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期●征战纪事●

他在淮海大地留下光辉足迹

作者:罗志平 朱书忠 卢锦才


州市姜堰区政协原主席周良是名新四军老战士,他打过日伪军,也打过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两次光荣负伤,为民族解放和建立新中国,在淮海大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于2022年因病辞世,我们深切怀念他。

周良1927年冬天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7岁那年,他怀着对日本侵略者和万恶旧社会的无比愤恨投身革命,加入了周炳任队长的基干民兵队。不久,基干民兵队改为三仓区游击队,时间不长又改为警卫连。

19441125日,参加革命后的周良第一次参加了战斗。这天,日伪军一个中队到海丰区叶家垛“扫荡”。周良所在的警卫连闻讯后,在警卫团团长彭桂卿的指挥下,迅速赶至日伪军必经的杨家庄设伏。他们有的趴在房顶上,有的爬到大树上,有的埋伏在庄稼地里。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随着彭团长一声令下,子弹顿时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射去。敌人纷纷倒下,剩下的只得丢下抢到手的东西,慌乱地向东突围逃窜。但没跑多远,又遭到县警卫团2营的迎头痛击。这次伏击战,共毙、伤日伪军70余人,缴获长短枪70多支。

东台梁垛镇伪镇长李祥甫与伪营长戴润生仗着梁垛镇据点坚固,经常带着日伪军下乡搜粮抢物,欺压百姓。这天,已是警卫团243排排长的周良,带领全排及民兵共100多人,埋伏在梁垛镇通河村附近大路两侧玉米地里。他们采用引蛇出洞的办法,派两名战士化装成老百姓,推着麻袋里装满稻糠碎草的独轮小推车,故意从敌据点附近经过。日伪军以为小车上装满的是粮食,遂从据点里追了出来,未曾想正中埋伏。仅仅15分钟,周良他们就打死日伪军10多人,俘虏伪副官及伪连长、副连长及以下50多人,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60多支、子弹2000多发,县警卫团和民兵无一伤亡。

随着解放战争大幕的拉开,周良所在的警卫团改编为新四军。1946713日,他们接令参加攻打宣家堡的战斗。驻守宣家堡的是国民党军83师所部,师长李天霞为避免宣家堡守军覆灭,命令飞机大炮掩护其向新四军发起多次反扑,企图突围逃跑,但均被击溃。为尽快拿下宣家堡,14日晚,新四军从西面发起佯攻,调动东北面的敌主力增援。趁此机会,新四军主力迅速从东北面突破敌防线。激战至15日拂晓,宣家堡守敌除少部分突围逃跑外,其余均被歼灭。

1947年初,周良跟随大部队转战鲁南地区。鲁南战役后,周良所在的新四军1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周良任292营军需员。同年2月,莱芜战役打响。周良所在的华野4纵抢先占领了莱芜东北边的一个集镇,将通往莱芜的要道切成数段,并于221日夜间,向薛宁之敌发起猛烈进攻。周良跟着大部队边打边向前推进,突然,一颗子弹从他右胸穿过,在右肺叶和右臂形成一道贯通伤,伤势非常严重。周良被送到野战医院抢救了3天才苏醒过来。经过5个月的治疗康复,周良重新回到部队,继续在3营负责军需工作。

有一次,他们在转移途中与敌遭遇,营长张学涛立即组织反击。他们边打边转移,不料营部炊事班没跟上掉了队,情况十分紧急。周良自告奋勇要求一个人停下来接应,其他同志仍按计划转移。周良等了好久才等到炊事班的同志。刚朝前走没多远,一位40多岁的山东老乡着急地对他们说:“前面有敌人,不能再往前走了!”这位好心的老乡领着他们转身向东,穿过高粱地,来到一条小河边,绕过山边的敌人,才脱离了危险。第二天上午,周良带着炊事班的同志终于赶上了大部队。张营长见到炊事班安全返回,抓着周良的手激动万分。

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周良所在的华野4纵在新安镇等地围歼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1113日晚,3营召开营连干部战前动员会,就在会议结束时,突然敌人打来的一发炮弹落在营部附近,周良左腿膝盖被一块弹片击中,深嵌入骨。周良在台儿庄附近的野战医院住了5个月23天。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坚持每天写日记,把参加革命后的经历和身边战友的英勇事迹一页页记载下来。这个日记本,周良一直珍藏在身边,后来被收藏在姜堰博物馆里。

周良在战场上两次负伤,莱芜战役负伤被评定为三等甲级残废,淮海战役负伤被评定为二等乙级残废。1949515日,周良痊愈出院。516日,他到达淮阴,办事处的同志热情地给他开了介绍信,发了残疾证和伙食费。接着,他途经淮安、高邮等地,来到苏北行署泰州专署报到。专署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将他安排在荣军被服厂担任副指导员。19516月,周良从被服厂调到泰县粮食局任人事股长。就在这期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上级下达泰县加工大米的任务。周良在粮食局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接到任务后,他立即组织姜堰、溱潼、苏陈等地20多家私营米厂,连天加夜地生产加工了1500万斤大米,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新的战场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