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在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的关心指导下,100年前——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新渔阳里6号(今上海淮海中路567弄6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后,积极协助党组织开展活动,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青年、培养青年干部,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名副其实的后备军、接班人。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与活动
早在筹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时,基于把那些要求进步、寻找出路的青年团结起来,进一步在青年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以促进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考虑,陈独秀就主张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共的后备军,或可说是共产主义的预备学校。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后,陈独秀便指派上海早期组织中年龄最小(时年21岁)但却具有丰富革命经验的俞秀松来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由随同维经斯基来华的翻译杨明斋负责指导。经过积极筹备,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施存统、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金家凤、袁振英、叶天底8人是发起人,由俞秀松担任书记。团员有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李中、李启汉、任作民、王一飞、许之桢、傅大庆、梁柏台、卜世畸、袁达时、彭述之、柯庆施、廖化平等人,他们大多是看了《新青年》杂志和《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之后受到鼓舞和启发,而后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到上海追随陈独秀和邵力子等,以谋求新的救国之路的先进青年。
当时,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主要在渔阳里6号,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工作:(一)发展了最早的一批团员,刘少奇、任弼时、李中等约20余人是在这里加入了团组织。(二)创办了第一所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为掩护党的活动,培养青年和发展组织,1920年9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公开创办了外国语学社。为了不引起怀疑,外国语学社在《民国日报》上刊登了招生广告:“本学社拟分设英、法、德、俄、日本语各班,现已成立英、俄、日本语三班。除星期日外每班每日授课一小时,文法由本华人教授,读音会话由外国人教授。除英文外各班皆从初步教起。每人选习一班者月纳学费二元。额满即行开课,名额无多,有志学习外语者请速回法租界霞飞路新渔阳里六号本社报名。此白。”实际上外国语学社的学员都是经各地进步组织介绍来的进步青年,浙江、安徽、湖南的居多。学生人数少时二三十人,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其中有刘少奇、萧劲光、任弼时、张太雷、汪寿华、谢文锦、王一飞、梁柏台、李启汉等。(三)筹备成立中国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1920年10月3日,由团员李中任书记的上海机器工会筹备会,在新渔阳里6号召开发起会,选举产生了机器工会理事会,通过了由李中与陈独秀共同起草的《上海机器工会章程》。11月21日下午,上海机器工会借白克路207号(今凤阳路186号)上海公学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党领导下的工会——上海机器工会正式宣告成立。(四)筹备庆祝第一个“五一”劳动节。1921年4月17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启汉在新渔阳里6号,与上海工界各团体组成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筹备会,大型活动虽因29日法租界巡捕房查抄而未获成功,但是仍然分散举行了许多纪念活动。
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青年团组织,因此担负了组织、发动和指导全国各地的建团任务。俞秀松主持制定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分寄给各地共产主义者,要求各地建团。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武汉、长沙、广州、天津等地都逐渐创建起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是由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平民教育讲演团等进步青年社团的基础上组织建立的。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组建,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举行,张国焘致开幕词,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罗章龙、刘仁静、缪伯英等40余人出席了大会,他们都是北京各学校的学生,其中北大学生最多。后来这些人大多成为共产党党员,也是北方初期职工运动的骨干人物,会议公推高君宇为书记。
1920年11月,张太雷在天津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会议在天津特别二区大马路某裁缝店楼上(今建国道91号)召开,参加会议的共有7人,分别是北洋大学学生张太雷、谌小岑、吴南如,觉悟社社员胡维宪,南开大学学生陶尚钊,京奉铁路局职员冯志尧、赵椿年。会议通过了张太雷起草的《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这是被认为中国最早的、表达任务最明确的、规定组织机构最严整的团章。团章明确了团的宗旨是“研究和实现社会主义”,实现宗旨的方法是“(1)帮助工人组织起来,并对工人进行教育工作;(2)调查工人的状况;(3)散发文献书籍;(4)基础的宣传鼓动;(5)组织讨论;(6)出版文献读物;(7)邀请名人讲演;(8)组织研究社会;(9)协助组织罢工”。同时,团章还对入团条件、处罚行为失范团员的办法、组织机构、会议时间等做出了规定。张太雷在会上被推选为书记。
1920年10月,毛泽东开始筹建长沙地区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湖南第一师范、商业专门学校、第一中学等校的先进学生中,寻觅团员发展对象,并委托张文亮“代觅同志”。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发展的一批团员,大多是新民学会、俄罗斯研究会、文化书社的成员,以及一些进步的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他们大多参加过革命斗争,并且经受过五四运动洗礼,如刘少奇、彭璜、肖铮、陈子博、彭平之、唐鉴、夏曦、张文亮、郭亮等人,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大会在1921年1月13日正式召开。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人在建立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后,开始筹建青年团组织。他们先后在武汉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等校发展了多名团员。1920年11月7日,在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当天,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正式召开,董必武、包惠僧、李书渠、郑凯卿、赵子健等18人出席了大会,包惠僧被推选为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1920年8月,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谭平山、谭植棠等人的组织下也开始建立。他们利用《广东群报》和同学、同乡、同事等人际关系汇聚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并从中发展了十几名团员。但是,11月下旬,随着一个由无政府主义者领导的青年团体——“互助团”的加入,团组织内部出现了思想不一致的状况,导致工作难以推进,广东团组织的活动也因此停止。1921年1月,陈独秀到达广州之后,指导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重新组建了广东共产党,广州地区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在之后得以重新建立。
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之后,有的积极创办报刊,比如北京的《劳动音》、天津的《来报》、广东的《广东群报》,进一步在青年学生和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有的积极组织进步青年学生远赴莫斯科学习,比如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党、团组织培养干部、储备革命人才;有的积极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和“工人半日学校”,领导开展工人运动等。比如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旨在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和革命意识。此外,他们还大力发展团员,壮大团的队伍,并不断加强团的组织建设。但是由于各地在建团的过程中,还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以及组织机构,指导思想也尚不明确,团员也比较少,很多团组织只是名义上建立起来了,在具体的运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久团组织工作陷于停顿。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
1921年8月,张太雷从莫斯科带回了青年共产国际要求在“还没有共产主义青年组织的国家创立组织”的指示。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以书记陈独秀的名义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的决议》,决议要求各地党组织帮助青年团尽快完成恢复和整顿工作,并明确规定“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必须在明年七月以前超过二千团员”。同时,还要求各区切实注意青年运动,“‘青年团’……改造宣言及章程日内即寄上,望依新章从速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局即指派张太雷和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施存统负责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恢复和整顿工作。在恢复和整顿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过程中,张太雷、施存统等人吸取建团初期思想成分复杂、组织松散、缺乏统一领导机构的教训,着重在思想方面和组织方面进行了整顿。在思想方面,明确“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不过表面上却说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以形成一致的信仰,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组织方面,制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明确规定团的名称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各地方团以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名之,为本团之一部”。其宗旨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同时,临时章程还规定“有五个地方团成立时,即召集全国大会,通过正式章程及组织中央机关。正式中央机关未组成时,以上海机关代理中央职权”。依此规定,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就承担起了团临时中央局的职权,施存统被推选为临时中央局代理书记。在团临时中央局的领导下,各地团组织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21年12月,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方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同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委员会成立,邓中夏任书记。1922年3月12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委员会成立,于树德任书记部主任。1922年4月19日,由俞秀松负责筹建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正式成立,团员27人,俞秀松任书记。据统计,从1921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整顿恢复到1922年5月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方团成立者有十七处(上海、北京、南京、天津、保定、唐山、塘沽、武昌、长沙、杭州、安庆、广州、潮州、梧州、佛山、新会、肇庆),全国团员达5000余人(大多数为工人,次之则学生)。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团临时中央局的张太雷、施存统、张继武,上海的蔡和森、许白昊,北京的邓中夏、金家凤,杭州的俞秀松,天津的吕一鸣、李峙山,唐山的李树彝,太原的王振翼,南京的莫耀明,长沙的易礼容、陈子博,广州的谭平山、陈公博、谢英伯、谭植棠,佛山的梁复燃、梁桂华,保定的王仲强、张仲毅,武昌的张绍康,潮州的叶纫芳等25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15个地区的团组织5000余名团员。此外,出席大会的还有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和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以及全国劳动代表大会的代表。开幕式由张太雷主持,陈独秀在会上作了《马克思主义两大精神》的演讲,希望广大青年“能以马克思的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发挥马克思实际运动的精神,把马克思学说当作社会革命的原动力”。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也作了《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演讲。随后,施存统代表团临时中央局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谭平山代表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邓中夏代表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易礼容代表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莫耀明代表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会上作了报告。这次大会共举行了8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 《青年工人农人生活状况改良的议决案》 《关于政治宣传运动的议决案》 《关于教育运动的议决案》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中国各团体的关系之议决案》等项议决案。5月10日晚上,大会选举产生了团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施存统被推选为书记,高君宇、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这次大会是中国青年运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它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一个具有统一的思想和组织以及明确纲领的先进青年革命团体的正式建立。此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团结和教育青年的助手,在伟大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