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期●青少年绿洲●
海滩上的茅屋医院
作者:江苏省东台市职业中学高二电子(1)班 唐磊
东台市弶港镇蹲门村是我的家乡,在那绿树成荫、渔歌飘荡的海滩上,至今仍然保存着几幢“丁头府"式的茅屋医院。它们是渔村历史变迁的见证,是老区军民同敌人浴血奋斗的见证。
蹲门,这片英雄的热土,历史上曾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在战火纷飞的20世纪40年代,蹲门、中舍和北舍三个自然村落仅有的70多户贫苦渔民,零零星星分散居住在蹲门一带的海滩草地上。这里烟波环绕的芦苇荡,绵延百里的茅草滩,以及纵横交错、潮涨潮落的近海湾和庞大的青纱帐成为新四军活动理想的隐蔽区城。
1941年的初春,新四军一师的后方医院秘密移址弶港蹲门,担负着救护医治在苏中抗日战场上负伤的一师指战员的任务。由于当时从前线转运至后方医院的伤员数量大,群众仅有的几十户茅草屋都住满了急需救治的伤员。野战医院的指战员们为了不让伤员露宿野外,坚持做到一边救护一边建院。他们自己动手到海边割茅草、砍树木,连续奋战几十个日日夜夜,在蹲门群众的全力支持下,在南至川水港南岸,北到蹲门北舍的16华里长的海滩上盖起了30多幢用茅草和芦苇筑成的简易病房。当时人们称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战医院。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野战医院的救治条件极差,一粒消炎片、一瓶注射液都来之不易。当年与野战医院指战员们朝夕相处的周春英老奶奶深情地回忆说,后方医院在蹲门时,她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那时她和同辈的渔家姐妹们每天都去探望重伤员,还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参与护理。一天,一位在战斗中失去双腿的新四军战士被送医院急救后,他忍受剧痛,坚强、乐观地对她们讲,等治好了伤,还要继续干革命:革命成功后,还会到海边来看望父老乡亲们。可是因为医院医疗条件的限制,那位战士终于伤口恶化,没过几天就牺牲在中舍的简易病床上。
野战医院在蹲门的二三年间,经常遭到日军飞机的袭击。年仅19岁的女医务人员吴秀瑛在一次敌人的扫荡时,为掩护伤病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野战医院为确保驻地伤员的安全,于1944年冬再度秘密北移至射阳合德。起程的那天夜间,周边洋东乡、临海乡、河垛乡等地的300多辆牛拉车纷纷参加了运送伤员和物资的行列,蹲门的男女老幼个个挥泪与亲人们依依惜别。
这是一片英雄的热土,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我们身居别墅高楼千万不要忘记那曾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作出贡献的“茅屋医院”。广大渔民在尽情享受着甜甜美美的新生活的同时逐步意识到,单纯物质富有不是真富有,只有物质和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斗转星移,新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新四军战斗过的故战场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现代化医院遍布城乡。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当年茅屋医院所在地,一座深受海边渔家欢迎的海边医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改革春风绿海滩,幸福渔家笑开颜的今天,人们不会忘记作为历史遗址保存下来的海边“茅屋医院”,更不会忘记长眠在滩涂下的无名烈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