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期●青少年绿洲●

阅读要下功夫不要功利

作者:叶玉霞



阅读是提高人文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民阅读开展得如火如荼,社会阅读氛围越来越浓,看书看好书蔚然成风。但是,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真正实现“全民”阅读还需要狠下功夫,要防止急功近利、为了阅读而阅读。
  要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古今中外的文明发展史证明,全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国务院连续多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在推动全民阅读,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勿庸讳言,我国国民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不仅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而且受网络的冲击,传统读书氛围也有所减淡。要扭转这个局面,需要加快推进全民阅读的速度,让全民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但也必须看到,全民阅读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阅读要“读”进去有所得,就需要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修慢工而不可急于求成。只有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保障阅读的时间和质量,才能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的愿景。
  要正确对待“读书”与“读屏”。由于网络文化快餐、电子信息等传播方式的兴起,现在人们几乎手机不离手,都在低头看东西,但是大多数人是用手机看电视剧、发微信、玩游戏,真正通过手机阅读的很少。即使用手机阅读,也多是碎片式、消遣式打发时间,这种“读屏”无形中冲击了“读书”,缺乏深度阅读也就不难想象了。当然,名著经典也有电子书,而且电子书具有便携、方便存储等优势,这样的“读屏”也能有所收获。再退一步讲,利用空闲时间在手机上读一些篇幅不长的游记、散文和科普类的文章,一年下来阅读量也不小。但我觉得“读书”与“读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时间长了很容易成为不“读书”的借口,而且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进入脑海深处的东西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全民阅读也不免显得有些浮躁、打上折扣。
  别轻言读书的“有用”与“无用”。关于读书,时常听到“有用”与“无用”的说法。有人读书不是为了武装头脑,而是为了武装嘴巴,喜欢在众人面前表演,以示自己书没少看,有学问,认为这样读书“有用”。也有的临时抱佛脚,现买现卖,也视为“有用”。有的则认为,书不可不读,但不当官不研究学问,也不能换钱,觉得读深了“无用”。其实,这都是误区。“百家讲坛”的一位主讲人曾说过:“读书,读的是生命困顿时面无惧色、生命从容时面有欢欣,人一辈子有更大的快乐,我觉得这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她讲的实际上就是,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
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要沉下去,在精神价值的建树和坚守上下功夫,切忌功利色彩装点门面。只有把阅读当成日常生活方式,才能尝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滋味。让我们把全民阅读始终留在春天里,以书香家庭打牢全民阅读的根基,托起更强大的书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