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粟裕夫人楚青
2011年7月29日、9月15日,余杭区政协文史委和余杭区新四军研究会先后两次在杭州山沟沟景区召开浙西北新四军斗争史研讨会,建言在革命老区建立新四军纪念馆。9月16日,《城乡导报》发表《山沟沟建立新四军纪念馆时机已到》一文;19日,《杭州日报》刊登题为《余杭各界建言筹建浙西北新四军纪念馆》的文章。新四军老战士的期盼、烈士后代的愿望,老区人民的呼声,建立新四军纪念馆的立项已经呼之欲出,到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时刻。
作为新四军研究会的老会员,我有幸参加了研讨会。面对此情此景,我心潮澎湃,彻夜难眠,心想,我要把筹建新四军纪念馆的好消息尽快告诉楚青同志。楚青是曾经在浙西北浴血奋战的大将粟裕的夫人,在浙江革命老区建纪念馆是她多年的夙愿。10月21日,我和夫人专程去北京,拜访楚青同志。
楚青同志今年已经90岁高龄,但精神依然很好。她和我们夫妻俩一一握手,然后把我们让进客厅,一起坐在沙发上。如此高龄,她的坐姿依然很端庄,一副军人的模样。事实上,她也确实是革命战士。1938年11月底,15岁的她在皖南参加新四军,进入新四军教导总队第八队、新四军军部速记训练班学习。1941年12月26日,18岁的楚青与34岁的粟裕在新四军司令部结为终身伴侣。
我拿出《城乡导报》和《杭州日报》给她看。她边看边频频点头:“我记得那里有过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打得很艰苦的。在革命老区建新四军纪念馆,这是一件大好事啊。这是我的心愿,我相信这也是粟将军的心愿。”
我们在一起谈了很多。我拿出几张照片给她看,那是2007年6月,我和何关球赴北京调查抗战史料,粟夫人在其长子粟戎生家的大厅里接见我们时的合影。她端详着照片里的自己,微微地笑了。当听说照片里的何关球逝世时,目光顿时黯淡下来。
聊了一会,她陪我们到接待大厅,墙上挂着粟裕将军肖像的相框,相框下有粟裕将军写的诗《抒怀》,还有一副对联:“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书柜里装满了粟裕将军一生出刊的各类书籍和他的战友及学者写的回忆录。几盆菊花散发着清香。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多年来,粟夫人主持撰稿并编审了《粟裕战争回忆录》,整理了《粟裕谈淮海战役》,参与审编了《粟裕军事文集》、《粟裕论苏中抗战》,一直笔耕不辍。我们趁机请粟夫人给我们即将建立的新四军纪念馆题词,老人家愉快地答应了。她思索了一下,就提笔写了两幅:
余杭建立新四军纪念馆,利在当代,功垂千秋。
推进红色旅游,弘扬铁军精神,促进老区经济发展!
粟夫人在新四军中,先后担任过速记员、机要秘书、秘书等,写得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字。1939年初冬,粟将军到教导总队挑选几名德才兼备的学员到机关工作,第一次见到楚青时,她正端坐着在写毛笔字,这给粟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她年已耄耋,但依然落笔不颤,字体均匀,笔迹清晰,不减年轻时的书法韵味。
题好了词,她还用钢笔给余杭新四军研究会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喜读《山沟沟建立新四军纪念馆时机已到》、《余杭各界建言筹建浙西北新四军纪念馆》两文,感到十分高兴。感谢浙江各级新四军研究会为此所做的一切工作,感谢当地人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家对余杭筹建新四军纪念馆的欣慰之情。她和我们回到了会客厅,也许是题词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年轻时代,想起戎马生涯,老人兴致勃勃高声唱起了为毛主席诗词谱写的歌曲《长征》及新四军军歌。
与粟夫人见面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考虑到粟夫人的身体状况,我们决定离开。临别时,楚青同志拄着拐杖,亲自送我们到院子外面,一直看着我们走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