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期●故事会●

群众的“纸条”

作者:王厚明

反映意见建议的“纸条”,在中国古代称之谏纸、谏书、谏草等。在未有纸书之前的尧舜时代,相传是以木牌为纸,立于交通要道,供人书写,言陈时政得失与谏言。天安门前的华表,就是源自古代的“纳谏之柱”,最早又被称为“诽谤之木”[《说文》注解:“放言曰谤,微言曰诽”],也是用于民间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在唐朝则有“月给谏纸”的谏议制度。虽然时代不同,形式不同,但谏议的初衷还是保留了下来,特别是来自基层群众的“纸条”,那是人心民意的表达和承载,关系着人心向背,值得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抽烟,曾是邓小平同志延续很多年的习惯。留法岁月的艰辛时光,戎马生涯的刀光剑影,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一支支香烟陪伴小平走过了那些难忘的岁月。
  在1988年4月8日的下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是主席团成员,就在他投完票回到主席台座位上等其他人投票的间隙,习惯性地点燃一支烟吸了起来。这一幕,被坐在台下的广东代表、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看见了,她对旁边另一位代表低语道:“‘世界无烟日’刚过,全中国全世界都在大力宣传吸烟会给健康带来危害,小平同志为什么烟瘾这么大,开大会还要抽烟?”得到呼应后,他们决定给邓小平提意见。不一会儿,主持大会的宋平手里出现一张纸条,宋平看后就递给了小平,小平看到纸条上赫然写着一行字:“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抽烟。”小平笑着看了一下台下,随即就把烟给掐灭了。
  就在一周后(同年4月16日)会见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时,邓小平又想到此事,他马上礼貌地问客人:“我可以抽烟吗?”阿基诺夫人回答:“我不能对你说不可以,因为我不是你们国家的领导人。”她又补充说:“但在我们菲律宾,内阁开会时是不许抽烟的。”邓小平笑着接话:在今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就违反了规则。当我习惯地拿出香烟抽时,有代表就给我递条子,提出了批评!“我只得马上接受呀。”小平说完哈哈大笑。事实上,打那以后,邓小平在主席台上就再也没有吸过烟。后来,因健康原因也就彻底戒了。事后,红线女一提起人民大会堂给邓小平写纸条提意见的事,常会由衷感叹道:“邓小平同志能认真接受我们的意见,让我们非常感动。”
  在1961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回到老家湖南宁乡县炭子冲搞调查研究。一天,他发现电线杆上贴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字迹歪斜,像是小孩所写。经排查发现,写纸条的人是花明楼区完全小学年仅十岁的四年级学生肖伏良。学校次日就作出“开除肖伏良”的决定。当刘少奇得知这个情况时连忙摆手说:“不能开除他!小孩子吃不饱饭,有怨气。我是国家主席,当然有责任。”
  刘少奇同时提出,要见一下小朋友。于是肖伏良被带了过来,他一见刘少奇就紧张地哭了起来。刘少奇微笑着把他拉到自己身边说:“小朋友,不要哭。你说说心里话,为什么要写那纸条,好吗?”原来肖伏良的父亲去修水库了,他和妈妈就在食堂吃饭,每餐只有三两米,实在吃不饱。肖伏良为了让妈妈也能吃一顿饱饭,就将不属于他家的饭塞进了书包。事发后遭到严厉批评,领导强调说,这是往刘少奇主席面上抹黑!肖伏良觉得很委屈,于是撕下一页练习本纸,写下了那几句话……
  刘少奇查明原因后,陷入深深的思考。最后刘少奇不仅没有处理任何人,还针对当时形势,从实际出发纠正“左”的错误,及时建议中央解散了人民公社食堂,然后率领人民大力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终于度过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中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重视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群众的批评是个宝,小小纸条,就是群众的宝贵心声。善于接受“纸条”的不同声音,是改进工作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好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