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期●回首抗非的思考●

天使面对新考验

作者:秦绿枝

  
  
  
  “白衣天使”的美誉,我记得早先只是用来称呼女护士的,如今已经“加冕”到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头上。尤其是置身于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经受了冒着生命危险的锤炼之后,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尚了。说他们是“天使”,说他们是“英雄”,说他们是“勇士”……如还有什么头衔可以用来赞美他们的话,都一点不过分。
  我们的党和政府对卫生医疗事业,对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一直是非常重视的。每年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是相当可观的。但谁能想到,这次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祸害人类,当其要冲的竟是医务工作者。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救治“非典”患者奋战在第一线,但不少人自己却被感染倒下了,有的甚至永远地离去了,这是多么令人惊愕,令人痛心!由此暴露了我们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防治能力一时还应付不了突发性的灾害,医护人员起初对新的传染病毒缺乏了解而疏于防范……这些问题都值得认真反思。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是革命的传统教育。牺牲者是不幸的,又是光荣的,是可供学习的榜样。可是再一想,如果我们早一点从广东那里吸取教训引起警惕,别的地方的医务人员不就可以不牺牲或少牺牲吗?为什么后来的医护人员在奔赴抗“非”第一线的临行前场面会显得那么悲壮?我们普通老百姓看了,在对他们表示崇敬之余,老实说心里真有点不是滋味。
  好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力挽狂澜,很快地就控制住了疫情,尤其对降低乃至排除医护人员的感染率采取了种种防护措施。社会各界纷纷捐钱捐物向抗击“非典”的医务工作者敬献爱心,舆论的赞扬,文艺的歌颂,深深地激励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好些医生、护士火线入党,显示了人格的升华,这是最让人信服的例证。
  如今,“非典”凶险的“潮汛”终于平息,非常时期的非常战斗告一段落,一切恢复正常,“天使”们大概都已回到原来的岗位,但自此又面对着新的更为长久的考验。
  此话从何而起?只因最近有家周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访谈,被采访的对象是北京一家大医院的副院长(留美硕士)。访谈的大字标题是“天使可以当多久?”内容是探讨我国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症结是现在的体制妨碍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文章呼吁政府能借这次抗击“非典”的契机,改变旧的不合时宜的局面,从而也就改进了医院的服务功能,这样天使便永远是天使了。
  医疗体制如何改革,兹事体大,我没有资格发言。但我想到了伟人的教导:“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的理解,在特殊情况下,人感情冲动,可能有特殊的表现,而在一般情况下,人习以为常,就不大容易显山露水。我倒恰恰认为,现在要提倡的正是这种习以为常的不平常,不管你评不评我先进,评不评我模范,工作就是要这样干,敬业、认真到位,始终如一,对大人物,对小人物,都是一样的服务态度。在机关单位,如能到处遇见这样的各级干部,在医院里,如能到处遇见这样的医护人员,那将是一种多么生气勃勃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
  我们热切地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