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期●专稿●

情浓于水

——向距金门1800米的角屿岛供水的故事

作者:洪秀枞

   
  水是生命之源。特别是在四面临海的小岛上,水更显得珍贵。
  1949年9月,我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一举解放大嶝、小嶝、角屿三座小岛。其中角屿岛面积仅0.2平方公里,岛上杂草丛生,常年大风大浪,没有淡水,无人居住。而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距金门只有1800米,可听到金门岛上的鸡鸣狗叫,肉眼可见到人下海洗澡。角屿岛解放后,我军有一个连驻守该岛。
  长驻海岛,离不开水。部队上岛后发动战士到处掘井找淡水,可打出来的水不仅咸,而且苦涩。战士喝了这种水口干难受,胃疼拉肚子,衣服洗后也晒不干。连队组织各班砌水池积水,碰到下雨,战士们把所有能盛水的工具都用来接水,但仍不能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角屿岛的吃水,驻在小嶝岛上的随军工作组决定用船向岛上送水。可当时的状况是,蒋军溃退时将三岛大小船只都拖往金门,只剩下几条无桅、无橹的破渔船。面对困难,小嶝岛群众把一条稍好的小渔船修理成装水船,开始向角屿岛部队送水。
  从小嶝岛到角屿岛路途不远,但要经过千米宽水深流急的海峡,人挑肩扛再把水送上岸。尝到缺水之苦的守岛部队见到小嶝岛船工、妇女将水担担挑上岸来,高兴得跳起来,纷纷拥向海滩感谢小峪人民的支援。
  部队吃水虽然有了,但洗衣等用水困难暂时还无法解决,姑娘们就到每个班把战士们的脏被服收集起来做上记号,带回小嶝洗干净叠好送还给部队,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1952年,为增加对角屿岛驻军水的供应量,小嶝乡政府将一条能装水80担的旧船改装成水船,并将摇橹改为扬帆;1953年又建造了一条可装水180担的新水船。同时,角屿岛部队在岛上建了座大水池, 基本上解决了吃水问题。
  向角屿岛供水条件虽在不断改善,但海上运水这项任务,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都是在十分艰险的战斗环境中坚持过来的。
  解放初期,盘踞金门蒋军对大陆高度戒备,不断进行炮击,蒋机疯狂向我沿海地区投弹扫射。开始向角屿岛送水时只划一条小船,目标较小未引起金门的注意。
  1952 年,小船改为大船后,目标易被蒋军发现,驻金门蒋军经常对着我水船的航道跟踪打炮,先后共发射战防炮600多发。我水船曾被炮弹炸坏,民兵洪永久臂部负伤。在1954年的“9.3“炮战和1958年的“8.23”炮战期间,小峪岛的村庄变成一片废墟。然而小嶝岛民兵和群众仍冒着炮火,坚持从海上向角屿岛送水,一天也未停止。
  角屿岛是个风浪区,夏秋要防台风,冬春常刮东北风,在五六级风的情况下冒着风浪送水是常有的事。送水时,风浪常把海水打进船舱,因此水质淡里带咸。为保证部队吃上纯淡水,船工们把水舱加上顶盖密封起来,使海水打不进去。由于角屿岛没有码头,春夏秋冬刮风下雨,送水的姑娘们都要赤脚爬烂泥滩。
  为支援海防前哨驻岛部队,国家和厦门市政府以及厦门市的企业都作了积极的贡献。1986 年春节,厦门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刘维灿第一次踏上角屿岛时,看到岛上部队官兵艰苦奋斗的作风十分感动。她向子弟兵鞠躬致敬,深情地说:“没有你们在角屿岛站岗巡逻,就没有厦门特区的稳定。”
  不久,她就热忱捐资为岛上修建了一条300米长、2.5米宽的水泥路。1990年初,厦门市政府召开会议动员企业家捐款为角屿岛送水时,刘维灿第一个站起来代表华美卷烟有限公司捐款5万元,随即有10多个企业家也纷纷捐款,共捐款21万元造了一艘命名为“团结”号的运水船,每隔两天向角屿岛送水一次,保证了岛上官兵的饮水质量。
  1993年12月水利部部长钮茂生来大嶝、小嶝、角屿三岛,研究从根本上解决由大陆向三岛供水的问题,有关水利部门都派人参加,决定从海底铺设管道,将淡水由汀溪水库输送至大嶝、小嶝,最后到角屿岛。此项工程总投资达4680万元,1994年 7月动工至1995年12月全部完工。从此结束了三岛缺水的历史。现在岛上家家户户都装上自来水管道,喝上了清洁可口的自来水,三岛人民高兴地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样,驻岛部队的吃水问题,也随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上一篇:博导夫妻的弹道情下一篇:战地回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