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期●历史研究●

西路军悲壮的战斗历程

作者:张 云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到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向西路军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做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

让习近平总书记“心里一直牵挂”的西路军,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它经历了怎样的战斗历程?做出过哪些历史性贡献?

1936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国内外形势,制定了“逼蒋抗日”方针。12日,中共中央在致朱德、张国焘、任弼时电中,提出了红军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又称宁夏战役计划——笔者注),要点是:10月或11月,红军3个方面军在甘肃北部会师,完成进攻宁夏的准备;12月起,以一个方面军保卫陕甘宁苏区,并配合东北军对付蒋介石军队的进攻;以2个方面军趁结冰期过黄河,消灭坚持反共的马鸿逵部,占领宁夏,打通通往苏联的国际交通线。为此,陈昌浩、徐向前率红一方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作战,这支部队因此被称为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西路军遭到了马步芳西北军的围歼,孤军奋战四个月,全军覆没,仅少数人突围到了延安。在红军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

执行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

1936年10月下旬,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省张掖市会宁地区,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此时,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更加疯狂,不断向关内增兵,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后,蒋介石集中全力组织“通渭会战”,企图全歼红军于陕甘边黄河以东、西兰通道以北地区。时局赋予中共中央的战略总任务是:团结内部,联合友军,粉碎蒋介石的灭共计划,造成西北抗日局面,以达停止内战,逼蒋抗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抗日力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据此,中革军委发布《十月份作战纲要》,决定提前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实现战略总任务的关键环节,即以三个方面军合力夺取宁夏,打通苏联,在中蒙边境取得苏联的国际援助。

为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10月25日,红四方面军第30军西渡黄河;随后,第9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5军亦西渡。至30日,共渡过2﹒18万人。其中30军辖88、89两个师共6个团,9军辖25、27两个师共6个团,5军辖13、15两个师共4个团,另有方面军总指挥部机关及直属骑兵师、特务团、教导团等,非战斗人员约占近半数。但广大指战员以高昂的战斗精神,决心为实现宁夏战役计划,完成中共中央赋予的光荣任务而英勇斗争。

渡河的30军、9军及5军都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磨砺,特别在是残酷的反“围剿”战争和长征的烽火征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红军部队。30军与9军,来自于鄂豫皖边和川陕边苏区,是红四方面军的中坚力量。在川陕边粉碎敌人六路围攻战役中,因作战勇敢,在1934年10月召开的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上,30军的两个团被授予“钢军”“夜老虎”的奖旗;9军的两个团被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奖旗。5军原隶属于一方面军,是在宁都起义中诞生的红5军团主力。时任军团副总指挥的董振堂与军团参谋长的赵博生,曾于1932年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最高荣誉的“红旗奖”。毛泽东对这次起义,更给予高度评价:“以宁都起义的精神,勇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1935年6月中旬,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军队实现整编,第5军团改为第5军,董振堂任军长。

三个军渡河后,这支久经沙场的红军队伍,立即对正面之敌马步青部展开进攻。短短的十多天,红军在一条山地区,英勇战斗、迭创敌军,共毙伤俘敌2000余人,击毙敌骑兵第5师参谋长、前敌总指挥马廷祥。渡河部队以战斗的胜利,回应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对他们的战略要求。

但由于占领区极为不利的地形和生存条件,难以展开对敌之持久作战。经中革军委和红军总部的批准,渡河部队撤出一条山地区,移师平番、大靖、古浪、凉州地区。此时,敌胡宗南部向河东红军主力大举攻击,切断了河东、河西红军的联系。至此,宁夏战役计划已无法实现。

11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提出《作战新计划》,决定四方面军河西部队改称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苏联)为任务。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正式下达命令,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以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委员有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以上5人为常委)、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军政委员会是西路军的最高领导机关,统一管理军事政治与党务,指挥该部的一切行动。中央赋予西路军西进的主要任务无论是在河西创立根据地,还是单独西进,打通新疆、苏联,均以策应河东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为主要目的。

西路军这支负有特殊使命的红军部队,开始了极其艰苦悲壮的战斗征程。

凸显战略地位,血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进入新疆的必由之路。11月中旬,西路军连克古浪、永昌、山丹,进至凉州附近。但9军在古浪战斗中,虽歼敌2000余人,自身伤亡亦达2400余人。军参谋长陈伯稚、25师师长王海清、27师政委易汉文均在此役中阵亡,9军元气大伤。

当西路军全部进入河西走廊蜂腰部后,新的困难又接踵而至。河西走廊蜂腰部东起凉州,西迄高台,北临沙漠,南对祁连山,中间宽不到百里,人烟稀少。特别是当地群众对红军主张多不了解,造成红军无后方、无兵员物资补给等战略困境。而此时中央又下令西路军在永凉地区建立根据地,其战略意图在于造成河东红军随时可以渡河西进与西路军会合的战略态势,调动蒋介石扼控黄河兵力,以便河东红军出敌不意,东出或南出,进行战略大转移。换句话说,西路军所处的新的战略地位,就是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在永凉地区建立根据地,进一步调动和牵制黄河东西两岸敌人主力,以保证全局的胜利。

为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从11月22日到25日,西路军连续在四十里堡、八坝、水磨关、永昌、山丹等地进行战斗,歼敌6000余人,吸引了黄河两岸10余万敌军西向。西路军也付出了高昂代价,到12月上旬,部队减到1﹒5万余人,战斗力大为减弱。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路军在永凉地区建立根据地的任务结束,再次衔命西征。

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冰天雪地。西路军广大指战员,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苦寒气候,长夜行军,真是艰苦之极。他们赤胆忠心、顽强不屈,任何饥饿、严寒、伤病、死亡的阴影,都吓不倒他们,他们心里装的只有一个目标:为了胜利,为了明天。这是何等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为了调动和寻机歼灭敌人,1937年1月,西路军进驻临泽、高台、倪家营子地区,遭马步芳、马步青部骑兵、步兵及炮兵2万余兵力的追击。敌以一部分兵力钳制倪家营子地区西路军主力,而集中力量围攻高台。1月12日,敌人向高台发起进攻,5军依托城外工事进行抗击,激战数日后,在敌优势兵力压迫下退入城内坚守。20日,敌倾全力攻城,部队遭到严重伤亡。但全体指战员依然前赴后继、英勇杀敌。军战史上记录了这惊心的一幕:敌人每次攀上城头,都被大刀、刺刀砍戳下去。不少伤员扭住敌人跳下城墙,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敌人突入城内后,5军指战员当即与敌人逐街逐屋展开争夺,子弹、手榴弹打完,便先以大刀、刺刀、石头搏斗,刀刃卷缺,石头打完,便用拳打、口咬。这样苦战十余小时,终因敌众我寡,陷于力竭援绝的境地。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光明、13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以下3000余人大部壮烈牺牲;少数部队突入南山,也遭民团残害。奉命增援的骑兵师,也在途中遭敌截击,虽经激战,师长董彦俊、政委秦贤道以下大部壮烈牺牲。

临泽、倪家营子攻防战同样悲壮激烈。高台失守后,经3天激战,西路军从临泽撤退,各部1.3万余人,突围到倪家营子周围仅十里之地的43个屯庄。随即遭到了马步芳、马步青5个骑兵旅、3个步兵旅等7万多人围攻。敌我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敌人每次进攻都先以大炮轰炸,继以集团冲锋,许多前沿屯庄的寨墙被轰塌,房屋被焚毁,但红军仍坚守在断垣残壁之间与敌苦战,死命坚守。由于没有重武器,子弹又极其缺乏,几乎全凭肉搏格斗消灭敌人。在这里,没有男同志和女同志、轻伤员和重伤员、战斗人员和勤杂人员的区别,屯自为战、人自为战。他们的壮烈事迹,不胜枚举。第265团团长邹丰明负伤后,仍然手舞大刀率部酣战,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在整个战场上,真是“一片土地一片血,一个战士一团火”。西路军与敌浴血奋战的场景,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1937年2月下旬,西路军从倪家营子突围。几经血战,9军、30军伤亡巨大,9军政委陈海松、25师政委杨朝礼等英勇牺牲。在突围过程中,妇女抗日先锋团担任了掩护主力西进的艰巨任务。在战斗中,1300多名女红军大部分牺牲,有的被俘或打散。3月中旬,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指挥余部边战边撤,退入祁连山时,包括伤病员在内的部队兵员已不满2000余人。经过四个多月的孤军奋战,西路军的战略使命至此失败。

转战祁连山,进入新疆

党中央对西路军的前途和命运给予极大关注。就在西路军与马家军在倪家营子苦战时,就从各种途径设法援助西路军。一方面与南京政府交涉,要其下令马家军停战让防;另一方面直接派人去青海与马步芳谈判,要其停止攻击。同时,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林育英)为政治委员的援西军,于3月5日由淳化、三原地区出发西援。3月中旬到达镇原、平凉地区,得知西路军业已失败,遂停止西进。随后即派人四出大力进行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的工作。

为保存革命力量,根据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余部分3个支队退入祁连山进行游击活动。同时根据陈昌浩提议,决定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汇报情况,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等8人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先念统一军事指挥,李卓然负责政治领导。后来留下的3个支队中,王树声、张荣所率2个支队大部分壮烈牺牲,少数人员分散陆续返回陕北。

李先念率领的以30军1000余人组成的支队,于3月14日晚向南行动,深入祁连山区,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大部分成员随行。经过三天急行军,摆脱了敌人的尾追,接着向西进发,进入渺无人烟的祁连山区。当时气温常在摄氏零下三四十度,在冰谷雪岭,部队无粮无盐,衣破鞋缺,不少人又被风雪夺走了生命。面对又一次的生存极限的挑战,英勇的红军战士,依然没有动摇对革命胜利的信念。23日,西路军工委致电援西军总部转中央军委,报告了他们即将翻越祁连山、“相机到敦煌”的行程。中央当即电示要保存力量,团结一致,设法进入新疆,并谓将派陈云等前往迎接。党中央的指示给了部队以极大的鼓舞,当即复电:坚决执行中央指示,向新疆前进。4月底,经过47天的行程,李先念、李卓然所率支队420余人,终于战胜了雪山、戈壁的极端恶劣环境,粉碎了敌人的追击堵截,脱离险境,到达甘、新两省交界的星星峡,由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等派车接运至迪化(今乌鲁木齐),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全面抗战爆发后,分批回到陕甘宁边区,投身于抗战的洪流。

西路军自1936年10月下旬西渡黄河,到1937年3月遭受失败,历时4个多月。在此期间,为了执行军委赋予的打通苏联和策应路东红军主力等战略任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西路军与优势敌人进行了顽强战斗,共毙伤敌前敌总指挥马廷祥、马元海以下2﹒5万余人,但自身伤亡惨重,共牺牲7000多人,被俘12000多人(其中6000多人惨遭杀害),最终仅420余人抵达新疆。

西路军的悲壮历程,再一次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所具有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格,凛然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大局为重、坚决服从中央命令的使命担当。西路军将士以极其悲壮的战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红军战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