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期●缅怀篇●

红军女将领 张琴秋

作者:张文星

 

张琴秋,学名张悟,是著名的红军女将领,1924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长征期间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重要职务;建国后担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文革”爆发后的1968年受残酷迫害,这位杰出的女性毅然以死抗争;1979年平反昭雪,徐向前元帅亲自主持了她的追悼会。

1904113日,张琴秋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石门镇的一户小康人家,她曾先后就读于桐乡石门振华女校、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现杭州十四中)、上海大学等。19244月,经杨之华和中共上海地委负责人徐梅坤的介绍,张琴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同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511月,张琴秋与沈泽民(茅盾的弟弟)结婚。同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她与张闻天、王稼祥等100多人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张琴秋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绩名列前茅。她还刻苦学习军事理论,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同男同志一样参加野战演练,摸爬滚打。

19304月,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沈泽民和张琴秋绕道法国,乘法国邮船回上海。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毅然决定把4岁的女儿张玛娅留在莫斯科的国际儿童医院。

193117日举行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沈泽民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沈泽民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不久被派赴鄂豫皖工作。张琴秋随同前往并担任培养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每天早上军号一响,张琴秋总是第一个来到操场,腰束皮带,斜挂短枪,一身戎装,英姿勃勃。当时红军女战士屈指可数,而女指挥员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张琴秋还能歌善舞,她组织宣传队,亲自编写剧本,教女战士跳舞。在带剧团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她也登台演出。徐向前曾称赞她是“文武都行,不怕天、不怕地的女杰”。

张琴秋不仅文化素质很高,而且很擅长带兵打仗,是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1933年,川陕苏区反“围剿”时,国民党川军一个团从小路包抄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附近。当时,张琴秋身边只有地方武装妇女赤卫营500人和医院保卫科的几十个男同志,她沉着地根据高山峡谷的地形安排了一个包围圈,待敌军进入山谷中突然卡住两头,然后带领身边的人进行喊话宣传,平时受军阀欺压的士兵听到这些前所未闻的宣传,都停止开枪。恼怒的敌团长以机枪扫射不肯前进的士兵,激起了士兵的倒戈。张琴秋乘敌内乱,率领妇女赤卫营冲下去,将全团敌军缴械。此事很快在全川传扬,《中国论坛》等登载了“五百农妇缴一团”的新闻。

1932101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开始转移,向西挺进,转战了三千多里,最后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转移途中,在小河口会议后,张琴秋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当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大巴山区立足稳固后,张国焘开始秋后算账,罢免了曾对自己独断专权提过意见的张琴秋的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一职,贬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江县(今通江县涪阳坝)县委书记。1933年夏,张琴秋调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后任妇女独立团团长兼政委。

19331130日,沈泽民病逝,由瞿秋白任校长,毛泽东、林伯渠等任校务委员的“苏维埃大学”改名为“国立沈泽民苏维埃大学”。

1935年,张琴秋担任了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长。5月,她率妇女独立团(近2000人)到达四川藏区杂谷脑镇,为总部筹集物资。

19367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张琴秋与朱德、张国焘、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徐向前、陈昌浩等20人任西北局委员,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同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之前,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结婚。

1936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9军、第20军、第5军及骑兵师、妇女先锋团等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承担在河西建立根据地并接通“远方”(苏联)的任务。陈昌浩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张琴秋任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从而开始了惊心动魄的西征。

2006年,92岁的刘鹤孔说:“我当时是西路军政治部的组织科长,是张琴秋的部下。她这个人工作能力强,人品好,我们大家都很敬重她。在河西走廊与敌人血战时,张琴秋正怀着孩子。”倪家营子血战中撤离出来的西路军将士,正在向东急进。这时,张琴秋要生孩子了。“我们当时都是些年轻小伙子,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苏井观当时是西路军卫生部长,他叫我们赶快找来大衣、布单子,几个人背对背围成一个圈。孩子生下后,哭声非常响亮……”“那可是陈昌浩和张琴秋唯一的儿子,可当时敌人就在后面追,没有办法,只能把孩子扔在了雪地里……”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警卫员告诉了我,我立即命令他和挑夫一起,把马驮的一部分文件烧掉,能扔的都扔掉,去驮张琴秋……”张琴秋产后非常虚弱,大家只好将她扶上李卓然送来的马,她满含泪水,骑上战马,随部队边指挥作战边撤退。刘鹤孔说:“天亮了,坐在马上的张琴秋,脸色苍白,但神情坚毅。血染红了她骑的马鞍。”由于敌众我寡,西路军虽英勇杀敌,但仍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王定国回忆说:“张琴秋在分散突围中被俘,敌人在审讯她时,我们怕她的南方口音暴露身份,抢着替她回答说叫苟秀英,四川人,45岁,是个做饭的。”就这样,张琴秋在战友的掩护下,暂时躲过了劫难,被押送到西宁羊毛厂做苦工。但不久,因叛徒告密,张琴秋的身份暴露了。当敌人知道她原来就是赫赫有名红军女将领张琴秋时,欣喜若狂,感到“立大功”的时机已经到来,立即派人悄悄地把她和其他两位女战士一道押送南京邀赏。19378月,张琴秋被押解到南京,关在“首都反省院”。不久,参加国共谈判的周恩来经与敌人交涉,将张琴秋等营救出狱。10月,经历劫难后的张琴秋回到了延安。她看到延安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激动得热泪盈眶,迫不及待地向组织要求工作。到中央党校进行短期学习后,1938年春她被分配到安吴堡青年训练班任生活指导处主任,后调抗大女生大队任大队长。1939年“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上,毛泽东倡导建立女子大学。不久,张琴秋又调到中国女子大学任教育长。

在陈昌浩去苏联治病并由于苏德战争爆发而无法回国、不得不长期滞留苏联后,陈昌浩与张琴秋的婚姻名存实亡,组织上同意了张琴秋提出的与陈昌浩解除婚姻关系的要求(陈昌浩另娶苏联妻子格兰娜)。1943年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苏井观(鄂豫皖苏区时曾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结为夫妻。

从新中国成立起,张琴秋担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近20年,是第一代女部级干部中的佼佼者。红军老战士王定军回忆说:“1955年授军衔时,张琴秋已转业到了纺织工业部任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虽然她失去了授军衔的机会,但是大家都称她是没有授衔的女将军。”她的丈夫苏井观则担任卫生部副部长。夫妻两人都是部级领导,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在“文革”风暴中,性格刚烈的张琴秋受到诬陷和迫害,于19684月愤然以死抗争。19794月,党中央正式为张琴秋平反,623日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先念、王震、余秋里、陈锡联、胡耀邦、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徐向前元帅主持了追悼会。经党中央审定的悼词给予张琴秋以很高的评价:“无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她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