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期●扬我中华魂●
林则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英雄
作者:萧南
编者按:根据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我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刊出鸦片战争以来为保卫祖国、振兴中华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的业绩,以弘扬我中华魂。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在我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反帝爱国的第一个民族英雄和光辉典范。
林则徐(1785—1850)是清朝道光年间严禁鸦片的主要代表人,也是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官员中的抵抗派首领。他诞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宾日,秀才出身,以教书为业,一生尊奉“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希望儿子自幼养成高尚品格,将来成就大器。林则徐于19岁中举人,27岁中进士,从此在仕宦生涯中搏风击浪。他曾被选为翰林院编修,并在浙江、江苏、陕西、湖北、河南等省任地方官,关心民间疾苦,整顿吏治,兴办水利,赈灾济民,廉洁正直,在民间有“林青天”之誉。他曾与龚自珍、魏源等志同道合之士,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不满于腐败黑暗的现实政治,探索改革之途。道光17年(1837年),林则徐由江苏巡抚调任湖广总督,在两湖地区严禁鸦片,成绩卓著,受到道光皇帝赏识。1838年12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办鸦片走私贩毒案件。
当时,全国鸦片走私和吸毒泛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各省尤为严重,朝廷屡禁不止。英美等国不法商人与中国一些贪官勾结,将大量鸦片源源不断偷运入境,有的甚至进行武装走私贩毒。每年输入鸦片多达四万箱左右,鸦片流毒几遍全国。据估计,全国吸食鸦片者约有920万人。而中国白银则大量外流,每年约计1000万两。烟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病国病民的严重灾难。面对民族危机,林则徐深怀忧虑。在朝廷官员对鸦片“弛禁”或“严禁”的两种对立意见论争中,他坚决主张“严禁”,并上奏朝廷,认为鸦片流行,必须视为严重问题,“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力促道光皇帝下决心严禁鸦片。鉴于广州是堵绝鸦片走私入境的重点地区,因此他更感到自己肩负责任之重大。在他受任钦差大臣离京赴粤时,好友龚自珍撰文为他送行,文中说,在广州禁烟,外国人可能动武,应该有所警惕;还要他警惕官员中阻挠禁烟的人。林则徐深知此去广东禁烟,风险很大,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林则徐于1839年初抵达广州,立即雷厉风行开展禁烟运动。他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和广大爱国官兵协助下,对外商采取“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区别对待。严令英美烟贩把运抵海口藏在趸船上的鸦片全数缴出,并要他们具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当时,怡和洋行烟商伍绍荣认为中国官员都是可以买通的,准备行贿林则徐,表示“愿以家资报效钦差大臣”。林则徐拍案怒斥:“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义律认为中国官方禁烟是雷声大,雨点小,妄图拖延过关。林则徐严正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并下令对顽抗的英国鸦片商人采取包围商馆等制裁手段,同时再次晓谕义律:“尔等售卖鸦片,贻害民生,正人君子无不痛心疾首。他还指名捉拿多年来从事鸦片走私、恶名昭著的英国商人(以后改为把他们驱逐出境,不准再到中国)。林则徐正气凛然,措施坚决,义律只得就范。200多英国商人共被迫缴出鸦片20283箱,美国在广州的商人也被迫缴出鸦片1054箱(每箱鸦片100斤或120斤,当时在海口售价为每箱400至800银元)。
英美商人缴出的两万多箱鸦片共有230多万斤。当时,不少外国人断言:中国人不会销毁一斤鸦片。义律甚至推测清政府会将这些鸦片拍卖。而事实是,林则徐把它们全部在虎门当众销毁。为了彻底销毁这批鸦片,林则徐事先提出几种方案,反复比较研究,最后决定采取挖池浸化的方法。即在虎门的海口镇海滩上挖掘两个池子,池底铺上石板。将鸦片浸泡在池中的盐卤水中,再投入石灰,使之沸腾,最后引潮水冲入海中。从1839年6月3日开始至6月26日止,连续23天,林则徐率领官兵,将230多万斤鸦片,当众一一清点,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著名禁烟运动。一个外国目击者观后在《中国从报》发表文章说:“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程度,远出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象再有什么事情会比这个工作更为忠实了。”另一外国人评价说:“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也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虎门销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壮举,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伟大起点。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敏锐指出:“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广东禁烟,尤其是虎门销烟奠定了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在中国乃至在全人类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就连他的敌人也对他敬畏三分。当年英国伦敦蜡像馆还塑造和展示了这位伟人的蜡像。
为了保护鸦片走私,对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给予报复,更为了打开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掠夺中国贸易市场,英国政府从本土和印度调派所谓“东方远征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1月,林则徐接任两广总督。6月,英舰封锁珠江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林则徐在大力禁烟的同时,曾致力于海防建设,并多次击退英方挑衅。正式开战之后。林则徐更坚决采取反抗外来侵略的各种措施,加强沿海炮台设防,购置新式大炮,在广东调集8000余名兵勇。在虎门、澳门、尖沙嘴等要地增强防御力量。他还十分重视依靠民众抗战,号召组织人民群众放手杀敌。保卫家园,一天中就有数千人报名应征。林则徐亲自赴狮子洋校阅水师,号令严明,声势壮盛。由于林则徐在广州防范严密,英舰至粤旬余。无隙可乘,遂于6月30日离开广州海面,北上攻陷浙江定海,7月直逼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
此时,昏庸的道光皇帝在英国侵略者和清廷投降派的威胁蛊惑下,颠倒黑白,把英国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办理不妥”,甚至加以“误国病民”的罪名,9月将其革职。林则徐在横遭诬陷,处境极为险恶的情况下,还上奏朝廷,要为海防作长远计,“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并要求“带罪前赴浙省,随营效力"。对这个奏文,道光皇帝竞加上“一片胡言”等批语,并于次年5月下令将林则徐充军新疆伊犁。道光原以为牺牲一个英国政府要求惩办的林则徐,中英就可以握手言和了,殊不知,英国侵略野心勃勃,1842年7月,英舰更沿长江攻陷镇江,直驶南京下关。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一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
林则徐的卓著功勋,除大力禁烟和加强海防建设抵抗外敌侵略以外,他还在中西方接触之初。注重了解、研究西方世界的情况。在禁烟运动期间,他搜罗了一批懂外语的人才,专门研究外情,井翻译有关国际性知识和《各国律例》。他还令人翻译外文报纸,如《广州周报》、《广州纪事报》、《新加坡自由报》、《孟买新阳报》等英文报纸中有关中国的时事报道和评论,编订成册,以备参考。尤其是将英文《世界地理大全》摘译为《四洲志》后由魏源分类辑入《海国图志》,影响很大。这些说明,当年中国从封闭状态开始进人世界运行体系的转变时期,林则徐可说是一个自觉应顺潮流的俊杰,正如有些历史书所评价的。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被贬遣戍新疆期间,历尽艰苦,仍心忧社稷,关心民瘄,倡导兴修水利,垦辟屯田,推广坎儿井和纺车等。至今新疆民间仍流传着“林公井”、“林公车”的佳话。1845年(道光25年),林则徐获赦,起用为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辞职还乡。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起义反清,9月,朝廷强令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由福州带病驰往“剿办”。10月间,林则徐在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后葬于福州北门外马鞍山。林则徐反对鸦片走私,提倡禁毒,造福人民,功垂千秋。1987年6月。联合国决定将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销烟结束的那一天,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虎门为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题词,敬录了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这位伟人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极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