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扬州吴桥陈毅广场:“红色根据地新印记”

作者:张正才


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西南美丽的白塔河畔,进化村路段东侧,有一座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的陈毅广场。广场中央的大理石基座上,矗立着高3.8米的陈毅元帅铜像。广场西侧的仿古城墙壁上,正对着铜像的,是一块高2米、宽5.8米的汉白玉文字碑,上面镌刻的是《吴桥老区赋》,再现了老区人民与新四军共同抗日的光辉历程。与文字碑并排的是镶嵌四块大理石的浮雕,分别再现了新四军开赴吴家桥地区建立根据地、成立中共江都县委、陈毅三进泰州城和吴家桥反“扫荡”战斗等重大史实。
  漫步陈毅广场,常使人想起“抗日桥头堡”吴桥镇的那段抗日荣光……

这里,是新四军在苏中苏北开辟的第一个根据地

1938年9月,新四军挺纵二支队一部遵照党中央向北发展的指示,渡江北上,来到网子桥(今吴桥镇进化村)一带,拉开了新四军苏中抗战的序幕。
  一直考虑北进问题的陈毅,次月即来“挺纵”驻地网子桥视察,提醒部队警惕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联手破坏。随后一段时期,陈毅以此为中心,运筹帷幄,领导和指挥苏中、苏北的抗战。
  1939年1月,新四军一支队所属挺进纵队三支队270多人在司令员韦永义、政治处主任惠浴宇率领下,渡江来到以网子桥为中心的“三桥两荡”(吴家桥、网子桥、三墩桥、焦家荡、花家荡)地区,开辟根据地,开展抗战工作。以吴家桥为中心的苏中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
  为培养抗日斗争的骨干人才,驻扎在网子桥的新四军还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苏北抗日军政学校(长江抗日军政学校),管文蔚任校长。当时有学员近百人,许多学员在结业后,被派往高邮、洪泽、泰州、如皋等地发展建立党的组织,开辟工作,为革命之火在苏中地区燎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里,是新四军在苏中苏北领导抗战的指挥中心
  1939年2月,新四军在网子桥成立了苏中第一个党的县级组织——中共江都县工作委员会;7月,中共苏北临时特委在吴家桥成立,惠浴宇为书记;9月,为加强江都党的工作,上级指示撤销中共江都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江都县委员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等,后又设立了统战部、军事部,并且在江都县委领导下,组建了一支人民武装“江北游击队”。
  10月,在网子桥正式成立中共苏北特别委员会,领导江都、泰州、靖江、泰兴、如皋等县工作,由中共中央东南局直接领导,韦一平任书记,惠浴宇任副书记。新四军及苏中地方党组织早期开展抗日斗争的许多决策和指令,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1940年2月14日,在网子桥成立了具有民主政权性质的江都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惠浴宇任主任,刘伯言、王松槐等任副主任,下设民政科、经济委员会、教育科、民运科及秘书处等,同时以吴桥民众抗日自卫团和江北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了群众抗日武装——江都县民众抗日自卫总团。抗日自卫总团多次配合新四军挺进纵队粉碎了日伪对吴家桥的“扫荡”。

这里,有陈毅元帅及新四军留下的抗战遗存

陈毅及所属新四军部队在吴桥抗战、生活的时间近两年,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存,仅陈毅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就有5处。因多种原因,目前保存完好的仅剩进化村两处。
  吴桥镇进化村网桥组49号后院,是一座有200多年历史、类似四合院的老房子。经考证,院内一间极其狭小的西厢房曾是陈毅同志专门召开新四军干部会议的地方,是陈毅及新四军领导苏北抗日的指挥中心,也是中共苏北特委、中共江都县委、抗日军政学校成立旧址。老宅原有六进十二厢,目前仅存一进两厢。屋子部分椽梁上的雕龙,显示出原主人的富有。这间屋子有三个门,遇到紧急情况时非常方便人员转移。
  据记载,抗战期间,陈毅在网子桥至少有三个住处,分别是老中医张介仙家、张寿鹏家、张仲衡家。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是当时敌我情况复杂,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而居住时间较长的,当数张介仙家,因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就设在居住地东面不远的张希臣家。
  陈毅元帅及所属新四军部队以网子桥为根据地,积极做好社会各界的抗日统战工作。陈毅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使他们心向共产党,不仅积极抗日,有的人还成为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