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期●缅怀篇●

邓小平与一封 人民来信

作者:张 衡



在南京东郊的钟山风景区,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中山植物园。这原名为“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始建于1929年,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1985年2月3日,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年已80高龄的邓小平在视察江苏时造访了南京中山植物园,并向世人公开了一个尘封十年之久的故事。

一封寄托着信赖的人民来信
  故事开始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起因是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人民来信。毋庸置疑,这封信充满着“文革”时期惯用的“革命”辞藻,可是,透过这层貌似坚硬的外包装,邓小平看到了一个科研机构所面临的困境。
  这个研究所的前身是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立的“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和1934年建立的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该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经过多年努力,南京中山植物园先后建立起苗圃试验区、药用植物园、材用树种园、松柏园、树木园和分类园共700余亩,还建成了试验温室2000多平方米,保存植物标本40余万份,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植物园建立起种子苗木交换关系,成功引进油橄榄、速生柏和优良绿肥等植物,并在开发利用药用植物、速生树种的引种驯化,木本粮油选种育种和植物植被资源调查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
  “文革”开始后,南京中山植物园的厄运便接踵而来,被迫停止科研工作,改名为“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全所员工被下放到江浦县老山林场劳动锻炼,接着又搬到停课已久的南京农学院栖身。之后,因为“战备”需要,中山植物园被一个军事单位占用,园内大批名贵树种被砍伐,试验苗圃也被辟为稻田和菜地。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园所领导多次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归还被占用的房屋和园地。可是,一封封信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1973年3月,邓小平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在周恩来的支持下,他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对各方面的整顿工作,使国民经济出现了新转机。植物园的干部群众都看在眼里,于是鼓起勇气,给邓小平写了一封长达5000多字的信。1974年6月中旬,这一封寄托着植物研究所干部群众对邓小平信赖之情的人民来信,通过“关系”发出了。

一个态度坚决的退房批示
  邓小平很快就收到了这封信。并作了如下批示:“军队占用地方房屋,凡能腾出的都应归还。此件转给南京军区处理(如来信属实,应坚决归还),并向军委报告。
  国务院和军委办公厅立即行动起来。当天下午3时40分,国务院值班室人员拨通了中共江苏省委的电话,查问有关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的情况,要求省委及时上报材料。
  军委办公厅也将邓小平的批示连同信的复印件迅速转给南京军区,要求迅速查处上报。南京军区党委随即开会研究,一致同意将军地双方调换的房屋各归原单位,尽快腾出归还南京中山植物园。7月13日,南京军区将上述意见通报江苏省委。军地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很快落实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当邓小平的批示在悄然落实时,植物研究所的干部群众也隐约听到了一些风声,而他们的心情是喜忧参半的;当归还中山植物园的喜讯传来时,他们一时竟不相信这是真的;直到他们带着幸存的成箱的植物标本和成捆的研究资料重返阔别的故园时,喜极而泣,不能自禁。尤其是植物研究所的负责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信发出后才一个多月,问题就迎刃而解。

一次期盼十年之久的造访
  1975年,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骤起时,全所干部群众不禁为邓小平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1977年,邓小平同志再次复出,植物研究所的干部群众一个个喜气洋洋。1978年,当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庄严宣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时,植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欣喜若狂了。
  植物研究所的干部群众为科学的春天降临神州大地而庆幸欢呼,尤其是科研人员,他们加倍努力工作,争取把流逝的时光追回来,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来报答党和人民的知遇之恩。然而,在全所干部群众心里总感到有一个期盼,那就是曾使植物园枯木逢春、如今又让科学园地百花盛开的邓小平,什么时候能到中山植物园来视察呢?1985年2月3日,这个深藏在植物研究所干部群众心底十年之久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这是一个星期天。邓小平在视察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后,又驱车来到位于山下的中山植物园。研究所负责人虽然事先接到了通知,但并不知道是邓小平前来参观,再加上是星期日,所以只安排了部分人员接待。邓小平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省长顾秀莲陪同径直来到植物园的温室参观。邓小平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精神矍铄地走进温室,一边等待工作人员的到来,一边饶有兴味地观赏起姹紫嫣红的盆景。不一会儿,得到消息的研究所副书记杨志斌赶到了。他用双手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欢迎他的到来。邓小平非常高兴,连声称赞这里风景很美。
  杨志斌情不自禁地脱口说道:“小平同志,多亏你批了八个大字,我们才能够回到这里来!”也不知是邓小平没听清楚,还是话题太突然,邓小平一时间没有作声。顾秀莲在一旁提醒杨志斌:“小平同志耳朵不太好,你说话大点声。”杨志斌把刚才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这下邓小平听懂了,他回忆了一下肯定地说:“对!是有这回事,时间真快啊!一晃都过去十年啦!”
  这时,研究所的很多同志都赶来了。贺善安所长向邓小平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研究所为经济建设服务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情况。邓小平认真地听着介绍,不住地点头。
  当邓小平看到一盆标名为“峨嵋海棠”的花草时,他问道:“这真是峨嵋山的海棠吗?”贺善安回答说:“是在峨嵋山发现的,而且是在野外环境下偶然发生的一个自然变异,是海棠属科目中很难得的珍品。”“哦!这是我们四川峨嵋山的东西。”邓小平开心地笑了。
  当邓小平看到一株巨大的仙人掌已经长到温室房顶时,便很感兴趣地问道:“再长高怎么办呢?”贺善安回答:“为了不影响它生长,我们就把它锯掉一截子,让它缩回来再长。”“噢,这倒是个办法。”接着,他又风趣地说:“你们应该把房子接上一层嘛!”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温室里荡漾着欢乐的气氛。
  这时,贺善安所长向邓小平提出了题词的请求。邓小平看了一下身边的工作人员,然后和蔼地对主人说:“这样吧,我就不题词了,我签个名吧!”随后,他在签名簿上写下了:“邓小平二月三日”的字样,为这次造访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如今,邓小平同志造访南京中山植物园已经过去35年了。35年来,南京中山植物园沿着邓小平指引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科技体制改革和对外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