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报上的两则报道,颇有感触。
去年9月1日,中小学开学当天,有媒体前往广州市某小学采访,记者逐个问孩子们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问到五年级的一个学生,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长大做官”。还有几个学生也作出了类似回答。
新加坡《海峡时报》在去年11月15日刊出一篇报道,题目是《中国学生官瘾大》。文中说,现在中国的学校里,推选班干部的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学生热衷于做“官”。南京市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学生,因为竞选失败,竟伤心得离家出走,幸有警方帮助才把她找到。北京有一份调查显示,受访的180个小学生,有90%的人想在班里当“官”,其中70%的人“非常想当班长”。他们在回答访问时说:“班长就是个官,有权,能管人,挺威风。”有的甚至说:“我在学校里当小官,将来长大了做大官。”
童言最真实。显然,这些孩子们的回答,都是从内心说出来的老实话。
为何天真无邪的学生成了“官迷”?我们不能呵责孩子们,根源在于他们的长辈,在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孩子们的这些想法,都是从课堂以外的日常生活接触中,从长辈们的言行中形成的。如今,做官热确实已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也不例外。一个小小的村干部都被称为“村官”。“官”成了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这是为何?因为当官就有权,有权就风光,权力可以转换成种种普通老百姓得不到的实惠。现实生活的耳濡目染,比教科书的作用大得多,既然大人们都在奔这条路,还不会独立思考的孩子们怎能不产生同样的想法?
更可忧的是,当今官场上的腐败尽人皆知,每年受到惩处的大小官员数以万计。这些贪官不仅侵吞了国家和人民的巨额钱财,更散播了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霉菌,严重毒化了社会的道德氛围。万一这种思想毒素也侵入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岂不是罪恶吗?
做官并非坏事,一个清正廉洁、勤勤恳恳为民众谋福利的好官,会受到老百姓的称赞。不过,对尚未成长的年轻学子来说,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做一个正直的有益于社会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