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期●特稿●

小说岂能胡说作家应讲道德

作者:扬联

  
  最近,我们扬州部分老同志集会,对浙江大型文学期刊《江南》2003年第一期刊出的署名薛荣的小说《沙家浜》进行了剖析,对其严重歪曲革命斗争历史,百般丑化英雄人物形象,感到无比愤慨。
  京剧《沙家浜》唱响全国,家喻户晓,阿庆嫂、郭建光等英雄人物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敬佩,整出戏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英勇抗战的一个缩影。于是沙家浜成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是当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传统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的非常珍贵的资源,是一座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
  可是小说《沙家浜》却全然颠倒历史事实,把沙家浜人民和英雄形象糟蹋得不成样子。
  大家知道,京剧《沙家浜》是根据常熟人民抗日斗争历史创作而成的,阿庆嫂和郭建光等人物是当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人物的代表。小说《沙家浜》为什么要篡改这段广大军民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史,使劲向正面人物脸上泼污水、脏水,却为反面人物贴金?这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还是灵魂深处藏着什么毒瘤?这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小说《沙家浜》的作者如此颠倒历史,恶狠狠地拿抗日英雄形象开刀,实实在在地伤了沙家浜人民的心,伤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心。
  我们认为,为人应讲道德,文艺创作应有个道德底线,讲求真善美。小说《沙家浜》既违背了历史真实,也违背了艺术真实。它的作者如此歪曲历史,残害英雄,美化敌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到了胡传魁、刁德一一边,客观上成了鬼子、汉奸的帮凶。看了小说《沙家浜》,让人们看到了一些人的心理的阴暗和道德的沦丧,除此还有什么可说呢?我们真为这些生长在新社会的文化人沦落到如此地步感到痛心,不知他们自己有否感到羞愧。
  小说《沙家浜》的出笼,也让人们更加懂得居安思危的重要,不要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国际上,那一股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时时挑起事端;国内也有极少数人妄图破坏稳定发展的大好形势。在思想领域,还出现了极不正常的现象,有那么几个无聊文人,利用当令比较宽松的环境,采用所谓“新编”、“戏说”等形式,任意颠倒历史,恶谑有定评的人物形象,诸如否定鲁迅、丑化江姐、谩骂杨白劳为“老赖”等精神垃圾都出笼了,有的还上了电视。不久前,还有人公然美化窃国大盗袁世凯是“反对二十一条”的,实在令人震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污染社会空气,毒害广大青少年,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予以抵制,倍加珍惜伟大时代,同时要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大型文学刊物《江南》杂志却抛出了薛荣的小说《沙家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我们要问《江南》是哪一家的杂志?你们的办刊宗旨是什么?小说《沙家浜》又好在哪里?你们实在是做了一件使亲者痛、仇者快的错事。
  我们与会同志大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长期考验,我们也深知中华民族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真是灾难深重!我们有幸看到了祖国今天的强大都由衷地高兴。京剧《沙家浜》就是写的当年新四军抗日战争的一幕,如今每看它一次就好像当年抗日的战斗场面仍在眼前,沙家浜军民的光辉形象永在,我们真是百看不厌。可小说《沙家浜》的作者却为何如此憎恨它,千方百计诋毁它呢?88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薛先洛同志说得好:我们胜利了,执政了,不等于天下太平了;文章有多种多样,有香花、有毒草,小说《沙家浜》是一个反面教材,作者就是想把历史搞乱,把青少年思想搞乱,实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年纪老了,但思想不能老,政治上更不能糊涂,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击诬蔑新四军的小说《沙家浜》,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