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的薛剑强
在黑龙江哈尔滨烈士陵园,他的墓碑静静矗立;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他的事迹广为流传。他就是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我军11位师级领导中最年轻的一位、从新四军走出来的志愿军116师参谋长薛剑强。
薛剑强,原名薛桂珊,1922年9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方渡乡三湾村一个中农家庭。1937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石湖乡师,时值全国抗战开始,遂将桂珊改为“剑强”,意为仗剑疆场,御侮图强。薛剑强在同乡共产党员周竹如的影响下,于1938年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涟水县游击大队,1940年秋转入新四军,并于翌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他历任涟水县大队指导员、新四军10旅政治部巡视员。1943年,新四军淮海军分区(第3师10旅兼)第4支队成立,薛剑强任10团1连指导员。
1941年3月,日军在苏北进行“大扫荡”。我地下党在开会时被汉奸告密,30多个鬼子带领1个连的伪军将我地下党同志包围逮捕。薛剑强得到消息、与连长带领全连赶到村外树林时,远远看到敌人押着被捆绑的几名同志从村里走来。为了不伤到自己人,他们埋伏在树林里的草丛中,等地下党的同志走过去以后,在敌人侧后突然开火,一阵猛烈射击,将敌人打倒一片。薛剑强趁机向伪军喊话:“伪军弟兄们,咱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单打小日本!”伪军一听,有的趴地不起,有的朝天上放枪。薛剑强隐藏在一棵大树后手持驳壳枪,一枪一个,接连击毙几个顽抗的日军。日军指挥官见势不妙,顾不上抓捕的地下党,带着残部仓惶逃命。
1945年初,薛剑强被调到10旅政治部工作,同年9月参加了解放淮阴的战斗。此后,他随新四军3师挺进东北,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长春阻击战等。在靠山屯战斗中,他身中三弹仍坚持战斗。
1948年春,薛剑强被任命为5师14团团长。9月,辽沈战役在14团攻打义县的炮声中拉开了序幕。他指挥冲锋的连队杀得七进七出,为全歼国民党美式机械化师93军暂20师立下大功,被誉为“钢铁连”。攻打锦州时,他带领主攻团担任突破右翼防线的重任。他把指挥所设在距离突破口仅50米的地方。总攻开始后,一发炮弹飞来,炸伤了他的大腿。他忍着剧痛坚持指挥战斗。在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中,他率部围住国民党4000多人马,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受到13兵团嘉奖。
1950年,已升任39军116师参谋长的薛剑强,于10月21日奉命赴朝作战,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在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前,由于116师担负着突破临津江的主攻任务,薛剑强随师长汪洋亲临前线阵地,察探水深、冰层厚度,以及地雷场、铁丝网、地堡群的准确位置。
经过几天的准备,12月30日夜,在临津江北岸的雪地里,116师的7500多名指战员隐蔽在被积雪覆盖的战壕中。此时,距发起总攻还有一整天的时间。116师距离敌人不足500米,指战员们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一动不动。
31日17时30分,攻击开始,薛剑强在347团指挥炮兵摧毁敌人防御阵地前沿发射点。与此同时,各突击连障碍排除组,利用炮火烟幕掩护,迅速排除江北岸残存地雷。
1951年1月3日3时30分,为切断议政府至高阳公路、堵击南逃之敌,薛剑强带领347团插向釜谷里时,发现西南约两公里处有汽车发动声和闪烁的灯光。经向当地居民了解,得知2日夜由议政府方向退下来的英军约400余人,汽车30余辆,占领釜谷里学校及周围高地。经侦察发现,该敌除占领过去构筑的零星工事和铁丝网外,未发现新构筑的工事和障碍。据此,薛剑强判定,该敌一定是由议政府向汉城方向退逃的后卫部队,拂晓后即可能撤走。薛剑强决定抓住时机,力争在拂晓前将其歼灭,遂决定由团参谋长王如庸率前卫1营两个连和3营7连两个排,迅速发起攻击。4时30分,我军包围该敌,并以迅猛的动作,歼敌300余人,俘敌60余人,击毁、击伤、缴获汽车、装甲车和坦克40余辆。
这天16时许,薛剑强冒着敌人的炮火到阵地前沿察看敌情,准备在黄昏时组织部队攻击。正当他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时,突然被一发炮弹的弹片击中太阳穴,不幸牺牲,年仅29岁。
116师攻下汉城后,为薛剑强举行了追悼大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了纪念薛剑强烈士,特将釜谷里山改名为“剑强岭”。一周后,薛剑强的遗体被运回祖国,与其他3位抗美援朝烈士一起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