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期●文化战士天地●

举起“血腥的旗帜”

——追记一本鼓舞反“清乡”斗争的小册子

作者:颜辉

《血腥的旗帜》是在1944年春季苏中反“清乡”斗争时期,由中共海启县委机关报——《东南报》社编辑、油印出版的。
  《血腥的旗帜》是编辑马力取的书名,并为它写了前言,在油印这本小册子时,他曾轻轻哼唱着《马赛曲》:“血腥的旗帜举起来了,看到没有?那疯狂的士兵,在田野里,疯狂的怒叫!他们来到你的家。枪杀你们的儿女和老婆!武装起来!同胞们!快结成队伍,前进!前进!把他们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园。”
  那歌声,给人们以深沉而有力的激励。
  马力还兴奋地向我们介绍了《马赛曲》的词曲作者,一个叫鲁热·德利尔的法军上尉。当年,马赛盟军就是唱着这首热火之歌开进了巴黎。这首歌词,经马力提议编入了小册子。
  秋去冬来,“青纱帐”不见了,苏北大平原光秃秃的,一眼就能望到天边。没有了可供隐蔽的“青纱帐”,我们的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只得全面转入地下,昼伏夜出,斗争的环境格外艰险严峻。为了编辑出版这本小册子,我们在1943年12月中旬开始征文和搜集材料。书稿和编者一同经历了无数次紧张的战斗和转移。1944年1月,我们转移到一个村庄,与村里豆腐店的伙计约好,发现敌情就放下“豆腐标”,以便我们转移。一天大清早,大家正忙着分发报纸,农民尹祖陶家女儿小芳忽然惊叫:“快!豆腐标放下来了!”尹家两个儿子赶快帮我们将所有工具和印好的报纸转移到竹园地洞里。桌子上《血腥的旗帜》的五万字的原稿,在这次发生的敌情中化为灰烬。原来敌人化装偷袭,来到豆腐店。那位耳朵半聋的伙计看到几个便衣,知道不妙,猛地放下了“豆腐标”。敌人起了疑心,严厉拷问这位伙计,伙计坚决不说,遭了一顿毒打,直到纸烟店陆家老伯伯闻讯出面作证,敌人才放手。报社的同志们获得了撤离的时间,痛惜的是那位遭敌人拷打的勇敢的伙计因内伤严重,不久便去世了。
  当年2月底,因为陆地上环境太紧张,海启县委会议就移到海上老鼠沙去开。会议开始前,洪泽书记从文件包里拿出几本散发着油墨香的小册子,分发给大家。他说:“这本《血腥的旗帜》,是东南报社马力、颜辉、高风、季淮等同志编的。这本小册子记载了1943年我海启县军民反‘清乡’斗争的英雄业绩,不仅对鼓舞我海启百万人民的斗志有重要作用,而且它将成为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宝贵文物。”
  县委委员许淦、赵一德等人高兴地翻阅这本小册子,他们感到多么亲切啊!
  副书记包志椿说:“在‘清乡’圈内,斗争如此紧张、残酷,我们海启县居然还坚持出版了《东南报》和《血腥的旗帜》!”
  洪泽说:“我们还出版过几期铅印报呢!”
  鲍志椿说:“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奇迹!”
  洪泽说:“《东南报》的同志们,住在农民尹祖陶的家里,受到尹祖陶全家的掩护。敌人几次来搜查,由于尹祖陶派出的小孩子哨兵及时报告情况,避免了损失。尹祖陶一家也很了不起啊!”
  《血腥的旗帜》仅油印了200本。在后来紧张的战争环境中都散失了。解放后,我们曾多方寻找,仅发现两本。1958年12月,得知原南通军分区参谋长彭友同志保存着一本;另一本是1959年春,在南通市委宣传部部长江行那里找到的。1961年11月底,我到南通出席党史座谈会,遇见江行同志,他把那本珍贵的小册子转送给我并写了赠语:
  “《血腥的旗帜》在抗日反‘清乡’斗争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由马力同志编辑,铁笔战士颜辉同志刻写印刷出版的。
  解放以来,到处搜集,仅发现一本,这一本是从马力同志家里找到的。马力同志于1946年秋病故,此本是他的爱人保存下来的。《血腥的旗帜》转到我手,我已保存了两年了,今颜辉从宁来此,特予转赠,以志纪念他的辛苦劳动!
  江行
  1961年11月29日于南通”
  由于战争年代斗争十分艰苦,马力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胃溃疡,加之当时缺医少药,饥一顿饱一顿,睡眠不足,他渐渐消瘦了,病情也明显加重。但是,他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忘我的工作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弱。他长时间不顾疾病折磨,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胃痛发作时,他把腹部顶在桌角上继续工作。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经常痛得昏倒。1946年春,他已无法坚持工作,只好接受组织的决定和遵从医嘱,去上海入院治疗。但病情继续恶化,由胃溃疡转为胃癌。他在生命垂危时依然乐观,心里想着《东南报》是否继续出版……
  1946年11月24日,年仅26岁的马力离开了我们。得知这一噩耗,我们深为震惊与悲痛。

我和马力同志相处不到两年。他是我的领导,虽然没有和我进行过促膝长谈,但对我不乏真诚关心和爱护。今天,我再次翻阅《血腥的旗帜》这本小册子,持此遗物深思,忆其音容笑貌。他对《血腥的旗帜》所倾注的心血,我们是不会忘记的,他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