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7年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中,随时、随处都伴随着南京人民的反抗。屠杀与反抗同在。长期以来,在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反抗行动中,少见大规模暴动的事实。笔者通过长期、系统的搜寻,研究中日双方档案、文献资料,发现南京大屠杀期间,曾发生具有相当规模的草鞋峡暴动。
寻找发生暴动的历史脉络
我们最早在文献资料上看到南京大屠杀中草鞋峡暴动的内容,是1950年2月10日《新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有幸存者曰:“十六日晚,用铁丝或绳索绑腿两人一扎,排成四路,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悉予扫射,此时被害者鼓勇前呼‘夺枪夺枪’。” 20多年后,南京大学历史系高兴祖在其执笔的《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一书中,根据上述幸存者叙述等资料,又一次向读者演绎了发生在草鞋峡的暴动情景。书中写道:“在草鞋峡被屠杀的五万多名士兵,在日寇几十挺机枪的扫射中,自知必死,因而不顾弹雨,不顾刺刀,大声高喊‘夺枪!夺枪!’拼命向日寇冲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扑上去,前仆后继,络绎不绝,直到全部牺牲为止。”上述中方最早关于草鞋峡暴动的描述,仅仅提示了暴动事实的存在,但是对于暴动的具体场景,语焉不详。
与中国学者起步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同时,日本以洞富雄教授为首的一批左翼史学家,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了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调查、研究和出版工作。在他们编著的资料与著作中,搜集了大量的日军官兵日记、回忆与日本军方文献。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南京事件》与定本《南京大屠杀》等资料、著作。这些出版物,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草鞋峡暴动的更加具体的景况。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史学界由张宪文教授率领了一个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团队,从事中、日、第三方等各方面及各语种的资料搜集与翻译,出版了72册《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和3卷本的《南京大屠杀全史》。这些资料与论著,更为翔实地还原了包括草鞋峡暴动在内的南京大屠杀真相。
综合各方面资料信息,草鞋峡暴动应当是发生在1937年12月16日与17日两天,由同一批被拘押者对付同一支日军部队,先后两次进行的集体反抗行动。
由于现场暴动需要有相当的勇气,并具有体力与年龄上的条件,所以暴动者基本为被俘军人。他们主要来自南京守军中的教导总队、第78军、第66军、第83军、第88师等部队。而镇压与屠杀暴动者的日军部队,则为进攻南京部队中的最右翼之第13师团。该师团在12月11日侵占镇江后,组建了由山田栴二少将所率的山田支队。该支队以两角业作大佐所部步兵第65联队为主力,还配属了山炮兵第19联队、工兵第13联队、骑兵第17大队等部。
两次暴动的基本事实
暴动的发生地是扬子江边的草鞋峡地域。草鞋峡是指幕府山麓和八卦洲对岸江边的一块狭长地带,因形似草鞋,故名草鞋峡。从草鞋峡起,自西向东的沿江顺序为:草鞋峡、上元门、永清寺、大湾子。总的说来,可以把从草鞋峡到大湾子,以及南边的幕府山一带,均视为草鞋峡地域。
在草鞋峡地域,于12月16日、17日两天,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暴动。
首先是在12月16日,被日军山田支队从乌龙山开始一路收容、押解至幕府山麓的数千名战俘与难民,利用生火做饭的机会,可能是故意制造了由火灾而产生的混乱,他们冲出火场,实施暴动。日军步兵第65联队第4中队补充兵少尉宫本省吾在12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转眼之间就在吃午饭时,突然起火,引起骚动,非常混乱。烧了三分之一左右。”据该联队负责警备工作的第12中队士兵回忆:“虽然我们的警戒并不严,但他们却开始复仇了。一下子两栋房子就全部被烧毁,一半左右的士兵趁机逃走了。”该中队八卷竹雄中尉还发现,在被拘押者中有一位中校参谋指挥了这次暴动。他说:“在他们之中,有一个被称为参谋的中校。他虽然混在一般士兵里,态度却一直没有妥协过。看起来他好像负责内部指挥。”
在中国方面,也保存了被拘押者关于16日这一天在火灾中实施暴动的记录。当时被拘押在幕府山兵营中的教导总队士兵唐广普,目睹并亲身经历了惨烈的草鞋峡暴动。军旅作家徐志耕在采访记录中写道:
第四天,一个四川口音的国民党兵悄悄地说:“跑啊,不跑不得了!”怎么跑呢?
那天夜里,这个四川兵把芦席草盖的大礼堂点着了。一霎时,风吼火啸,烈焰腾空!唐广普在礼堂斜对面的一排草房子里。草房子里的人都冲出了门朝外面奔跑。日本兵的军号嘀嘀哒哒地吹起来了,四周的机关枪开火了,已经爬上铁丝网的,像风扫落叶般地倒下来,踩着人背跳下了壕沟的,也因爬不上陡峭的沟壁而被枪弹打死在深沟中。
中国士兵唐广普的回忆,给我们提供了16日火场暴动的大致规模达到数千人,其中被日军机枪扫射死亡者即有千人左右。日方当时负责警戒幕府山营房的步兵第65联队第12中队的官兵回忆也说:在火场的“复仇”者,“一半左右的士兵趁机逃走了”。这一说法在数量上较为模糊。“一半左右”,它的基数是多少?基数可能是兵营中拘押的俘虏总数近2万人;也可能是发生火灾的那几栋房子中的拘押者数千人。无论怎么说,上述两个资料在规模的估计上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都说明有数千人参加了暴动。
紧接着在火场暴动的次日即12月17日,又发生了一次更加悲壮、激烈的屠场暴动。在这次暴动中,又有数千名暴动者面对喷射火舌的机枪勇敢抗争,企图冲出屠场。
日本作家藤原审尔,在长篇纪实文章《众所周知的事》一文中,对草鞋峡暴动的事实作了详细的叙述。文中记录了参与处理该处尸体的一位日军步兵第65联队士兵的叙述。这位士兵说:
在我们来清理的前夜,两个机枪小队奉命一起从路上朝集中在下面沙滩上的人群射击,发布此命令的高级军官大概认为:对方没有防备,加上已断粮一星期,体力已消耗殆尽,两个小队的机枪就足够了。而他们失算了。他们忽视了那些面临死亡的人们发疯般挣扎所爆发出的异常力量……
夜幕刚一降临,机枪就咆哮着开始射击了。“哇”地一声,难民们的火一下爆发出来。刹那间,他们意识到喷着火舌的机枪意味着什么。他们大声呐喊着像雪崩似的朝着机枪小队冲过去。毕竟是潮水般人群,就像聚集着覆盖整个宫城前广场的人群,满腔怒火地蜂拥而至,两个机枪小队一下被冲垮了。
日军负责执行屠杀任务的步兵第65联队第1机关枪中队准尉箭内享三郎,回忆17日暴动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时说:“去江边集合的最紧张时刻,一瞬间暴乱发生了。他们一起站了起来,开始挥舞着树枝什么的袭击卫兵,打倒他们然后逃跑。有的跳进江水里,有的向陆地上跑,黑夜中的突然事件就这么发生了。”中国军人突如其来的暴动,打乱了屠杀者的阵脚,使得日军部队一片惊慌。日军的机枪,甚至在慌乱中向自己的部队开火。身临现场的该联队第5中队角田荣一中队长说:“当时非常混乱,虽然我跟在队伍最后面,可是由于我方的枪弹也朝自己人射过来了,所以还是不得不趴下来躲避。”唐广普也亲历了这一天的江边暴动。徐志耕在采访中详细记录了他们互相松绑和实施暴动的场景。他写道:“他用牙齿咬开了前面一个人手膀上的布条结,后面的人帮他解开了手腕上的布条。你帮我,我帮你,唐广普周围的人大多都松了绑。”对于暴动的悲壮景况,徐志耕记述:
“卡死他!卡死他!”
“夺枪!夺枪!”
“要死一起死!”
骚动中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叫喊声。
俘虏们三四个人拖住一个日本兵,用拳头揍,用手扼,用脚踢牙咬!鬼子们扔掉了枪,哇哇地乱叫。腿脚快的都跑上了大路。这时,四面的重机枪一齐开火了……“哒哒哒哒”的机枪声吼叫了二十多分钟后停了。江滩上密密麻麻地躺满了血淋淋的尸体。还有人在爬行、在滚动。
17日的江边,暴动者徒手与日军进行了惨烈的搏斗,有的还夺过日军手中的刀枪作为自己的武器,杀向对方;同时,在黑夜的搏斗中,执行屠杀任务的日军已分不清敌我,出现了误伤己方的情况。日军步兵第65联队第1大队上等兵荒海清卫直接参加了现场屠杀,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确认:“今天在山里,大队出现伤亡者。”据该联队第12中队八卷竹雄中尉回忆说,在将俘虏从幕府山押向扬子江边时,“途中他们就开始逃跑,连我们中队有的士兵也被他们挟持走,然后途中被他们杀害。”该联队机关枪中队大友登茂树少尉回忆,步兵第65联队在这次暴动中共有7名官兵阵亡,他说:“我们中队里也死了军官。他被卷入俘虏的暴乱之中,身上被刺达七处之多。”他甚至认为,“在那样的暴乱中联队只死了七人,或许的确算得上是比较少的了。”该联队宫本省吾少尉在12月17日的日记中也记载了这次暴动对日军造成的损伤。日记称,“终于出现大漏洞,友邻部队也付出好几名死伤者。我们中队死一人,伤二人。”该联队第1中队上等兵伊藤喜八在日记中称,在17日的暴动中,日军死亡了10人。他在12月18日的日记中记有:“下午去枪杀现场观摩,那场面惨不忍睹。我军阵亡10人,还有一些受伤者。”也有的亲见现场暴动的日军士兵认为,在暴动中日军总共伤亡了10多人。一个化名为“小林”的辎重兵说:暴动中日本兵的“战死者”,“有的是刀或者枪被夺而遭祸的,有的是在夜幕的混乱中发生内讧而致伤亡的”,“据认为,日本兵这样的伤亡者有十来个”。
日本记者本多胜一采访记录中写道:“离小林不到两米的地方,有一个士兵也躺倒在地,但实际上已腹部中弹当即死亡。他叫渡边,须贺川人,比小林年轻两三岁。”在有关暴动造成日军伤亡人数的说法中,甚至有的说报销了两个小队。作家藤原审尔写道:“……熊熊火墙,挡住了蜂拥逃离人群的去路,无法逃跑的结果是统统死光。然而,听说其代价是友军的两个小队也葬身其中,随人群而去了。”日军的一个小队,相当于中国军队中的一个排,应有30人左右,两个小队共有六七十人。
这一天的江边暴动,西原一策大佐在“作战日志”中称,“约有一个团的俘虏进行抵抗,企图逃走”。1个团约为2000余人。日本作家藤原审尔形容暴动的现场,“潮水般人群,就像聚集着覆盖整个宫城前广场的人群”。这两则资料告诉我们,现场参加暴动者达数千人。
暴动的历史评价
草鞋峡暴动,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大规模抗争行动,它对于全面、完整地诠释和解读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是中华民族勇敢奋斗、坚强不屈的民族特性的弘扬与彰显。如果说,成千上万的无辜民众被侵略者血腥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野蛮,激起了人们对侵略战争与侵略暴行的痛恨的话,那么,成千上万赤手空拳的勇士,面对敌人喷射的子弹,以大无畏的气概实行现场暴动,则体现了南京军民的顽强与勇敢,喚起人们对英勇抗暴的勇士们的无限敬仰。因此,草鞋峡暴动便自然成为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悲惨记忆中,熠熠生辉的一页光荣篇章。
翻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南京人民曾采用了自杀、怠工、对打、暗杀、指错路、个别逃跑等种种方法,来进行反抗。这些反抗,由于面广量大,时时处处都会发生,因而也使得日本侵略军惶恐不安,战斗意志遭受挫折。但相比这些分散的反抗方式,还是集体暴动最具有震撼力。这种发自生命最后的吼声和拼搏,爆发出无所畏惧的力量。它能够冲决一切羁绊与束缚,给予侵略者以巨大的震慑。在12月16日、17日两天中,各有数千人参加暴动。这种大规模的集体抗争,是对于侵略者大规模屠杀针锋相对的反抗。是群体意志的体现。这种集体性的抗争,反映了中国军人和南京人民反抗侵略、众志成城的共同意志。
草鞋峡暴动,像一座矗立的丰碑,傲然屹立在人民抗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画卷中。实事求是地宣传草鞋峡暴动,揭示这一历史真相,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架构,平衡由南京大屠杀暴行引起的对南京城市深沉的悲情心结。草鞋峡暴动的的壮举,再现了南京军民的铮铮铁骨,宣示了南京军民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