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期●历史研究●

1943,新四军在淮安留下难忘记忆

作者:陶洪仁

1943年3月18日晨,刘老庄有雾,为掩护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奉命在刘老庄一带防御作战。全连82人以“坚决拖住敌人”的信念,从清晨苦战至黄昏,子弹打完了,战士们端起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刺刀捅折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铁锹劈,铁锹劈断了就以双手搏,双手力竭了就用牙齿咬……一场惨烈厮杀后,8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此次战斗,击毙日伪军170多人,伤200多人。
  从此,“刘老庄连”这个不朽的英雄番号诞生了。2009年,“刘老庄连”入选新中国“双百”人物;2014年,又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雄群体名录。2019年国庆大阅兵,“刘老庄连”的旗帜在由我军100面荣誉战旗组成的方队中高高飘扬。
  1943年,除了让人热血沸腾的“刘老庄连”,新四军在淮安还留下了一连串值得纪念和让人心动的记忆,笔者择其要者记述如下。

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
  皖南事变后不久,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驻扎在苏北一带的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下辖7、8、9三个旅,驻扎在盐阜、淮海地区,创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日益壮大,直接威胁着日军对这块地区的控制。日军多次集结重兵,对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
  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在对敌我态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后认为,从敌人的兵力部署看,日军“扫荡”的战略重点已移至华中,其在盐阜区投入2万兵力,大大超过了新四军第3师的兵力;从国民党顽固力量来看,顽军重新活跃,和地方土匪沆瀣一气,新四军动员兵力、补充子弹和给养的困难增大;从地形特点看,盐阜区水网密布,重要交通线被敌占领和分割,紧急时部队无法作大的转移;从外部环境看,新四军向西发展较向北和向南适宜。军部将上述看法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并提出了向皖东转移的想法。中共中央书记处复示陈毅、饶漱石,指出“领导机关在最困难时移至皖东是可以的”。1942年11月25日,军部分3个梯队向淮南路东根据地进发。1943年1月10日,军部到达盱眙黄花塘。
  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地区,历时2年8个月,为新四军军部驻扎一地时间最久之处。新四军军部驻黄花塘期间,是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末期并向反攻阶段转变的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新四军军部领导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摩擦”的艰苦斗争,开展了整风、大生产和军政整训三大运动,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干部,并适时转入战略反攻,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淮南苏皖边区党委及行政公署成立
  1941年1月下旬,新四军第4、第5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第2师,张云逸兼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辖第4、5、6旅和路东、路西2个联防司令部。1943年2月,华中局决定成立淮南苏皖边区党委,谭震林任书记,辖路东、路西两个地委;路东地区的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和路西联防办事处撤销,成立新的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下辖津浦路东、津浦路西两个专员公署,方毅任新的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主任,汪道涵任路东专署专员,郑抱真任路西专署专员。新四军第2师兼淮南军区,罗炳辉任师长兼军区司令员,谭震林兼政委。
  1943年,淮南根据地军民主动对日出击,夺回部分失地,成为扩大解放区的先锋,进而使淮南抗日根据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44年,淮南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至1945年7月,淮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到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280万,新四军第2师兵力扩大到4.4万人。

建立林集地下交通站
  1943年2月,为加强和保证从宝应到淮阴100多华里运河线上的交通安全,华中局交通科决定在淮宝县林集成立“华中局交通科驻淮北淮宝县(林集)转运站”,对外称“林集地下交通站”,委派李萍为站长,并建立了武工队。林集地下交通站曾护送过陈毅、粟裕、曾山、陈丕显、张云逸、张爱萍等重要干部,护送过成连成营的部队,成百的学生,成包的文件和大量的物资。特别是当年粟裕一行从黄花塘开会回东台,需在林集渡过敌人封锁的运河。交通站周密筹划,精心组织,护送粟裕一行从泾河安全渡过运河,然后到车桥一带秘密巡察,酝酿发动车桥战役。
  新四军林集地下交通站一直到解放战争开始、我军北撤的1946年6月才撤消。林集地下交通站历经3年多的时间,在宝应到淮阴100多华里的运河烽火线上,开辟出多条秘密交通线,成为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与苏中、苏北,苏中、苏北与淮南、淮北之间的交通纽带,起到了秘密桥梁的作用。

取得山子头反顽战胜利
  1943年春,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趁日伪军转兵对新四军苏北盐阜区“扫荡”之机,向新四军淮北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新四军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山子头战役就发生在3月17日夜。
  是夜,新四军第4师9旅(原在3师,后与4师10旅对调)、11旅,第2师5旅和第3师7旅,在师长彭雪枫、政委邓子恢统一指挥下,对侵占山子头一带顽军韩德勤部进行自卫反击,激战至18日下午2时,全歼韩顽总部及保安第3纵队、独立第6旅,生俘鲁苏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德勤,韩总部参谋长吕汉卿、参谋处长陈沛浩,保5团团长赵成璧,独6旅18团团长苏祖武及以下官兵1000余人。我军击毙保安第3纵队司令王光夏、独6旅旅长李仲寰,缴获轻机枪40挺、重机枪16挺、炮2门、掷弹筒6具、长短枪750余支,截获蒋介石与韩德勤预谋合击我新四军第4师和淮北根据地的电报。
  山子头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妄图东西合击消灭我新四军4师的阴谋,铲除了国民党顽固派留置在我华中根据地内的反共堡垒,保卫了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

江淮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寇侵占上海租界,实施奴化教育。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创办一所大学,以吸引更多的知识分子,并将那些不愿在敌人刺刀下生活的爱国师生,护送到新四军创办的大学工作学习。随后,中共中央华中局批准了江苏省委筹备创办大学的意见,决定学校由新四军军部领导,筹备建校所需经费由新四军军部解决。
  在新四军所属各师的支持下,1943年10月5日,江淮大学全体师生在淮北仁和集(今淮安市洪泽区境内)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陈毅、张云逸、彭雪枫、潘汉年、范长江、季方等出席。陈毅代军长特为该学校命名为“江淮大学”。江淮大学先后办了两期,学生共计120余人,吸收了一批爱国教授进入根据地,在敌后坚持了两年左右,为我党的统战史和中国教育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3,新四军在淮安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记忆。这些记忆虽然因时间及区域变化,有的为今天的淮安,有的则为昨天的淮安,但却都与淮安有联系。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碎片,虽然会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但却永远让我们刻骨铭心。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将用好这些记忆中的宝贵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