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期●缅怀篇●

深切怀念二舅余全荣烈士

作者:魏震霖

我的二舅余全荣,出生于1923年,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每当我忆及小时候外婆和母亲给我讲的二舅参加革命、舍生忘死的传奇故事,心中就久久不能平静,不断鞭策自己要做好工作,为党为人民多作奉献。
  我没有见过二舅,但在1952年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和母亲到外婆家,外婆拿出一张照片给我和母亲看,4寸的照片上是两个穿着整齐的军人,身背盒子枪、大裹腿,外婆指着照片上左边的人对我说,这就是你的二舅。这张照片是二舅渡长江前在扬州拍摄的,照片上二舅的形象就成为我永久的思念(此照片早年被某纪念馆征集而去,但至今查不到下落)。据阜宁县烈士馆档案记载:“余全荣烈士1950年牺牲于福州。系江苏省阜宁县东沟镇人。”
  我的外公家在镇西约三里路的小余舍,现在叫余贾村。1940年10月2日,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纠集所部约两万人,进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黄桥。为策应黄桥战役,八路军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率纵队主力进军阜宁。八路军来了之后,有一部就住在小余舍,二舅当时17岁,天天与住在家里的八路军战士接触,耳闻目睹了八路军的纪律严明、爱民为民。同时,八路军开始建设苏北根据地,宣传发动群众,打击土匪恶霸,开展减租减息,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地方武装。二舅不久就参加了武装民兵。皖南事变后,驻阜宁的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
  母亲说,二舅参加民兵之后,不久就入了党,还担任了乡民兵中队的中队长。新四军北撤后,阜宁县委领导县、区、乡三级民兵队伍,坚持跟还乡团、土匪和地主恶霸斗争。有一次,他们对5名土匪进行宣判后枪决。由于傍晚天黑,又是在墓地的松树林中,执刑人员验尸不仔细,二舅第二天早上去查点时,发现少了一具“尸体”。为了弄清情况,二舅派人潜伏在这个土匪家附近观察动静。当时是夏秋季节,土匪家后面就是玉米田,经观察,发现土匪的小老婆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提着篮子到玉米田里去,跟踪后发现这个土匪躲藏在一簇玉米秆堆里养伤。二舅带领民兵再次将这个土匪抓获枪决,消除了一大隐患,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阜宁是老革命根据地,军民鱼水情深,每次大的战斗,地方武装和群众都积极帮助部队侦察敌情、构筑工事、运送弹药、抢救伤员、看押俘虏等。二舅因家距益林镇7里路,对地形比较熟悉,解放战争中他主动请缨,参加了益林战役。益林镇地处盐城与淮安、淮阴之间,是联结苏北与山东的重要战略要点。守敌国民党军第51师113旅构设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妄图做困兽之斗,阻我南进。
  为铲除这个毒瘤,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将主攻任务交给了2纵。2纵在滕海清司令员、康自强政委的指挥下,于1948年3月16日晚发起攻击,至3月19日清晨战役结束,一举解放益林,共歼、俘益林守敌及援军7000余人,活捉敌少将旅长王匡。我二舅就是在益林东大圩参战,他身上裹着用水湿透的棉被,和战士们一起推着“土坦克”(用湿棉被和泥土覆盖的大桌子),一步一步接近并摧毁敌人的阵地,为益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益林战斗打响后,家里人也不知道二舅的具体情况,还是在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早上,外婆起得比较早,推开芦柴笆门一看,外面躺着一个身上裹着湿被,脸上全是硝烟灰尘的人,问话已经失声,只有两个眼珠在动。外婆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二儿子。这才赶忙叫人抬进房间铺上,解掉身上湿被,擦洗掉脸上的硝灰,熬制米汤一口一口地喂,这样有一个月二舅才能说话和下地走路。由于行动仍然不便,二舅就让外婆把组织上的人叫到家里,汇报了情况并要求恢复工作。我听母亲讲,二舅身体还未完全恢复时,在一个月夜与外公一起来到一个离家四五里的水塘边,二舅跳进芦苇丛里摸了大约半个小时,把他藏在这里的步枪摸了上来。原来益林战役结束后,参战部队迅即转移,地方参战人员分散回归,由于负伤和过度劳累,二舅怕路上发生意外,在爬到这个水塘边时,就把武器包扎好藏进了芦苇丛中。找到枪回家后,二舅身体刚恢复好,就又离家参加乡、区、县的民兵活动了。
  在我军主力北撤后,二舅奉命留在家乡坚持斗争。此时,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还乡团又猖獗了起来,我父母亲因二舅的原因被还乡团戴上了“抗属”的帽子,被镇压的土匪小老婆趁还乡团回来,收买枪手准备对我父亲进行报复。194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3名枪手埋伏在我家门前河坡上的芦苇丛中,结果被过路群众无意中发现喊叫起来。枪手见行踪暴露,只好马上溜走了。我爷爷、奶奶立即赶到街上姑母家把情况告诉了我父亲。第二天一早,我父亲立即离开东沟到苏南无锡一个亲戚家躲避,待安定后又把我母亲和我们接了过去,所以从记事起,我们一家就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到1949年春节前阜宁解放,我二舅才托人捎信要我们回去参加土改,并嘱咐我父母亲积极参加当地政府各项运动,安心过好日子。
  1949年春,为响应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中共阜宁县委书记石林、委员芦素荣带头参军,各区乡干部踊跃报名,被批准的有202人,我二舅就是其中之一,被编入了第3野战军10兵团29军87师261团。他是从扬州地段过的长江,在参加了解放苏、皖南部的战役后,1950年在进军福建时牺牲在福州,时年27岁(我们只被通知二舅“壮烈”了,但不知道详细情况,殊为遗憾)。
  追忆二舅余全荣烈士,他只是为新中国建立而英勇牺牲的千千万万革命英烈之一,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枪杆子为人民打江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今天,我们正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满怀豪情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切向前走,都不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成果,从学习党史、缅怀英烈中汲取力量,在历史接力跑中跑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烈士千古,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