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期●特稿●
决不允许“污水”横流
作者:沈仲兴
浙江大型文学杂志《江南》,今年第一期刊出小说《沙家派》,诋毁新四军历史,诋毁沙家浜部队,诋毁革命英雄人物形象,诋毁京剧《沙家浜》、沪剧《芦荡火种》,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人们的公愤。作为当年新四军的一名战士,我想着重说明以下三点:
一、京剧《沙家浜》的历史真实是:1939年9月我党我军为了顾全抗日大局,奉命西撒,在阳澄湖畔留下了一批伤病员,他们在当地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精心掩护下,治伤养病,军民结下了唇齿相依的鱼水深情。同年11月6日,叶飞派杨浩庐与伤病员领导刘飞、夏光等召开会议,传达指示,以36个伤病员为骨干,重建部队,宣告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
“新江抗”开展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首战梅李,恶战阳沟楼,血战张家浜,火烧桐岐庙,围剿胡肇汉……打得日、伪、顽胆战心惊。而小说《沙家浜》中却说,总共18个伤病员,17个伤病员被日军打死和抓走,仅逃出来一个受伤的郭建光,“沙家派”伤病员已经被消灭了。连当年日本侵略者也不敢造的谣言而小说的作者竟敢这样造谣来毁灭沙家浜部队!这家杂志的主编说什么小说《沙家浜》是“从人性化的角度”进行的创作。
那么请问:把沙家浜伤病员全部消灭掉,是从什么人的角度来创作的?小说作者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竟达到如此程度,还有一丝半点民族精神吗?
二、小说《沙家浜)违背艺术真实和创作应有道德底线。大家知道文艺创作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年的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首先是根据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日斗争的历史创作而成,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阿庆嫂和郭建光这样的人物。中央文化部将沙家浜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要我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高尚的精神来培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和接班人。阿庆嫂和郭建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特定艺术形象。是代表新四军、代表地下党员和革命人民的艺术形象,他们的形象已被几代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成为民族精神。这个旗决不允许砍,决不允许“反说”!小说作者如此颠倒黑白,还有没有道德底线?
三、有司难辞其咎。新中国成立已经54年了,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者要创作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一切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今却出现了诸如小说《沙家浜》这样混乱的杂音,居然还有党领导的杂志给他出版。这显然是有关部门的干部失职。我们决不能放弃文艺批评这个武器,要把文艺领域这些污泥浊水清除掉,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战斗!
(作者系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