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百年随想

作者:沈宗镐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纪念和回顾这段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中国近代百年史,对每个人,尤其青少年,是一次极为重要和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传播了民主革命、爱国进步的新思想,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的革命浪潮和初步形成的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引领历史发展时代进步的新潮流,其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彪炳千秋。
  孙中山先生是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4年他在檀香山组织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聚集革命志士,联络海外华侨,团结洪门会党,奔走呼号,宣传革命。1905年在日本,他又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进一步凝聚革命力量,先后发动近10次武装起义,历尽艰险,百折不挠。1911年(即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纷纷响应。12月29日,孙中山被17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宣誓就职。随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但是,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孙中山没有放弃革命,相反,他对革命更加坚定,更加执着。讨袁,护法,一次次战斗,一次次失败。他从战斗、失败,再战斗、再失败中,不断地思索,反省。正当其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喜讯传来。这对孙中山思想上是一次极大的震撼。他经过思考,及时向列宁发去了电报,表达敬意和祝贺,并希望中俄两国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列宁为此极为感动,不久以苏维埃政府名义发布宣言,愿意帮助中国人民,并取消帝俄时代一切特权。孙中山闻讯大受鼓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俄为师”的新思维。进而,同列宁特使、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频繁接触,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会谈。在会谈中,不仅讨论了中俄两国关系问题,还商谈了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等重大问题,奠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思想基础。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着力帮助下,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最后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统一战线的形成。大会后,中山先生积极筹建黄埔军校,以实现其建军必先建校的夙愿。他在1924年6月16日开学典礼上,强调指出,建立黄埔军校,唯一的目的,就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随后,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胜利,主要依靠黄埔军校的革命力量。当时,指挥战斗的有好大一批是共产党人,叶挺就是其中之一。
  毛泽东主席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90诞辰发表文章《纪念孙中山先生》,现摘录几段供学习思考: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两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