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期●故事会●

战斗在日伪心脏里

作者:

  
  
  努力开发历史资源
  抗战期间,苏中四分区军民(今南通地区)的反“清乡”斗争,堪称人民游击战争的一个典范。
  著名作家吴强当年所写的《反“清乡”胜利之歌》歌词对这场斗争作了这样的艺术概括:苦斗坚持九个月/血洒江海之滨/人人都喊杀/处处都喊打/烽火连天起/草木皆成兵/哪怕它阴谋诡计花样翻新/哪怕它封锁烧抢掠奸淫/哪怕它日夜搜剿鸡犬不宁/哪怕它据点林立步步为营/三百万军民如胶似漆一条心/就是一道攻不破的铁长城/三百万军如胶似漆一条心/就是一条攻不破的铁长城。
  这场伟大斗争是南通地区的重要历史资源。在这一历史事件60周年之际,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精选了当年发生在该地区反“清乡”斗争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汇编成《反“清乡”斗争故事》集,供社会各界,尤其青年学生界宣讲。入编的20多篇故事,均为真人真事,生动感人。其中《新“木马计”传奇》、《“宁过九条江,不过曹杨乡”》、《满门忠义》、《狼窝夺枪》等,其内容已在本刊发表过,现再选以下两篇在本刊《故事会》栏目发表。
  南通市有关部门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宣传革命历史,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值得借鉴的。华中大地,随处都有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人们应该努力开发啊!
  ——编者
  李鹤皋同志接受苏中四地委的派遣,于1943年初由抗日民主根据地石港进入日伪占领区南通城,和已经在南通城进行地下活动的林克、王承志一道,利用汉奸孙永刚在他们读中学时,与他们的师生关系,打入日伪“清乡”工作机构,搜集日伪的重要情报,以配合我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反“清乡”斗争。
  3月份,李鹤皋、林克、王承志随招考录取人员去苏州伪“清乡”训练所政工班受训。因有师生这层关系,伪教育长孙永刚视他们3人为“心腹”。
  4月上旬,苏州受训结束,3人随大队回到南通,根据受训时讲课的内容和所发的材料,以及听到的消息,随即向地委秘工部部长谢克东同志提供了日伪总的“清乡”计划和当前部署、“清乡”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地图,以及日伪军、政、党、特头目的情况及其相互矛盾等情报。李鹤皋在通城没有家,便向已参加地下工作的老同学宋敬之借了一间房子,作为秘密联络点。谢克东和搞政治交通的同志进城,都到那里接头联系。
  李鹤皋、王承志、林克都被分派在伪“苏北‘清乡’地区主任公署政治工作团”(以下简称伪政工团)团长孙永刚手下做事。李鹤皋在海门县城茅镇任伪政工团第三四联合分团部第二股(组宣)股长。当时谢克东同志正在茅镇据点内,深入日伪占领区,领导全分区党的“乙种组织”工作。他的“家”安在茅镇复兴街汤合泰油米店里面,老交通员朱老太假扮他的“母亲”。按预约,端午节那天李鹤皋以到谢家吃饭为名,与谢接上了关系。1943年9月,日伪刚提出延期“清乡”的反革命计划时,谢克东就亲自到伪政工分团部(茅镇浙宁会馆内),从李手里取走了这个计划与有关的地图。
  由于李鹤皋的“后台”是孙永刚,不久李鹤皋便接任伪海启联合分团部办公室主任。这就为地下党搜集日伪情报、保护我方同志和组织,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4年初,驻聚星镇的伪政工支团,随日伪军出发“清乡”,夜间与我县委机关遭遇,县委组织部长赵峰因腿部中弹受伤被俘,赵峰同志受伤后把随身携带的文件藏在河边芦苇丛中。这袋文件后被伪政工支团搜去了。当时日伪军,政、宪、特等组织系统较多,他们往往各自为政,彼此互不通气。这个政工支团获得这一袋文件以后,就按其隶属关系,上报给李鹤皋所在的分团部邀功。支团上报时,只是笼统讲缴获了共军的一袋文件,没有开列具体清单。文件用多层纸包好密封,并写上“密不录由”字样。收发员办好收文登记后,把来文和这包密件原封不动地送给李鹤皋拆阅批办。李拆开一看,非常震惊,发觉这包文件关系重大,除有一般性文件材料外,还有上级党委和海启县委关于反“清乡”斗争的计划部署等未失时效的重要机密文件,特别是在几个笔记本上,记着一些党组织名称及党员干部的名单,有的还有地址,有的几个名字用线连在一起,可能是一条联络线上的几个秘密党员。由于当时谢克东已离开海门,李鹤皋便立即去找王承志(他当时打入伪海门特区公署任第三科科长)共同商量,认为这包东西如果落入敌手,据以搜捕破坏,我党组织和同志就会遭到重大损失,因此,绝对不能把它原封照转地上报给伪政工总团部。面对这样关系重大的紧急事件,该怎么对付才好呢?因为在伪政工支团给分团部的报告上,没有开列文件清单,这就为销毁其中关系重大的文件、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至于从中抽出销毁哪些,保留上报哪些,则需请示上级组织决定。事关重大,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当夜,李鹤皋赶紧把这一包文件材料的详细目录全部抄出清单,次晨即赴通城,找到了林克,林克立即送交谢克东。谢克东接到文件目录清单后,一面布置应急和营救赵峰的措施,一面在抄录的文件目录单上做了记号。他指示把画有记号的笔记本和文件材料抽出来销毁,没有记号的尽快向伪政工总团部上报。
  这包文件压了一个多星期才上报,当文件报上去以后,还受到伪政工团的层层嘉奖。其实报上去的,都是剔剩下来已失时效和对我们无甚危害的东西。这样,我们既避免了一场意外的损失,又巧妙地蒙蔽了日伪,进一步取得了他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