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期●历史研究●

努力开创新四军历史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张衡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对我们从事新四军历史研究和宣传的人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学习十六大精神,使我们站在新的高度,用更加宽阔的视野去研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成为党史军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应该看到,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还局限于军事斗争等几个方面。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十六大报告,特别是贯穿其中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开拓深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它启迪我们,不仅要研究新四军的组建发展和抗日反顽斗争,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党政财文建设,而且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去深入研究华中抗日根据地所具有的先进性,从我党我军的方针政策和实践活动中去具体回答共产党新四军为什么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讲清楚我党我军赢得胜利的必然性,才能不断推出具有较高学术含量的研究成果。
  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不仅是面向过去,更是面向现在,开拓未来。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是,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同样也是我们的财富。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所创造的历史财富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贬值。中华民族一贯具有善于汲取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正在日新月异地蓬勃向前,借鉴历史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创造新鲜经验。
  十六大报告号召我们: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观这个目标。作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工作者,我们如何响应十六大的号召,开创新的局面呢?我觉得有以下一些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关于“铁军精神”
  十六大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斗争中,产生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抗洪精神”等等。“铁军精神”同样是新四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新四军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章对“铁军精神”进行了研究和宣传,但是,不论从研究深度还是从宣传力度来说,都还不够,亟待加强。
  2、关于八路军在华中敌后抗战中的作用
  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二次反共高潮时,南下八路军对华中新四军的增援方面。事实上,早在1938年底,八路军就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始有步骤地南下增援华中地区。其中有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苏皖纵队等,还有来自延安和山东等地的一大批军事政治骨干。正是党中央及早部署,八路军执行有力,才能较早地开辟了徐海及洪泽湖沿岸的前进基地,并在尔后与新四军共同打开了苏北抗战的新局面。这个课题以往研究不够深人,尤其是宣传得较少,以至有些人连华中敌后地区有八路军主力在浴血奋战的情况都不知道。
  3、关于华中抗日民主政权
  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公式化的毛病。实际上,由于华中敌后斗争的复杂性,各地抗日民主政权从名称到组织形式,都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例如参议会,在苏北、淮北、淮南和鄂豫等地都称参议会,而在苏中、苏南等地,因1940年11月,刘少奇在海安主持召开了苏北临时参政会,以后一直称参政会。而许多出版的书刊中也不加区别地一律称参议会。此外,华中各地抗日民主政权的产生方式也是多种形式的,既有最初的半政权性质的抗日自卫会,又有军民联合办事处、军队加委专员县长,还有和平改造旧政权,经过一段时期的充实改造,才成为比较完善的三三制政权。十六大强调,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要具体地探讨抗日民主政权在参政议政、发扬民主、执政为民等方面的历史经验,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服务。
  4、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财经政策和实践
  这个课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以曾山同志为主要负责人的华中财政委员会从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经济、财政政策,不仅打破了日伪的经济封锁,而且自力更生发展农工商各业和军工生产,建立起以抗币为支撑的金融体系,使华中成为全国财经状况最好的地区之一。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财经政策的制定、实施及调整上。研究这些政策如何保护和解放了抗日根据地的社会生产力。例如在大生产运动中,发展私营经济,推广互助合作组织,及时发放扶贫贷款,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敌占区工商业者前来投资办实业等等,而不是局限在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和发展纺织业等具体措施上。对于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完善财经制度,保持廉洁、节俭和高效的历史经验,也应认真进行研究总结。
  5、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这个课题以往研究是有成绩的。例如,对陈毅代军长通过文化的纽带作用,团结文人学者、士绅名流,建立文化统一战线的研究就有不少成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体地探讨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权是如何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和大众的文化建设的。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文荟萃,文化、教育、新闻等各条战线均欣欣向荣。要研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总结历史经验,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6、关于华中整风运动
  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整风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是研究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很大意义。在整风中也发生些失误,主要反映在审干防奸方面。这是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过去在“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下,对审干防奸方面的失误很少具体研究,也就不能认真地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十六大报告号召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应该有重点地研究整风审干防奸中的扩大化的失误,让反面教训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7、关于新四军和忠救军的比较
  新四军和忠救军同属第三战区直属的“敌后游击武装”。新四军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压制、克扣和打击,而忠救军则给养足、装备好。忠救军还利用它在敌后的社会基础,抢先扩充势力。但是,由于这两支部队在性质、宗旨、建军思想和战略战术上的不同,新四军在敌后生根发展,到抗战胜利时已发展到20多万人:忠救军却无法在敌后立足,逐步退出华中敌后战场,到抗战胜利时仅有新四军的五分之一。过去对忠救军的研究集中在其反共方面,对它的活动情况及组织演变还不够具体深入。我们要通过这两支部队的比较研究,加深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