察明敌情,供上级指挥若定自如,保证大军渡江立足,制敌于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