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期●缅怀篇●

一代名将居首位 雄才大略铸丰碑

——纪念粟裕大将诞辰116周年

作者:刘苏闽

今年8月6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粟裕大将诞辰116周年。在长达57年的革命生涯中,粟裕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我们深切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学习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表达对他深切的崇敬之情。
  赤胆忠心、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粟裕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的,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1925年,他在湖南第二师范读书时,就废寝忘食地阅读了 《共产主义的ABC》 和 《向导周报》 《中国青年》 等书刊,他说:“我一旦明白必须推翻旧世界和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的道理,就觉得少年时代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侠思想是多么幼稚可笑。”“我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1926年,他加入共青团。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党内一些不坚定分子有的脱党了、有的当了叛徒。而粟裕却毅然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27年8月,粟裕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跟着朱德、陈毅艰难转战粤、闽、赣、湘。在福建武平战斗中,他头部负伤,子弹从右耳上侧的颞骨穿了过去,只觉得受到猛烈的一击就倒在了水田里,几位战友赶上来帮他包扎好伤口,他以坚强的毅力赶上部队。后来他参加了湘南暴动,上了井冈山。从此,无论是艰难险阻、挫折失败还是流血牺牲,他都矢志不渝、为党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1934年7月,粟裕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后任红十军团参谋长等职,在方志敏等领导下转战闽、浙、赣、皖。1935年初,红十军团失利,粟裕率几百人突出重围,组成挺进师并任师长。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紧紧依靠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打破了敌人频繁的“进剿”和两次各约40个团的“围剿”,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为配合主力红军北上转移,保留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作出了贡献。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粟裕也曾受到错误的批判和不公正的对待,这对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信念,也是一种严峻考验。1958年,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他忍辱负重,为党、国家和军队建设操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94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在经过江泽民总书记批发的 《追忆粟裕同志》 的文章中宣布:“1958年,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英勇善战、敢于担当的英雄气概
  英勇善战、敢于担当是粟裕最鲜明的英雄本色。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从井冈山斗争到红军五次反“围剿”,从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从东进江南的卫岗新四军对日首战到高邮日寇受降之战,从苏中“七战七捷”到百万雄师过大江,充分显示出他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40年9月4日,国民党鲁苏战区副司令韩德勤派兵进攻新四军黄桥根据地,新四军顾全大局,主动放弃黄桥以北阵地。陈毅等人联名致电蒋介石:请令韩部以抗敌为重,停止进逼。6日,韩部进至营溪以南,新四军被迫自卫,韩军败阵后又占领了姜堰。13日,新四军攻克姜堰,再次呼吁顽军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并主动退出姜堰。9月30日,韩德勤纠集3.4万人马进攻只有7000人的新四军部队。在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孤立韩顽的同时,陈毅在严徐庄掌握全局,粟裕作为一线指挥员,采取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各个击破的战法,歼灭顽军1.1万余人,其中俘虏5000余人,缴获火炮62门和大批枪弹物资。黄桥自卫战是新四军反顽作战最重大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日新局面。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是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华东野战军20万,国民党军约45万,对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以整编第74师、第11师和第5军三大主力为核心,组成3个兵团25.5万人,执行机动突击任务。敌整编74师等被全歼,毙伤1.3万人,俘虏1.9万人,合计3.2万人,国民党军从山东全面撤退。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切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粟裕在战争年代曾6次负伤。1933年5月的一次战斗中,他左臂动脉血管被打中,当场昏了过去。第二天,他手臂肿得像小腿一样粗,而且出现感染坏死现象。医生主张锯掉左臂,否则有生命危险。粟裕说,即使有生命危险,我也不锯。可是伤口化脓,开刀又没有麻药。他让人用麻绳把左臂绑在凳子上实施手术,硬是挺了过来。他6次负伤中,3次是重伤,左臂和头部落下残疾,右臂中的弹头在体内存了近22年才取出,头部内的弹片则伴随他的骨灰撒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运筹帷幄、决战决胜的雄才大略
  作为杰出的军事家,粟裕不仅能征惯战、有勇有谋,而且具有统揽全局、深谋远虑的雄才大略。粟裕回忆说:“我跟随毛泽东、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内在规律去寻找。我学到的这一条道理,使我终身受益。”他在中央红军经历中的又一个重要体会是,“从正反两方面逐步加深了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长期性和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理解,逐步加深了对积极防御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的理解,我感觉到作为军事指挥员应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个指挥员对战略问题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有了清醒的头脑,才能运用自如地指挥作战。”
  1945年11月,粟裕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6年9月,中央军委电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统一行动。10月15日,毛泽东电示,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中央军委、毛主席对粟裕高度信任和器重,让他挑起了华东战场战役指挥的重担。他协助陈毅指挥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等著名战役。1948年11月,粟裕参与指挥淮海战役,并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作战,后又参与指挥了宁沪杭战役,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杭州、上海等地。
  1946年夏,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以山东、冀晋鲁豫和华中三支野战军进入国民党统治区作战,实行外线出击的方针,并指示华中野战军主力出淮南,与山东野战军配合作战。粟裕对当时敌我情况和战争发展趋势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向军委提出依托解放区先在苏中打几仗,然后再考虑外线作战的建议。根据他的建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总结解放区各战场作战实践,确定了战略防御阶段实行内线歼敌的战略方针。我军充分利用解放区的有利条件,不断歼敌有生力量,改变战略上的被动地位和防御态势,粉碎了敌人进攻。被誉为“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的实践经验,为明确和完善这一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
  1948年1月22日,粟裕发出了致军委并刘伯承、邓小平电,提出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夺取全国胜利的意见,引起了中央的重视。2月2日,中央决定成立东南野战军和东南分局,陈毅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兼副政委,并任东南分局书记。同时,决定继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遂行第二个战略跃进。粟裕一面抓紧整训部队,一面密切注视中原战场和全国战局形势的发展。经过两个多月深思熟虑,4月18日,他再次向中央提出了三个纵队暂不渡江,集中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主力,争取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的建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对此极为重视,电告陈毅、粟裕赶赴西柏坡,当面听取了粟裕的建议,迅速作出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留在中原作战的决策。粟裕不负中央的厚望,从中央立下“军令状”回来,就组织指挥了豫东战役,在兄弟部队密切配合下,一举歼敌9万余人,使中原、华东战场的形势出现新的转折,加快了我军战略进攻的胜利进程。
  淮海战役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指挥的。战役中,总前委及野战军指挥员多次向中央提出建议,对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其中,粟裕曾6次提出重要建议。一是建议举行淮海战役。1948年9月24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并华东局、中原局建议举行淮海战役,军委迅速批准了这个建议。二是建议两个野战军统一指挥。军委确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三是建议抑留敌人于徐州周围歼灭之。淮海战役打响后,敌情发生重要变化,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军委采纳了粟裕和中原野战军首长意见,统一筹划,使淮海战役发展成为以徐州为中心的大规模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四是建议调整第二阶段华野部队作战任务,明确了主要作战方向为歼灭黄维兵团。五是建议将华野主力放在堵击徐州之敌南窜的机动位置,为战役转入第三阶段全歼杜聿明集团做了准备。六是建议统筹支前工作。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人,其中,华东野战军歼敌44.3万人。
  粟裕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贯彻军委的战略决策,从实际情况出发,敢于和善于提出不同意见,是他求实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表现,也是与他长期处于一线,熟悉情况,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和作战指挥经验分不开的。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也总是综观全局,虚心听取各战区指挥员意见,及时作出正确决策,把高度的集中统一和充分发挥各战区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
  一是不居功自傲,不计较名利得失。党和人民对粟裕建立的功勋给予了高度评价。陈毅说:“粟裕同志可算为理论与实际兼优的人,战役指挥很高明,由于他长期在实际战争中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刘伯承赞扬他“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在功劳和荣誉面前,他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作风,总是把功劳归于党和人民。
  1945年10月,中央曾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再三恳请中央,自己担任副职,协助张鼎丞工作,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1948年5月,陈毅调中原工作时,中央曾决定华东野战军由粟裕领导,他坚持认为,陈毅是华野众望所归的统帅,在他一再恳请下,中央决定陈毅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不在位期间,其职务由粟裕代理。粟裕淡泊名利地位的崇高品格被传为佳话。
  二是勇于承担责任,严于解剖自己。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有几仗没打好,陈毅、谭震林提议由粟裕起草电报,向中央报告南麻、临朐等战的经验教训。粟裕在起草的电报中,主动承担责任,表示:“除战略指导及其他原因我应负责外,而战役组织上当有不少缺点及错误,我应负全责,为此,请求给予应得之处分。”军委回电指出:“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望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
  1949年10月,第三野战军28军发起金门战斗,第一梯队三个团登陆后,与三个军的敌人激战两昼夜,后续部队无船不能增援,大多数指战员壮烈牺牲。11月,又发生了21军舟山登步岛战斗失利。粟裕发电致各部队,并报中央,要求以金门、登步两岛作战失利的教训教育干部,克服轻敌、骄傲与急躁情绪。11月15日和22日,粟裕两次致电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作检讨,表示:关于金门、登步两岛战斗失利,虽由各该方面之高级干部犯轻敌、骄傲与急躁等毛病,但自己未尽到检查与督导之责,亦不能辞其责咎。
  三是敬业奉献,勤奋工作。解放后,粟裕保持和发扬了战争年代那种革命精神和旺盛斗志,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在担任总参领导时,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周总理多次怀着痛惜的心情对他说:“你是个不会休息的人!”1974年,他刚做了胃切除手术,就利用在广州疗养的机会,考察广东和海南的防务。医生看了他的病历和心电图,要求他马上卧床休息。几十年来,他不辞劳苦,以残病之躯,多次深入边防、海岛、要地调研,探索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特点和指导规律,向军委提供了重要的报告和建议,留下了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军军事科学战线上的开拓者之一。1974年12月25日,他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送交了 《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几个问题》 的报告。1979年1月,年已72岁高龄的粟裕分别在军事科学院和中央党校做了 《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报告,引起很大反响。
  四是以史育人、弘扬传统。几十年来,粟裕善于总结经验、研究理论,留下了大量论著,仅 《粟裕文选》 就有181万多字。他不仅撰写了许多回忆录,而且注重用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后人。他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1978年,南京军区编写了话剧 《淮海大战》,其中没有提到第二野战军。粟裕批评说,不写二野是不对的,也未去看他们的戏。他说,淮海战役中双堆集是二野打的,打得很艰苦,三野派了一个特纵、四个步兵纵队去支援,但主要是二野消灭的黄维集团。1980年7月31日, 《解放军报》 发表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 (资料)中,没有提到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内容,他就写信给报社负责同志说,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及其斗争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军报采取措施予以补正。总政领导表示,最近几天就做补正工作,以后要吸取教训。

粟裕大将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集中体现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传承。最后,以一首诗表达对粟裕大将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一代名将居首位,文韬武略冠群雄。南昌烽火从军路,浴血坚持挺劲松。席卷苏浙驱恶寇,华东决胜斩顽凶。运筹帷幄神机算,远见卓识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