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期●专讯●

战地黄花分外香

作者:侯明铎

  
  
  
  1941年7月以后,日伪军对我苏北盐阜区实行多次大“扫荡”,妄图“围剿”驻扎在盐城地区的新四军军部。为了便于指挥,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于1942年12月25日从阜宁县停翅港出发,1943年1月10日到达盱眙县黄花塘,直到1945年9月19日移驻淮阴。
  新四军军部驻黄花塘两年八个月之久,是军部驻各地时间最长的地方。这期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阶段,也是新四军发展和壮大的时期,军部率领全军官兵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历史意义是深远的。
  黄花塘原名黄昏塘。1941年,二师师部驻扎此地。为了帮助当地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困难,指战员为老百姓开挖了一口大水塘。新四军副军长兼二师师长张云逸同志看到遍地油菜花黄,说:“黄昏塘的名字太老气了,就改名叫黄花塘吧!”黄花塘地处高岗丘陵,用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当地经济发展的突出难题之一。60多年过去了,今日的黄花塘已旧貌换新颜。现在,黄花塘地区不仅拥有叶湖水库,还有新坝、高庄、岗村等20多座小型水库,20多座机电灌站。
  即使在大旱年头,全镇中小水库的库存水告急时,通过三级翻水,洪泽湖水也能源源不断地流进黄花塘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上。今日的黄花塘镇已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沟相通,有配套齐全的“吨粮田”两万多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蚕桑业,镇里办起了蚕茧站、缫丝厂、丝织厂,形成了栽桑、养蚕、收烘、缫丝、织绸生产一条龙。新四军老战士、蚕桑林业专家、省老区开发促进会常务理事朱竹雯老人曾多次到黄花塘镇来指导蚕桑生产。去年,该镇又组建了全县第一个蚕桑专业合作社,为全镇的蚕茧生产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使全镇的蚕桑生产又上新台阶。
  当年新四军二师和军部先后驻扎黄花塘地区时,“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在这个地区试制榴弹炮等各种武器弹药。现在,黄花塘人民发扬老传统,积极发展乡镇工业,除了缫丝厂、丝织厂外,还办起砖瓦厂、玩具厂等多个企业。近几年来,他们大搞招商引资,又陆陆续续建起了一批新的企业。远大石油广场原来只是镇里的一个小加油站。镇领导们南下北上寻求合作者,以一腔诚意和优惠条件感动了福建客商刘金波,刘先生出资600多万元,把小加油站改造成为集加油、停车、修理、餐饮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年营业额达4000多万元。
  当年的黄花塘,群众生活困苦。为帮助军部解决住房等困难,村民徐景流主动让出三间草房给张云逸住。现在,这三间草房已经成为革命历史遗址。今天黄花塘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全镇农民再也不用住张云逸副军长住过的那种低矮破旧的草房了。经济发展,教育也上去了,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初中入学率达92%,幼儿入学率达100%。镇“思源图书馆"正在加快建设,省老促会的老同志还为图书馆的建设捐款5万元。
  为弘扬新四军精神,缅怀革命前辈,教育后人。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把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列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月10日是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六十周年。目前,在江苏省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由东南大学新设计的陈列馆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一座造型独特的陈列馆将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