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期●特稿●

警惕对青少年的毒害

作者:翁培康 张经义

  
  
  
  
  读了小说《沙家浜》后,我们又对照读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党史信息报》披露的《美意图搞垮中国的〈十条戒令〉》,不禁怦然心惊。
  《十条戒令》第一条说:替中国青年“制造对色情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性的滥交”。小说《沙家浜》用了大量篇幅描写色情,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就是性的关系,还绘声绘色地大肆渲染性行为。小说《沙家浜》在客观上与之相呼应。
  《十条戒令》第9条说:“要利用所有的机会,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小说《沙家浜》对我们“传统价值观”的破坏力不能低估。其一是,篡改原剧,抽掉革命爱国的灵魂。京剧《沙家浜》以新四军、国民党顽固派和日伪三方斗争历史为背景,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忠实地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鼓舞人民昂扬向上。而小说则借《沙家浜》之名行篡改之实,以假恶丑替代真善美。其二是诋毁英雄。原剧中的郭建光、阿庆嫂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热爱人民、无私无畏、艰苦奋斗、智勇双全的典型,是历史真实的艺术再现。而小说《沙家浜》把郭建光写成意志薄弱、目光短浅、与阿庆嫂关系暖昧、对胡传魁摇尾乞怜的哈巴狗;把阿庆嫂写成敌我不分和风流成性的淫妇。该小说无疑否定了我们的正确价值观。
  其三是割断军民鱼水情。原剧中可敬的沙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新四军伤病员,使他们早日养好身体,重返前线抗日救国。这种亲密无间的军民鱼水关系是我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胜利之本。而小说《沙家浜》中看不到军爱民、民拥军的影子,在他的笔下只是一些浑浑噩噩,近乎麻木的愚民。其四是混淆视听。小说《沙家浜》把勾结鬼子的“忠救军”司令胡传魁写成“敢打日本鬼子,为人又豪气”,比郭建光高明得多,真是敌我不分。
  这一活生生的事例,又一次提醒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并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