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媒体披露的一桩桩一件件的贪腐案件,令人匪夷所思。腐败高发领域——交通、铁路、重大工程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条条腐败链;商品流通领域制假成风,诚信缺失,监管失灵,黑幕重重;仅食品安全领域暴露的问题,就有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违规食品添加剂……
被喻为“象牙塔”的高等学府,本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现在某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不是几年钻研之心得成果,而是花几千元找“论文枪手”代写一篇,这称得上是学术论文?
武汉有人违规销售军服、警服,而当地市场有关官员竟为他们通风报信。可见,那些在打假活动中本应担负打假职责的人,却充当了制假贩假的“瞭望哨”,通风报信,亲临现场,布置应对。如此打假,又有何用?
在这些“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贪腐案例中,可看到那些人真可谓“铜钱眼里翻跟斗”、“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至上”主义,最可怕的是道德的沦丧,诚信的缺失!
在这样一种氛围和环境中,人们要问:诚信在哪里?道德又去了何方?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
理想信念的缺失,道德的沉沦和失衡,究其原因:
一、在经济发展中,道德文化建设滞后,甚至被忽视,理想、信念等价值观念建设不力。
从物质上来看,国家建设是成功的,取得了辉煌成绩。但是缺乏的是道德文化和精神理想的建设。以前,我们讲理想,讲道德,并加以实践、追求。现在讲得最多的是金钱、房子、豪车、股票,讲物质享受和时尚消费。从政府到个人,将如此多的注意力都聚集到了某些特定的物质和金钱上,其它的方面却忽略了。以至于前不久某大学教授放言“对高学历者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不加掩饰地以财富作为成功人生的标准,并自称“这是一句励志的话语”。一切为了钱,道德诚信弃之不顾;有时虽讲了,也只是讲讲而已。
二、权利和机会的不平等造成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严重。
解决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已十分迫切。造成贫富差距加大的主因除了经济结构转变的因素(因为新的经济模式往往更具造富效率,单纯靠劳动挣钱,显然比不上靠资本和技术挣钱)外,更多是某些社会秩序的持续失衡,乃至严重混乱所造成。
譬如就业权利的不平等,很多高收入的就业者并不关乎能力、勤奋,而是与特权有关,权贵子女进入较好部门工作者较多;很多垄断企业都有实际上的“世袭制”。又如企业改制方式不合理,每逢国企改制,便有少数高端人士成为富豪,而有些人失业下岗沦为贫困人群……由此折射出当今社会秩序中所存在的问题。毋庸讳言,在三十多年改革过程中,始终有一条权力变现的潜流存在,通过对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强势支配来垄断重要行业,以不受限制的权力来获取巨额腐败租金。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在“潜规则”的掩护下,包含着多少权利和机会的不平等!因此贫富差距决非给低工资者加上一二百元钱所能解决的。
三、社会“排斥性结构”容易使底层民众产生绝望心态,而走向极端。
当下贫富差距问题严峻,而又不可能真正得到改善。更为严峻的是其背后那些被固化的不平等体制和不断加剧的社会秩序多重失衡。这样的社会秩序下,在诸多方面日益扩大且固化的不平等,同时切断了社会底层向上层流动的通道,终于使之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么一批社会底层民众对生活意义的虚无,对将来没有出头日所产生的绝望,必然导致破坏性的绝望心态。只有共同富裕才是财富分配向公平正义原则的回归,才能真正避免国民分裂为对立阶层的悲剧。
四、道德和法制建设均没有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太少。而且多的是口头强调,往往又流于形式。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如何摆好道德、良知和金钱物质的关系,也没有好的实践和经验。许多家长也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但往往抵不过社会的力量,往往在不讲道德的大环境中失灵。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把“拜金”挂在口头上。在相亲节目中,一开口就是炫耀“总裁”、“经理”身份,家有万贯,居有豪宅,甚至说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之类的话,人品、道德、学识、感情全弃之脑后;搞艺术的,为了走红赚大钱,宁拍艳照,也不以为耻;女大学生为了舒服享受,为了求大款包养,甘当“二奶”,不知羞耻,有人还以为“情有可原”,如此不一而足。
如何重建诚信和道德,值得全社会关注。以我的浅见提以下几点:
一、必须弱化权力在分配格局中的作用。合理调整各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降低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实现和谐稳定。有专家认为:那种依赖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权力分配”有悖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侵害了个人发展,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在人们心理上划上一道鸿沟。只有改变收入高低不是靠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身份”、“关系”、“投机取巧”、“巧取豪夺”的状况,才是根本上改变贫富差距的要害,才能谈得上公平、正义。
二、解决问题要治本。首先是执政者、领导人要学规矩、做榜样,要讲道德、守法规。因为党的领导干部是当前的执政者,他们是社会的标杆,照理应当成为群众行为的楷模。但是当下,有一些干部借着有权、有势、有资源,不是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而是自己先暴富起来。面对这些情况,老百姓心目中就失去了榜样,失去道德的准绳,失去了信仰,也就失去了道德操守。从执政者、领导人做起是当前“挽民心,振乾纲”的要害。
三、共抓社会秩序的建设,共建社会公平和谐的发展,建立正常的社会心态。治理一个社会,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经济如何发展,还在于能让社会比较平稳比较和谐地发展,而且让社会各阶层群众,包括弱势群体或贫困群众的社会心态正常发展,而不走向畸形,走向极端。要建立正常的是非标准,并努力共同实践这一标准;要改变社会的“排斥性结构”,建立人们依靠个人努力奋斗、知识技能、聪明才智走向成功的通道!
四、说到底还要有信仰,有理想。人假如没有了理想,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目标,那就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失去了信仰和理想将是莫大的悲哀。这样的社会缺失灵魂,缺乏定力,以至物质至上、享受第一、唯利是图、道德沉沦。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要有社会规则的底线,要有理想追求。假如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然而,社会却是诚信缺失、道德沦丧,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现在需要的是花大力气,以艰苦细致扎实的工作来贯彻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