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期●缅怀篇●

百岁新四军老战士的毕生追求

——记长海医院优秀妇产科医生沙堤教授

作者:岳延安 喻业聪

沙堤,1921年出生于江苏如皋,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的沙堤目睹日寇的残暴和国民党的腐败,参加了中共如皋县委城工部领导下的抗日宣传组织“夜旅诗社”,接受党的启蒙教育,积极参加抗日宣传等进步活动。1946年,沙堤被安排到新四军华中建设大学学习,正式投身革命事业,5个月后转入筹建中的华中医科大学(后更名为华东医学院)继续学习。
  华东医学院作为华东野战军卫生部创办的随军教学单位,学习过程是在激烈频繁的作战行军条件下进行的。学员们一路行军,一路上课,一路宣传,一路参加医疗救护工作。在颠沛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地救护、教学并用,实战医学业务不断提升,革命意志经受锤炼,理想信念得到升华。这种军事医学教学体制是医学教育史上的创举,为党培养了一批素质过硬、医术精湛的医学紧缺人才,沙堤就是其中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学院先后更名为上海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现海军军医大学),沙堤一直在这里学习和工作,曾任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沙堤一生潜心于妇产科诊治、教学和研究,把减轻病患痛苦、保证产妇和婴儿平安健康、培养优秀医护人才作为毕生追求。
  沙堤曾接诊过一个病人,因不能生育,求医问药多年仍未见效,家庭濒临解体。慕名来到长海医院,经沙堤接诊检查后发现,患者不但有妇科疾病还有神经科方面的问题。经与神经科会诊,确定是垂体微腺瘤。在两科室协作治疗下,患者很快康复,不久喜得贵子。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外面“文化大革命”搞得轰轰烈烈,学校停课、工厂停产,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受到干扰。那时在别的医院生产会有危险,甚至搭进产妇和婴儿的生命。而长海医院作为部队医院受到的冲击较小,更无接生死亡病例。所以,附近孕妇都选择到这里生产。沙堤认为,再怎么搞运动,作为医务工作者都要把治疗病人放在第一位。
  一天晚上,沙堤与几个同事在病房值班守产程。病房住满了待产孕妇,不一会传来一位产妇急喘声,“临盆了!赶紧送产房!这个病人临产血压特高,必须立即缓解!”开药用药、产前消毒,一切忙而不乱、井井有条,此时的沙堤就是产房的定海神针。随着婴儿哇的一声嘹亮啼哭,母子平安!紧张忙碌下的产房又是那么的温馨、甜蜜。
  “这个产妇也要生了!”这边刚接生好,那边又有产妇临盆。沙堤边消毒边迅速来到产妇跟前。发现宫口已经开全,但宝宝过大怎么也出不来,沙堤当机立断决定采用钳产。钳产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弄不好很容易对胎儿的面部皮肤甚至眼睛造成伤害,还可能会伤到产妇。但胆大心细的沙堤凭着高超的医术稳稳地将孩子托出,产妇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初为人母的甜蜜笑容。
  分娩产妇一个接着一个,同样是分娩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就这样沙堤一个晚上接生了9个婴儿!6个顺产、2个钳产,还有1个剖腹产。凌晨,当最后一个孩子平稳接生出来,沙堤虚脱得一下子坐在地上,长长地吁着气。母婴平安,无一感染,是对沙堤的最高褒奖。
  沙堤待病人似亲人,理解病人的痛苦,保护患者的隐私,日常看病总是为患者着想。当得知有的病人远道而来,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就想方设法制定科学诊疗方案,尽最大努力减少诊治费用。上世纪70年代末,有位患者因痛经异常苦恼,不敢恋爱结婚,为治疗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沙堤在仔细分析了她以往的诊治过程后,采用腕踝针加西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予以治疗,仅用十几元的药费就解决了患者的病痛,而且此后未再复发,一年后喜结良缘。
  在群众、患者、病属眼中,沙堤就是穿军装的白衣天使。当年她接生的婴儿、诊治的病患,有的如今已当上了爷爷奶奶。他们不忘沙老的恩情,还会时常带着儿孙来看望恩人沙老奶奶。
  作为一名带教老师,沙堤在教学上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更注重实例分析,将临床病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加深同学们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沙堤也因教学工作出色,连续5年被军医大学评为优秀教师,荣获由总参、总政、总后联合颁发的从事国防教育事业30年荣誉证书。
  沙老曾在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3次荣立三等功,荣获公安部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公安部标兵等多项称号。1988年离休后,她又被返聘诊疗一线工作10年,并两次被总后表彰为优秀离休干部。沙堤用她的一生践行了当初的入党誓言。
  就在我们编发此文时,不幸传来沙老辞世的噩耗。我们在深感痛惜的同时,谨以此文表达对沙老的缅怀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