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期●专稿●

上海青草沙原水工程:长江好水流进千家万户

作者:赵维光


编者按:在共和国第62个“生日”到来之际,我们选登报道上海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成就的两篇稿子,意在从这两个侧面,以小见大地反映发生在整个国家的发展变化。
  2011年6月8日,历经15年论证、5年建设的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全面建成通水!
  青草沙原水工程是上海“十一五”期间投资额最大的单体工程,总投资达170亿元。建成的青草沙水库足有10个杭州西湖之大,不仅使千万上海市民喝上长江好水的多年期盼成为现实,而且在面临东海咸潮入侵的情况下,4.38亿立方米的蓄水足以保证68天的正常供水,由此解除了上海的“后顾之忧”,改写了上海饮用水主要依靠黄浦江水源的历史,完善了上海“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饮用水水源地战略布局。
  科学论证
  上海的水域面积不小,占了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但却是联合国曾预测的21世纪饮用水缺乏的六大城市之一,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长期以来,水质之忧如影相随。水源地一再迁移,而上海却并没摆脱“水质恶化”的阴影。由于受污染影响,取自黄浦江上游的开放式、流动性原水,大多属三类至四类水,有时甚至是五类,为了保证自来水的质量,水厂不得不采用重氯消毒杀菌,投放量甚至是过去的4倍。
  1987年,上海市科委对“长江——上海城市供水第二水源规划方案研究”进行立项;1990年,上海市水利设计院提出了“促淤不可行,圈水可行”建议,青草沙水源地因此受到了关注。青草沙水源地年均过境径流总量约9335亿立方米,是黄浦江的100倍;更重要的是,青草沙水源地水质清澈,达到了二级国家标准,符合国家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
  2001年,青草沙水源地被纳入经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2005年,上海市城投总公司组织12家单位,完成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总报告和16份专题报告。经科学论证,青草沙水源地成了上海新水源地的首选方案。
  2006年1月20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扩大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青草沙水源地……”被正式写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社会融智
  5年的设计、施工,面临一道道艰难而复杂的工程难关:建设世界最大的江心河口水库,采用盾构法推进大口径长距离江底输水管线,建造亚洲最大的超大型输水泵站,还有如何解决江心河口水库的咸潮入侵……
  这项造福民生的世纪工程于2007年6月5日拉开序幕。“向社会融智”,上海城投青草沙团队在工程建设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个由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成立了,22位专家来自水利、隧道、基础工程、自动化控制、制水、环保等众多学科。
  以青草沙公司为主体,以设计、施工、咨询单位和有关大专院校和研究院为中坚力量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团队,从一开始就制订了《科研管理办法》和《科技管理与创新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科技创新的任务、目标及进度计划。
  社会融智+创新驱动,为青草沙工程顺利推进增添了“两翼”,创造了数个令人瞩目的世界工程之最:800米主龙口开创了河口水库合龙工艺之最、7.2公里输水隧道开创了中等直径盾构一次掘进工艺之最、高扬程大规模泵站开创了节地节电之最、水库科学实证基地开创了湖库富营养化预控技术之最……
  美梦成真
  青草沙水源地工程自2010年11月1日 起正式进入调试通水阶段后,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设备调试和管道冲洗,新建的浦东金海水厂于2010年12月1日率先正式并网向用户供水。1100多万市民已用上来自青草沙水库的优质长江水。长江水在流入东海之前被留住,从根本上扭转了上海合格水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使长江原水占到了全市原水供应的50%。
  到2015年,预计上海能够用上长江水的人口在1500万以上。到2020年,上海原水总需求量将达1428万立方米/天,而上海将建成长江青草沙、黄浦江上游、长江陈行及崇明东风西沙四大水源地。其中,青草沙水源地供给中心城区、浦东新区、长兴及横沙两岛;陈行水源地供给嘉定和宝山;东风西沙水源地供给崇明岛;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供给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和闵行。届时,长江原水约占全市原水供应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