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期●老区采风●

党员干部冲在前下党旧貌换新颜

作者:王厚明

下党乡位于闽东大山深处,是宁德地区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曾经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习近平同志在闽期间曾“三进下党”,为下党乡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发展动力。下党乡党委始终牢记嘱托,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精准脱贫,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下党乡党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下党乡的农产品外销和生产、生活材料运输全靠背扛肩挑,往返一趟就是20多公里。交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全乡的经济发展,很多年轻人出走他乡另谋出路。
  路通产业活。30年间,乡党委一班人想方设法修路通路,从出乡公路到进乡公路,从跨省公路到宽阔省道,道路通了,信息畅了,发展的信心也足了。下党乡党委为民解忧,从群众的生活疾苦抓起,从乡亲的发展困顿着眼,找准了乡村振兴之路。
  茶叶是下党乡的主导产业,要“造血”就从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茶叶入手。乡党委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他们首创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使客户通过手机APP就能查看茶园种植管理情况。“定制茶园”扶贫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广的12则精准扶贫案例。
  乡党委坚持做大做强扶贫品牌,加快推进消费扶贫,摸索出的“茶青溢价分红”模式推广到全乡。立足产业扶贫,通过引进新品种、建设示范基地、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发展特色产业1600多亩,逐步形成下党村的“定制茶园”、曹坑村的葡萄、杨溪头村的油茶、上党村的高山蔬菜等“一村一品”格局。
  乡党委筑牢脱贫攻坚堡垒,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坚持党委带着支部干、支部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注重开辟田间课堂,依托专家培养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精心设计重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上好一堂党课、举办一个仪式、夜谈一次心得的“五个一”学习活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活动,发展民宿等旅游业态。经过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党乡从1988年贫困发生率70%,到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8年的186元增长至2020年的17289元。

“群雁高飞头雁领。”悉心谋划脱贫攻坚的是党组织;矢志为民化难解忧,甘当表率的是“一班人”;带头发展脱贫产业,冲在前面的是党员干部。村民有了主心骨,就会化为脱贫奔向致富路的行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灵魂深处拔除穷根;山村有了硬堡垒,就能自力更生、持续奋斗,唱响乡村振兴的嘹亮“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