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期●缅怀篇●

何昆牺牲90年祭

作者:浦文海


何昆(化名李维森),湖南省永兴县人,1898年9月生,1925年7月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4月牺牲,年仅32岁。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建军90周年,也是何昆牺牲90年。笔者怀着对何昆军长的崇敬之情和历史责任,撰写此文,永志纪念。

立志投身革命
  何昆自幼跟随父亲何先梓练武,立志要当英雄。何昆聪明伶俐,在私塾先生何海棠处上学,10岁就读完了《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等启蒙读物。1918年,父亲带着家人背井离乡,到广东坪石镇谋生,何昆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见识也越来越广。
  192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广州实现了首次合作。同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支持下,国民党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在何祁(黄埔军校一期)影响下,何昆和同村族人何振兴不约而同地下决心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何振兴录取(黄埔三期),何昆落榜。1925年7月,何昆通过了文字考试,身体测试,并参加了面试,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新生。1926年春,何昆顺利地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他被分配到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一期步兵队继续学习,黄埔军校特别党部召开宣传会议,他被选为宣传委员。1927年3月,他又被选为黄埔军校特别党部监察委员。
  1927年4月,风云突变。4月12日,反动军队、警察一齐出动,大肆逮捕共产党人,何昆等200多人不幸被捕,被关在校内,他带着两名校友从水沟涵洞中逃了出来。第二天3人装扮成商人,搭上火车前往广州,秘密寻找党组织。1927年11月,中共中央领导广州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何昆(时用名何来)前往石硖组织发动农民参加起义。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三颗信号弹直入云霄,顿时城内枪声四起。何昆在城外看到信号弹,率领石硖农民武装攻入广州城,直奔黄沙火车站。敌人利用火车站上下两层的建筑布下重兵,何昆等人被敌人团团包围,被捕后关在广州惠福路明星电影院。恰巧广州城大面积停电,何昆带领大家跃上屋顶,搬开椽条,揭开瓦片,逃出了虎口。
  1928年1月,何昆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与家人团聚。何昆随即找到当地进步知识分子许玉山等人,组织发动群众,训练和整顿农民自卫队,扩充农民赤卫队,建立了九区独立团。朱德、陈毅发动的湘南起义,波及湘南粤北20多个县,8个县(含永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有42位黄埔军校毕业生参加了湘南起义,何昆名列其中。
  随后,何昆和曹福昌等人去武汉寻找党组织。在武汉遇到了周恩来,周恩来要求何昆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武汉的反动派很快盯住了何昆,以“共产党嫌疑人”的罪名将何昆逮捕。后在时任国民党武汉警备司令部少校军官何振兴的帮助下,才得以获释。释放后,何昆立即动身前往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

奉命组建红军
  1929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周恩来等领导到会指导。会议期间,军委书记周恩来和江苏省委书记李维汉等,听取了通海如泰地区党组织负责人李超时、南通县委书记刘瑞龙对通海如泰地区武装斗争情况的汇报,领导们给予充分肯定,会上刘瑞龙当选为省委委员。李超时、刘瑞龙请求将通海如泰地区的地方红军正式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省委讨论认为,通海、如泰两支红军游击队整编为一支正规的红军,条件允许,时机成熟。省委书记李维汉亲自起草建军报告,得到中央军委同意。中央苏区西南有红十二军,浙南有红十三军,通海、如泰红军合编,依次排为红十四军,省委分工李硕勋负责筹建工作。
  1930年2月,中央军委任命何昆为红十四军军长。2月14日,何昆带领余乃诚、张爱萍、何扬、宋奇、曹振楚等人,由上海交通办事处周方和交通员宗子祥等掩护,从上海十六铺大达码头护送至如泰工农红军游击区,如泰工农红军领导人薛衡竟、黎昌圣、朱松寿(老戈)和中共如皋县委书记于咸在如皋西乡东燕庄召开欢迎会,并共同商讨建立军部和整编红军。研究确定:军部下设两个支队:活动在通海游击区的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编为第一支队,支队长刘廷杰,副支队长仇建忠,下辖两个大队;如泰工农红军编为第二支队,支队长何昆(兼),政治委员黎昌圣,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教导队。何昆一到如皋,很快进入角色,狠抓部队思想建设、纪律整顿和军事训练。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加强对通海如泰游击区的集中领导,中共通海特委于3月26日正式成立。
  1930年4月3日上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成立大会在如皋西南贲家巷隆重举行,2万多军民参加。会议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成立!”并宣布干部名单:军长何昆,前委书记、政治委员董畏民,参谋长薛衡竞,政治部主任余乃诚。同时宣布如泰地区红十四军第二支队干部名单:支队长何昆兼,黎昌圣任政委。下设三个大队:第一大队长朱松寿(老戈);第二大队长张爱萍,副大队长曹振楚(曹景初);第三大队长秦××(名未找到)。另设教导大队,由沈诚任大队长。接着,何昆军长宣读《告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书》。大会最后举行阅兵式,红军和赤卫队的游行队伍拉了好几公里长。

连打胜仗显威
  何昆到达如皋西乡后,深入了解如泰工农红军的实际情况,继续抓好部队的整编工作。他建立健全政治制度,明确红十四军接受中央军委、江苏省委和南通(通海)特委的领导,执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任务。在红十四军中建立各级党团组织,建立政治委员制度,建立政治机关。规定红军要执行“打仗、做群众工作、筹款”三大任务,在战斗中要成为勇敢的战斗者,在平时要成为群众工作的宣传员和组织员,与群众打成一片,并协助地方党组织和农会搞好工作。他还集中赤卫队的散枪,仿照江西赤卫队的编队形式,每队7人,两支步枪和5支梭标,命名为梭标队,以便灵活打击国民党反动派。
  2月24日,何昆刚到如皋10天,国民党通、如、泰、泰、靖5县“剿共”总指挥李长江,来到如皋西乡,实行所谓第一期“剿共”。他们同时从如皋城出发,分5路向顾家庄、横家埭、西来庵、季家市等地进发。何昆军长采取回避策略,李长江部在如皋西乡折腾骚扰了6天,找不到红军,于3月2日 狼狈回城。
  在国民党军队回城的当天,红十四军在如皋西乡公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十大政纲》,正式打出红十四军旗号。十大政纲是:一、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二、没收帝国主义者在华的工厂、企业和银行;三、推翻地主阶级的军阀国民党政府;四、建立工农兵苏维埃代表会议政权;五、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主权;六、实行八小时工作、增加工资、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等;七、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八、改良士兵生活,分给土地和工作;九、取消军阀在地方强征的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累进税;十、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
  红十四军整编结束后,出师连克长安市、卢家庄、西来庵。3月中下旬,何昆首先对部队进行了战前动员,并由中共如皋县委组织群众参战。是日晚,首战长安市。红军打得国民党军落荒而逃,缴获步枪和子弹若干,并发动群众进据点分了地主大户的财物。3月23日,二打卢家庄。何昆密令侦察员潜入庄内取回情报,并将总攻时间告知庄内同志。当晚,何昆率领二支队和赤卫队将卢家庄包围。24日凌晨3时,红军土炮突发巨吼,将庄南铁冠园炮楼轰坍。随即内外夹攻,战斗很快结束,全歼敌保卫团60余人,将卢松庭等7个恶霸地主捕获。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何昆下令将他们就地枪决。3月30日,三打西来庵。何昆军长带领二支队200多人,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全歼敌保卫分团,将分团部烧毁。
  红十四军的诞生和战斗行动,中共中央报刊及时作了报道。《中国苏维埃》1930年3月号刊出《全国红军概况》中述及红十四军情况:“现在只成立一个纵队,分布在南通、如皋、海门、泰兴等县打游击,人数二千,贫农占全数的百分之六十,武装千余,现正在扩展中,并向长江中心区域发展(根据最新消息,红十四军人数已扩至四千,武装二千以上)。”4月3日,红十四军建军大会的当天晚上,何昆率领二支队的指战员,一举攻克贲家巷北6公里处的小蒋家埭反动地主据点,摧毁碉堡,缴获一部分武器弹药,胜利地返回了驻地。
  红十四军的迅猛发展,对国民党和当地豪绅地主震动很大。许多地主纷纷逃往如皋城,有的甚至逃到上海租界。国民党军的据点纷纷撤并,官兵龟缩在据点里不露头。南京国民党当局则加紧调兵遣将,对红十四军进行“清剿”。

血染苏中沃土
  4月9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任命的通海如泰地区总指挥官李长江进驻如皋城西门演武厅指挥,并“电令各县县长,一个月内完成江北通如海泰等九县剿共计划”。如皋新任县长张烽积极反共,配合李长江成立城防委员会,统一指挥省警队、县警队,加强各据点防范,同时轮番下乡“扫荡”。红十四军军部为了避其锋芒,进驻到卢港以北靠夏堡很近的新区迮家庄,军部驻鞠家厦小学。红十四军刚驻下,家住夏堡的季恺(进步人士)就到鞠家厦小学拜见何昆军长,告之国民党的“清剿”部署,并赠送如皋军用地图一张,同时把自己用的一支新手提机枪借给何昆军长使用。
  4月15日夜,何昆军长率领红十四军二支队,悄悄地进驻到如皋西乡离老户庄据点很近的吴家庄一带,这里是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第二天一早,驻老户庄国民党军的营长,骑着高头大马,带了几十个人向吴家庄一带“扫荡”。他们闯入红十四军的警戒线后,红十四军的前哨向骑马的敌营长放了一枪,敌营长吓得滚下战马,命令部下还击。这时,周围群众听到红十四军阻击老户庄敌人的枪声,从四面八方围拢上来协助红十四军作战。敌营长没命地向老户庄据点奔逃,红军和群众紧追不放,敌人躲进据点。这时已是下午2点多钟,参战的群众多达上万人。何昆军长命令大家原地休息,在阵地上召开了大队以上干部会议,大家认为群众这样高的战斗热情非常可贵,不宜挫伤。加之,老户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通海和如泰两个红军游击区的枢纽,拿下老户庄,有利于整个红军根据地的扩大连片,一致决定攻打老户庄。
  入夜,何昆军长亲自率领3个大队,分成3路:二大队担任主攻,从老户庄的东南角渡河,直取保卫团的团部;一大队从东面进攻,配合二大队;三大队从北面佯攻,并在赤卫队的配合下,负责打援。战斗打响后,3个大队按照分工打得很顽强。由于国民党军早有准备,加之老户庄工事坚固,围墙高耸,碉堡林立,又有护庄河,攻打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何昆军长召开火线碰头会,调整了作战方案,把二、三大队调到一大队的攻击方向,二大队在前,一、三大队在后,集中火力强攻。何军长亲自握着手提机枪,带头向前冲去。碉堡上的国民党军拼命顽抗,用重机枪扫射,红军战士前仆后继,勇猛直前,迅速占领了庄东头的晒谷场,再冲过去一段开阔地,老户庄就可以攻下来。何昆军长果敢地登上二大队长张爱萍的肩膀,倚着草堆,用手提机枪掩护红军冲锋,不幸左胸中弹,鲜血直流,还大声呼喊:“冲啊!一定要攻下老户庄……”张爱萍紧抱着何昆痛心地喊:“军长,军长!”何昆脸色苍白,双眼微睁,艰难地对张爱萍说:“打!快打!你不要管我……”张爱萍轻轻地放下军长,抓起手提机枪,把军长没有打完的子弹,带着怒火射向敌人的碉堡。
  这时天已大亮,我方情报人员报告,敌人的援军已到磨头,参谋长薛衡竞、政委黎昌圣和二大队长张爱萍商定:情况危急,立即撤退!当天夜里,张爱萍等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配合下,秘密地将何昆的遗体装棺安葬在如皋西乡西燕庄东大荒场。
  何昆军长的牺牲,对红十四军是重大损失。红十四军战友和老区人民以不同的形式寄托哀思,学习何昆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张爱萍沉痛悼念何昆军长,于1930年7月作诗《怀念何昆军长》:“通如靖泰义揭杆,工农武装掌政权。老户庄头争战烈,亲举机枪率当先。无情弹丸玉山倾,一腔碧血泪雨涟。庆功酒酣酒亦苦,捷报声频声逾黯。何期长诀铭心底,丹心永昭苏北原。”
  (作者系如皋市红十四军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