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祥,小名林富,生于1920年1月,崇明中兴镇中兴村人。1940年6月参加新四军,历经大小战斗70余次;解放后,转入新中国第一支空军部队,为抗美援朝和祖国的空军建设鞠躬尽瘁,是位名副其实的崇明骄子。
投身革命斗日顽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后,又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把战火烧到了中国工商重地上海。其时,黄宝祥随父母居住在上海浦东烂泥渡,依靠父亲推独轮小车为生。日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浦东勉以存身的棚户屋也毁于战火,无奈之下,一家人只好回到崇明老家。
但家乡也非净土,第二年3月,日军侵入崇明。日寇的种种罪恶行径,激起黄宝祥对侵略者的仇恨,受乡下发小陈凤山、王正元的鼓动,6月间他参加了陆兆林(又名陆洲舫)领导的“江浙边区抗日护航游击队”。但陆部不仅是支杂牌军,而且常与国民党顽军沆瀣一气,鱼肉百姓。黄宝祥对陆部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厌恶,在部队开拔泰兴训练时,曾打算离队回家。所幸此时陆兆林因与上司李长江内讧,把部队交由结拜兄弟陈玉生(中共地下党员)指挥后,躲去上海避难。
是时,新四军东进先遣队渡江进驻泰兴境内,陈玉生便率部向新四军靠拢,作起义准备。1940年5月,黄宝祥随部队进驻丁家桥,在新四军的增援接应下,击溃国民党顽军、江苏省保安第四路司令官何克谦和韩德勤嫡系刁介堂的截击。部队来到郭村后,于6月19日宣布起义,黄宝祥被编入新四军第八支队五大队六中队,并在第二天被任命为班长。接着,黄宝祥参加了著名的郭村保卫战和孙家祠堂夜袭日伪军据点等战斗。
黄宝祥思想进步,作战勇敢,不久便被选送去苏北抗日军政学校学习。在填写学员登记表时,他发现学员中有许多共产党员,这使他有了加入党组织的迫切愿望。学习期间,陈毅、粟裕等首长经常到校讲课,刘少奇也常来学校作报告,极大地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期间,他随学员部队参加了黄桥战役中的七圩港之战。学习结束后,被任命为1营2连1排排长。
为打击伪顽,激发军民的抗日斗志,1941年2月20日,黄宝祥参加了陈毅、粟裕指挥的讨逆战役,一举击溃叛军李长江部,攻克其老巢泰州城。3月,黄宝祥在东台县唐家洋由指导员陈炎介绍,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热情更加高涨。不久,在夏家渡战斗中,黄宝祥所在7团把敌人围了个严严实实,日寇大部被击毙,日军大队长保田兼一中佐被活捉(后因伤重死亡),缴获了大批武器等军用物资。激战中,日军的一颗子弹把黄宝祥的帽子打飞,后来他自己也说过,要是那颗子弹再低一点,自己的革命生涯就结束了。
1944年3月间,黄宝祥又参加了著名的车桥战役。车桥是江苏淮安东南的一个较大集镇,是日军的重要据点。为巩固苏皖根据地,壮大抗日力量,新四军发动了这次战役。黄宝祥随部与日伪军激战一昼夜,击垮守敌,彻底粉碎了日伪“清乡”计划,使苏中、苏北和淮南、淮北根据地连成一片,从而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
第二年7月,黄宝祥调任团教导队任排长。仅这一年里,他就经历了宣家村之战、与国民党军52师和192师之战、高邮县城之战等大小战斗20余次。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盘踞在高邮县城的日军,负隅顽抗,拒不缴械。高邮县城城高3米,城厚3米,砖石结构,城墙上筑有机枪掩体和众多二层与三层碉堡工事。这是一场攻坚战,黄宝祥所在连担任西门主攻,他们利用搭云梯、钻下水道、构筑土城等办法,自12月19日至26日,激战8昼夜,拔除了华中地区残存的日军据点。是役,被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仗。
解放战争勇冲锋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反动集团又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已任7团1营3连连长的黄宝祥率部参加了著名的苏中战役。宣泰(即宣家堡、泰兴)之战,是七战七捷的第一仗,标志着苏中战役的开始。黄宝祥所在营负责打主攻,这是一场夜战,战至拂晓,守敌在突围溃逃中被歼。
1947年1月初,黄宝祥参加了歼灭国民党军第一快速纵队的战斗。这是一支全部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当时大家都没见过坦克,也不知怎么去打,只知道它很厉害。指战员们群策群力,组成反坦克小组,研究了许多土办法,他们以土墙、土坎、树木当坦克,练习攀爬动作。战斗打响,在友邻部队支援下,黄宝祥所在7团在成功完成对敌快速纵队合围与分割后,首先歼灭了外围敌人。4日上午10时,天下大雨,敌机械化装备陷于泥泞,我军趁机冒雨出击,激战至下午3时,敌多辆坦克被炸毁,缴获了大量野战炮、榴弹炮、八二炮、六〇炮、轻重机枪以及坦克。战斗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黄宝祥和战友们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信心。
1948年5月,华东野战军挺进鲁西南,准备攻取开封。黄宝祥随部开赴河南东部,在睢县、杞县地区阻击国民党军邱清泉兵团、区寿年兵团的增援(也称豫东战役)。在龙王店一线连续作战9天,黄宝祥在与敌整编66师的战斗中,被弹片击中,身负重伤。10月伤愈归队后,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第23军69师35团(后改206团)2营副营长。
随后黄宝祥参加了著名的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的邳县董林庄战斗中,黄宝祥所在的2营由黄石桥渡口过河,向北关发起攻击,午夜攻占城北关和城北高地,守敌溃逃到城东大河对岸,据守东洋桥顽抗。黄宝祥率5连6连各1个排强攻过桥,攻取刘家庄,又在团部特务连增援下,包围董林庄。董林庄地形十分复杂,敌人将房屋、庙宇、坟堆作为屏障,又有众多暗堡,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下午1时许,黄宝祥率4连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进攻,5连由西向东进攻,6连两个班从侧翼合围。4连班长郭玉贵用手榴弹炸掉前沿敌堡,黄宝祥率部攻入庄内,击溃守敌。
接着,黄宝祥2营的作战任务是攻取大、小牙庄。大、小牙庄是国民党军黄伯韬兵团指挥所碾庄外围的重要防御据点。11月16日上午9时发起大牙庄总攻,战至午夜,攻占大牙庄。
小牙庄位于大牙庄东,两庄间距约500米,庄内各路口设有多处明暗火力点。18日傍晚6点战斗打响,2营以5连为主攻,连续爆破了五六个地堡,最后守敌龟缩在一个有10多间房屋组成的“E”字形民宅内负隅顽抗。久攻不下之时,黄宝祥想到了火攻,他们利用黑夜的掩护,把大捆大捆的燃柴塞进房屋门窗,顿时浓烟滚滚。这招很管用熏得敌人纷纷四处溃窜。激战中,黄宝祥左臂负伤。
马不停蹄,黄宝祥2营攻克小牙庄当晚,又奉命向敌兵团部所在地碾庄圩发起攻击,战至20日拂晓,攻克碾庄圩,黄伯韬出逃中举枪自尽。接着,黄宝祥随部参加了追歼国民党李弥兵团的战斗,一直追敌至徐州。在吴庄战斗中,黄宝祥再次负伤,左脚中弹,但他依旧坚持随部追击溃敌。陈官庄之战,黄宝祥2营为前卫,乘夜进击地下室敌团部,击毙敌团长。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悍然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黄宝祥所在2营原定在21日晚第二拨由小掘港渡江,因渡船不足,只好由营长孙斌带一半人先行过江,待渡船返回后,黄宝祥率2营余部在22日晚间过江。过江后得知孙营长在登岸与敌激战中身负重伤,团部任命黄宝祥为2营代营长。天亮后,2营奉命担任前卫,追歼逃敌。
24日凌晨,黄宝祥率部追击溃敌至溧阳地界,得到我军已占领南京的特大喜讯,指战员们一片欢呼,互相庆贺,士气空前高涨。随即他们在小湖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歼灭战,击毙敌团、营指挥官多名,缴获汽车30多辆,以及大量武器弹药。渡江战役后,部队整编,黄宝祥任23军69师206团3营营长。
抗美援朝建新功
1950年8月,上级任命黄宝祥为205团副参谋长,但还未到任,又调他去空军任职。
新中国成立伊始,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依仗其空中优势,对我华东地区各大城市狂轰滥炸,尤以上海最甚,许多无辜平民丧身,房屋被炸,工厂受到严重破坏。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50年6月19日,新中国第一支航空部队——空军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8月8日移驻上海。黄宝祥奉命赶往上海虹桥机场报到,任混成4旅第10驱逐团28大队参谋长。
黄宝祥对这个新军种很陌生,也感到很新奇。战争年代,他吃过敌机的不少苦头,许多战友牺牲在敌机的轰炸下。到任伊始,他便全身心投入到空军的建设中。
10月间,党中央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31日,黄宝祥所在部队奉命移驻辽阳,编入空军第4旅(由混成第4旅和驱逐第3旅所属部分部队组建)。11月2日,旅改为师,随后,接收了苏联空军驻辽阳基地的装备,使我国有了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空军作战部队。
12月4日,空军正式向空4师下达了参加抗美援朝的作战命令。21日,黄宝祥随部来到安东,负责后勤工作。1951年1月21日上午,黄宝祥所在的空4师10团28大队,由大队长李汉率8架战机,在朝鲜清川江桥上空首战美军机群,击伤敌机1架,取得中国空军首战开门红。29日下午,李汉再次率机与美军空战,又击落、击伤美机各1架,我空军无一损伤,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东北的寒天,气温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在当时后勤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作为南方人的黄宝祥自身要抵御严寒,还要想方设法搞好全团的后勤保障工作。盛夏三伏,当地气温也有三十五、六度,而当时的飞机跑道大都是钢板铺设,在阳光的照射下气温要高达50多摄氏度,在外场工作的官兵们衣裤常被汗水浸透。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黄宝祥带领机务后勤保障的战友们,一丝不苟地保障着飞行员们的衣食住行和装备的完好,努力把后勤保障转化为最大战斗力。
在空4师2年零8个月的抗美援朝作战中,黄宝祥先后随队五下安东一线保障作战。空4师取得击落击伤敌机88架的辉煌战绩,其中也有黄宝祥的一分功劳。1956年3月30日,中央军委鉴于空4师战功卓著,又是新中国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把空缺7年之久的“空1师”这一特殊荣誉建制授予了空4师。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为提高空军干部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黄宝祥被选送锦州空军第三航校干训队学习。毕业后,先后任鞍山场站副站长、三源浦场站站长、东塔场站站长、空军司令部训练处处长、鞍山基地副主任(副师级)、空1师副师长等职,为新中国的空军建设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4年9月,黄宝祥这位身经百战的崇明骄子在大连解放军第210医院去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