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期●序跋集锦●

《掩不住的阳光》序言

作者:曾庆红

编者按: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长篇纪实小说《掩不住的阳光》,创作于1959年。作者为开国将军乔信明和夫人、新四军老战士于玲。50年前,两位作者完成初稿后,由于时事动荡,书稿被雪藏。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作品终于在许多人的精心呵护下面世,两位作者却已先后去世。
  这部纪实性小说具有自传体色彩。乔信明曾任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20师参谋长,书中主人公赵天明的原型就是乔信明本人。小说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被俘同志的狱中斗争为主线,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北上抗日途中,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遇国民党军队伏击,师参谋长赵天明等被捕同志在狱中目睹了方志敏不畏威逼利诱、英勇赴死的革命气概,并在方志敏领导下成立秘密党支部,开展狱中斗争,直到冲破国民党顽固派的重重封锁,重返抗日战场。作为方志敏生命最后岁月的见证人,作者以纪实小说的形式再现了当年的历史画卷。
  该书序言为曾庆红同志所作,现予发表。
  
   

 

 

 

  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掩不住的阳光》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它不是专业作家的鸿篇巨制,也不是业余文学爱好者的练笔习作,它是一对革命夫妇的心血结晶。他们碰巧又是我父亲的老战友,所以在他们的子女,也是我的老同学乔阿光、老同事乔晓阳托我给这本书写点东西时,我欣然答应。因为,这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也可以借此表达我对革命前辈的无限尊敬与怀念之情。
  时间回溯到腥风血雨的1935年初。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不得不离开创建了多年的红色根据地。为了吸引敌人的兵力使主力红军能够顺利长征,由方志敏同志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奉命首先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北上。本书的作者之一——乔信明时任这支部队的二十师参谋长。在敌人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下,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受重大损失。危难之时,方志敏同志决定将所剩部队组成一个团,由乔信明任团长,上怀玉山坚持斗争。乔信明临危受命,率领数百将士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苦战数日,最后弹尽粮绝、不幸被捕。
  在敌人的囚禁中,乔信明同志对党忠贞不渝、宁死不屈、顽强斗争。他在生死关头的杰出表现得到方志敏同志的高度信任,所以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方志敏同志想方设法,多次秘密指示乔信明组织难友开展狱中斗争。乔信明牢记方志敏同志的泣血遗言,在监狱里秘密组织地下党支部,克服重重困难联络团结难友,发展党员,领导难友与敌人展开机智勇敢的斗争。“七七事变”后,他率领难友积极主动寻找党组织,进行争取出狱的斗争,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暗害阴谋。1938年1月,他终于在徐特立同志和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的营救下走出了牢笼,回到了党的怀抱。
  我的父亲曾山当年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他和东南分局青年部长陈丕显同志一起对乔信明为支部书记的狱中党支部进行了认真审查,在全面了解了他们在狱中斗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后,确认他们是一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好党员,因而给以充分肯定,立即恢复他们的组织关系。并把他们送到新四军,走上抗日战场。
  皖南事变后,我父亲在盐城任华中局组织部长,分管党校工作。乔信明因出狱后没有休息,连续作战,双腿浮肿,不能骑马作战,被安排到盐城华中党校边学习边休养;他的爱人,也是本书的作者之一——于玲同志也带着谭震林同志的介绍信来到华中党校。由于她已有身孕,我父亲安排她住在了条件较好的图书馆。后来,乔信明的身体还没有彻底康复,就担任了苏中二分区副司令,在紧张的战斗中两条腿瘫痪了,被送到军部卫生部治疗。后来,我父亲和陈毅同志根据华中局的决定,亲自安排于玲同志护送乔信明到上海去治病。乔信明从上海回来后到黄花塘军部休养,我父亲又参与安排乔信明同志的休养生活。所以,父亲对乔信明夫妇是比较熟悉的。
  本书讲述的是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方志敏同志以及乔信明同志(书中化名为赵天明)和他的难友们在狱中英勇斗争的故事。作者对残酷的战争年代、艰难险恶的环境、艰苦卓绝的斗争、传奇般的故事,用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使本书有很强的感染力。
  由于乔信明同志是本书故事的亲历者,于玲同志也是新四军的老战士,有丰富的战斗经历,在和乔信明相濡以沫的生活里,对乔信明的战斗经历和传奇故事已烂熟于心,她又是部队中不多的知识分子,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所以书中先后登场的各种人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故事信手拈来,特定的时代感也极为鲜活,本书也因此显得格外真实生动。
  本书的出版过程也是一个传奇。乔信明、于玲同志完成初稿后,因为时事动荡等原因,书稿竟然被雪藏了半个世纪。庆幸的是,50年后的今天,在他们子女的不懈努力下,经多方帮助,这本书终于有机会和读者见面,得以告慰这对可敬的革命夫妻。当然,同时也是某种遗憾,因为两位老人一笔一画写下了数十万字的书稿,却没能亲眼看到著作的出版。乔信明同志在1963年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时年仅54岁;于玲同志在2010年1月9日也驾鹤西去。
  当然,他们也许对此并不介意。他们是优秀的共产党人,是忠贞的革命者。在他们眼中,也许只要写出了书稿,就算完成了重要的心愿和使命:给后人留下了可贵的精神遗产。
  对于今天的人们,本书的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革命者即使身陷囹圄,仍然怀有坚定的信念:为求理想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为了坚定这个信念,他们表现出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表现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肝胆血性;即使面对死亡,他们也同样表现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革命勇气。
  今天,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光荣岁月,中华民族已经直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更激发出我们国家和民族从未有过的发展活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尤其应该心怀感激,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学习他们舍身忘我的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