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期●散文●

老师,请别忘了家访

作者:王友传

者因工作关系,最近到相关市区中学、小学、幼儿园调研“家、校(园)、社”“三位一体”融合情况,好几位校(园)长感叹,现在有些教师已好久没到学生家里“家访”了。

为什么家访被遗忘?细细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眼下现代化的通讯设备比较多,子女在校有什么反常情况,老师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微信、QQ信息,或通过电子邮箱等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既方便又快捷。第二是召集家长到学校开家长会的较多,在家长会上,老师能及时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的情况,也能和家长直接交流互动。三是作为教师,当下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服务,还有思想教育、行为训练、专题活动、业务学习、教师例会、继续教育等工作已忙得不亦乐乎,如果再抽时间去家访,确实负担不轻,特别是乡村教师。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反映家访的效果也不太理想,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往往会受到家长的冷淡和学生的“敌视”。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师把“家访”演绎成了上门“告状”。

尽管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是便捷而快速、有效而灵活的沟通方式,但毕竟不能取代充满人情味的面对面的沟通和心与心的交流。因此,中小学、幼儿园两周或每月安排一次有效的家访还是十分必要的。在家访中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发现许多学校里和课堂上无法发现的问题,这样更能增强传道、授业、解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老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其实“家访”是有很多方法和技巧的。家访本应是亲切的互问互答、互相攀谈,倾心长谈、平等交心,既像老朋友叙旧,又像新朋友相识;田间地头、家前屋后、村前巷尾都可以是家访的地点;家访的对象,可以是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学生的亲戚、左邻右舍、村居领导等。而“告状”式的“家访”,只是把学生在校的不足和短处一股脑儿抛给学生家长,这样一来,自然而然会让家长和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倦心理。

泰州市白马初级中学给教师家访制定的“十要”、“十不要”的规矩值得借鉴。家访“十要”包括:一要有准备;二要多尊重;三要多鼓励;四要多商讨;五要抓时机;六要有重点;七要多观察;八要有回避;九要抓反馈;十要常总结。家访“十不要”包括:不要当面告状;不要指责家长;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语调生硬;不要以偏概全;不要背后议论;不要漫无边际;不要询问隐私;不要强行访谈;不要接受礼物。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开展的“教育实访,育有良方”活动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可以肯定地说,“家访”是衔接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纽带,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桥梁,是增强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相互了解的重要一环。

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尽快恢复和落实教师“家访”这一重要的教育工作环节,制定计划、明确时间、落实到人,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有效家访、真心家访,带着责任家访、带着情怀家访,实现“家、校(园)、社”“三位一体”深度融合,这样才能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更大作用。

老师,请别忘了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