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期●文化战士天地●

“油印大王”王舜华

作者:姜旭

  王舜华同志是当年上海南京路上大名鼎鼎的老字号王开照相馆老板的儿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冲击下,他17岁就离开繁华的大都市和优裕的家庭环境,毅然投身抗日的革命行列,三个月后,他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的一生便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与王舜华同志开始相识是在1945年暮秋。那时,我从苏中一分区调第七纵队政治部文艺科工作。王舜华是纵队文工团的音乐教员。他最初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他演唱的《歌八百壮士》,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最流行的抗日救亡歌曲之一。舜华有一副洪亮而浑厚的好嗓子。每次演唱,他都满怀激情,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振奋。
  在我认识舜华之前,已早闻其“油印大王”之名。当时,物质条件极端困难,油印是出版报纸刊物、文字宣传品和各种文件唯一的印刷手段。舜华不怕苦不怕累不计个人得失,一丝不苟地从事这一劳动,出色地完成任务,被誉为“油印大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我很怀念和舜华在业务上的伙伴关系。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曾合作写过不少歌曲。我写词,他谱曲。如鼓舞军民坚持敌后斗争坚定胜利信念的《天亮啦》,加强部队组织性纪律性的《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配合部队阶级教育的《苦从哪里来》等等。这些歌曲对当时的斗争和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对我编辑的《苏中文娱》、《战斗文娱》也倾注过许多心血。
  纵队文工团的《白毛女》在华东地区上演是比较早的,因为当时我们和苏中韬奋书店关系密切,书店是通过电讯收录到《白毛女》剧本的。书店收录剧本后,我们立即着手准备排戏。文工团程可同志不畏艰险,深人敌占区,及时带来了剧本。我们一拿到剧本就正式开始排演。当时分工由我担任导演(兼饰杨白劳),舜华是乐队指挥。具有浓郁陕北地方色彩的剧本插曲,是否适应我们演出地区群众的欣赏习惯?为此,我和舜华商讨,对某些曲调作些局部的改编,并决定由他担任改编任务,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从演出后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对该剧某些曲调的改编,不仅没有削弱演出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
  舜华同志参加革命是在抗日战争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最艰苦的时期,他所在的分区是日伪实行“清乡”最残酷的地区。然而,他正是在这样的艰险条件下入党和被誉为“油印大王”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在环境最困难险恶的时候,他率领仅有十一个人的文工团积极活跃在机关连队,不懈地进行群众文娱和战地服务活动。
  在战争时期他曾荣立三等功四次。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他蒙冤受屈,处境十分恶劣,但这些都未动摇他对党的信任,更未挫伤他的斗志,反而在尔后的几个工作岗位上干得更出色。在他离休后,国务院侨办机关党委授予他优秀党员的称号,正好与他参加革命初期“油印大王”的称号交相辉映,闪耀着舜华同志高尚品德的光辉。
  舜华同志!在您逝世十二周年之际,我愿在您的灵前倾诉我的心声,以寄托我无尽的哀思和深切的怀念。您和您的高尚品德将永远在老战友们的心里焕出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