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期●历史研究●

1945年8月,苏中解放区召开人代会

作者:张 衡


1945年8月6日至8月13日,在苏中一分区宝应县的射阳湖畔,召开了一次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盛会——苏中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苏中行政委员会和苏中行政公署。
  在75年之后,让我们一同重温历史,去感悟革命先辈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耕耘与收获吧! 

延安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
  1945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开幕。毛泽东主席在大会上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我们的大会应向各解放区人民提议,尽可能迅速地在延安召开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会议的召集,将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起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6月2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参议会致电华中各解放区,提议依照毛泽东主席的建议,选派代表赴延安参加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的筹备工作。
  6月28日,苏中区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体代表以及各分区留苏中人士举行联席会议,作出《关于召开苏中区人民代表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苏中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推举陈丕显(区党委)、管文蔚(司令部)、吉洛(政治部)、季方、刘季平、茅蕴辉(行署)、朱履先、窦子敬(参议会)、钟民、沈玉明(职联)、吴天石(青年筹委会)、章蕴(妇联筹委会)、夏征农(文协)、林淡秋(记者协会)、孙蔚民(苏中教育学会)、杜干全(一分区)、刘伯厚(三分区)、李俊民(四分区)、金柯(五分区)、任天石(六分区)、俞洽成(国民党员)等21人为筹委会委员,朱履行、季方为召集人。
  淮南边区行政公署及参议会与华中局下属各机关团体于7月8日举行座谈会,除了复电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参议会表示赞同外,还提议召开华中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使华中抗日民主事业更加统一与巩固,更能适应抗日民主之需求。”会后,由淮南行政公署及参议会领衔,向华中各解放区发出了通电。
  7月10日,苏中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选举朱履先为主任委员,季方、刘季平为副主任委员,并复电淮南边区行政公署及参议会,积极响应淮南及华中各机关团体代表座谈会的提议,推定朱履先、朱毅、陈同生、李俊民参加华中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的筹备工作。
  7月14日,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常驻委员会在延安召开第一次会议,对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作出了10点决议,并向各解放区政府及参议会下发了通知。 

苏中的民主政治建设
  苏中抗日根据地是1940年秋创建的。黄桥决战胜利后,新四军在苏北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而韩德勤顽固坚持反共立场,拒绝与新四军合作抗日。为此,刘少奇、陈毅认为不必囿于国民党的认可,而应由共产党和新四军主导,迅速召开参政会,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新生的苏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11月15日,苏北临时参政会在海安召开,并成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省级政权——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
  1941年3月19日,根据华中局的决定,将新四军第一师活动的地区正式划定为苏中抗日根据地。但是,由于日伪频繁的大“扫荡”,抗日军民全力投入激烈的反“扫荡”、反“伪化”斗争,未能及时召开全区民选的参议会。因此,苏中抗日根据地仍然沿用“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的名义,开展政权建设、财经税收和文化教育工作。各县按照“三三制”的原则成立参政会,团结争取地方人士、国民党员和无党派知识分子参加政权建设工作。
  1942年5月,苏中抗日根据地积极筹组苏中参议会,健全苏中行政委员会及行政公署,进一步发动组织群众,改善群众生活,改造各级政权,发行抗日货币,开展对敌经济斗争,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1944年3月,以车桥战役为标志,苏中抗日斗争进入了局部反攻阶段,苏中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也由健全县区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实行新乡制,转向加强群众组织建设、开展人民参政运动上来。在苏中区党委的一元化领导下,苏中各地抓紧建立独立的群众团体、完善群众组织的领导机构,掀起抗日群众运动的新高潮。
  1945年6 ~7月,苏中职工、青年、妇女代表大会相继召开。 苏中记者联合会、苏中教育协会、救亡协会苏中分会等群众组织也相继成立,为苏中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45年7月20日,苏中行政公署在《苏中报》上发布公告,宣布了4项重要事宜。
  一、苏中人民代表会议已决定于最近期间开幕,在这以前,苏中的抗日民主政府虽然本质上是民主的,属于抗日人民的,但这是临时的过渡性质的。在这以后,我们就将有一个全苏中人民的正规的最高权力机关,并将通过正式的选举,组织全苏中人民的抗日民主政府。
  二、我们苏中行政公署及所属各级政府的全体工作同志坚决拥护这个人民代表会议,以及将在这个会议上所组织的人民自己的民主政府。这是苏中的无上光荣,这是苏中整个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全国民主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
  三、由于我们经验不够丰富,照顾不够周到,我们有些干部执行政策不够正确,所以在各项工作中都存在不少的缺点。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工作同志深自检讨,另一方面也需要各
界人士、特别是这次的人民代表会议给我们严正的批评与指示。
  四、为此,我们决定本署厅院局以上的负责人——管文蔚、季方、刘季平、陈国栋、周山、茅蕴辉等代表苏中各级政府出席苏中人民代表会议,向大会报告过去施政情形,请求大会审查过去工作,并将苏中行政大权移交于大会,静候大会改组接替。 

苏中民主政治建设的盛会
  1945年8月6日,苏中区人民代表会议在宝应县的射阳湖畔开幕。会议代表来自一、三、四、五分区和直属机关、部队、学校,其中正式代表192人(内有共产党员84人)、候补代表10人。列席会议的还有大后方青年参观团和各地来宾等600余人。会议代表及列席人员包括工农、教师、开明士绅、医生、学生、科学家、作家、文艺工作者;就政治派别讲,包括共产党、国民党、第三党和无党派人士。会场充满庄严、热烈和团结的气象。
  筹委会主任委员朱履先宣布会议开幕后,首先由刘季平副主任报告筹备经过,说明代表名额的分配及产生方法。各县的代表一般由县参议会临时大会或县参议会扩大会议选举产生;国民党、第三党和东北流亡同胞的代表由筹委会聘定;苏中和各分区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工厂的代表由普选产生。大会推选管文蔚、陈丕显、朱履先、季方、刘季平、吉洛、张藩、章蕴、黄逸峰、刘伯厚、张志强、徐平羽、何景平、俞铭璜、冯立生、吴浦云、黄公正、孔保根、李杏柏、林淡秋、梅嘉生组成主席团。
  主席团执行主席黄逸峰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大会是苏中的空前创举,对于推动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增强沦陷区人民的斗争信心,加强根据地团结,进一步发展与巩固根据地都有很大作用。蒋介石为了要维持专制独裁,准备召集一个御用的“国民大会”,伪装民主,发动内战,是必然要失败的,而我们的大会则是真正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我们这次大会肩负着4个主要任务:一是加强苏中各党派各阶层人士之团结;二是进一步实行民主建设;三是选派代表赴延安参加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四是选出苏中人民的最高权力机关并讨论今后施政大计。大会秘书长徐平羽宣读了各界的祝词和贺电,并宣布了大会议程。
  在6日下午的会议上,管文蔚代表苏中行政公署致辞,他希望各位代表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充分反映人民的意见与要求,忠实地担负起人民交给自己的重担。
  陈丕显代表苏中区党委发表意见,希望各位代表在选举时要顾及三三制政策,真正做到民主团结,希望各界代表尽量批评讨论中共的政策。他还要求代表中的共产党员要虚心倾听各党派人士的意见,并向各界代表学习。
  苏中三分区专员、联合师范学校校长刘伯厚代表说,自己虽然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大会,但代表的并不是国民党,更不是国民党反动派,而是代表人民大众的立场。抗战八年证明,毛泽东先生的路线是正确的,蒋介石走的是反共反人民的路线,已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叛徒。如西县参政员何景平代表感慨地说:这次大会的意义和规模远胜在海安召开的第一次参政会。那时的代表不是由人民选举的,是由当时政府聘请的,也没有现在这样大、这样巩固的解放区。民主人士吴浦云代表在发言中指出:我们这次代表会议有一种宝贵精神,一是共产党的伟大宽宏,不像国民党度量狭窄,排除异己;二是能普遍照顾到各阶层;三是认真慎重的工作作风。兴化佛教徒密海代表、苏中妇女联合会主任章蕴代表、东台县农抗会主席李杏伯代表也在会上发言。
  代表会议第一天的夜晚,前线剧团为代表们演出了古装话剧《甲申记》。
  8月7日至8日,会议进入选举赴延安参会代表的阶段。代表们首先分组对选举法进行讨论,并由各组推出候选人。参与竞选的代表分别在小组、分团内开展了竞选活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得票数在前的9位代表当选。他们是:季方、章蕴、许淦、恽子强、李兆祥、刘培善、黄公正、黄逸峰、孙石灵。束百川、张人俊、苏敏才为候补代表。
  8月10日下午,会议审议苏中根据地施政情况的报告。苏中行署原主任管文蔚详细报告了苏中根据地开辟以来抗日民主政权所做的各项工作。随后,他请代表们对报告进行审议,并郑重地向大会提请辞职。与会代表对管主任的施政报告分组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才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在胜利坚持敌后抗战的同时,建设了民主团结、百业兴旺的抗日根据地。
  8月12日至13日,会议进行了苏中行政委员会和行政公署的选举工作。会议首先讨论通过了《苏中区人民代表会议组织法》(草案),接着以分团为单位,进行竞选活动。竞选人向代表们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助选人也到各处发起签署活动。随后进行了无记名投票。开票结果,管文蔚当选为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平羽、朱履行为副主任委员,季方为行政公署主任,刘季平为副主任。章蕴、吉洛、黄逸峰、包厚昌、董希白、钱俊瑞、茅蕴辉、黄公正、刘笃辉、刘伯厚、梅嘉生、任天石、陈玉生、陈国栋、钟民、刘伯骞、俞铭璜、于敬之、吴天石、韦永义、夏征农、孙蔚民、李俊民、徐观白、吴襄哉、叶胥朝、沙国华、马宅山、窦止敬、张志强、李杏柏、束百川、钱显生等33人为委员,俞洽成、陆植三、顾浩然、吴浦云、徐德润、赵文豹、苏敏才、刘邦山、张织文、张青萍、赵炳柏、成功、洪泽等13人为候补委员。
  苏中人民代表会议原定举行半个月至20天。在会议进行期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会议决定于8月13日提前结束。代表所提交的100余件提案,由新当选的苏中行政委员会受理执行。闭幕式上,管文蔚主任号召代表们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继续奋斗。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苏中人民代表会议宣告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