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期●缅怀篇●

“新江抗”的战地玫瑰

——追寻朱一与林子明的青春足迹

作者:王仁山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1年的苏中战场,上面两人,一位是后来成为刘飞将军夫人的朱一,一位是后来成为戴克林将军夫人的林子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 “新江抗”、新四军618旅、华野1纵、三野20军,她俩都是闻名遐迩的“战地玫瑰”。

19404月下旬,刘飞、戴克林等随谭震林到江苏常熟东塘,组建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新江抗”),谭震林任司令员兼政委。“新江抗”开始有两个支队:以常熟“民抗”400多人为基础整编而来的1支队,以36个伤病员为基础发展起来的2支队。5月,1支队迎来朱一、林子明。此时刘飞是 “新江抗”的政治部主任,戴克林是支队长。此后,他们分别结成战斗伴侣,书写了精彩的人生。

受红色思想影响,从上海走上革命路

朱一,原名朱素娟,191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夏港镇,曾先后就读于名校江阴南菁中学和苏州高级女子师范学校。她的叔叔朱杏南1927年大革命低潮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苏州吴县地区地下党的第一任区委书记,后担任苏州县委书记,1929年春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1931年从容就义。她在苏州女师读书时,国文教师孙其敏(孙起孟,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常向同学们传播进步思想。受朱杏南、孙其敏影响,朱一在苏州女师常与进步同学相聚,曾参加驱逐反动校长陈淑、抗议校方辞退三位进步教师的学潮。

林子明,原名陈雪月,192012月生于上海,其父在法租界一户丹麦人家做厨师。林子明3岁时母亲病故,被父亲送宁波镇海大碶镇外公、外婆家寄养。8岁时,外公将她送到镇上条件最好的时敏小学读书。大革命失败,大碶镇仍有共产党人秘密活动。一天,一位王姓高年级同学和一位很受尊敬的老师被带走,据说因为都是共产党员。她也常见从东北逃难到大碶镇乞讨的人,讲述日军烧杀抢掠的恐怖。好人被捕,穷人逃难,国土沦丧……给林子明幼小的心灵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

八一三事变后,24岁的朱一毅然来到上海,明里找工作,暗中寻找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组织。一天,她巧遇已是地下党员的苏州女师同学王毓桢。经王毓桢介绍,朱一到上海最大的难民收容所办的难童小学执教,与从事难民工作的顾德欢、邱生凡、房雄等地下党员结识,参加他们组织的读书会、时事报告会、学习联共(布)党史等秘密活动。在那里,朱一除给难童教课外,还创建了一个有十多位进步青少年难民参加的慈愿剧团并任团长,带剧团到上海许多难民收容所演出抗日歌曲、短剧等,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情。

14岁从宁波回上海的林子明,本可跟父亲在法租界安稳度日,但抗战爆发后,她投身救亡活动,瞒着父亲,先后加入“抢救伤员团”和“国难青年服务团”等战地服务组织,到激战的四行仓库附近救护伤员;又加入 “民众救亡演说团”,走街串巷宣传抗日,毅然放弃报考初中。

上海沦陷后,林子明遇见邻居、地下党员王仲夫。原来,她的行为被王仲夫“尽收眼底”。经王介绍,林子明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 “华联同乐会”,每晚听讲座,接受抗日教育,帮助刻钢板、印传单。林子明还找王仲夫借阅了《西行漫记》等书籍,激发起革命热情,强烈要求到延安去,参军抗日。党组织派代表李方明(原名戴湘生)与她面谈后,让她在家等待通知。

日军占领上海初期,驻防兵力有限,上海周边乡村成为各种抗日力量的活动场所。193811月,朱一得悉难民所的负责人顾德欢将到青浦抗日游击队工作后,坚决要求同去。顾德欢让她动员一批进步难友同去。朱一很快做通十多位慈愿剧团演职人员的工作。1939125日,朱一带着这批青年知识骨干,化装越过敌人的9道封锁线,秘密到达青浦县观音堂地区,正式加入顾复生领导的淞沪游击纵队第3支队。

5天后,朱一又返回上海,多方联络,把一批青年积极分子,包括王仲夫、李方明介绍的“坚定分子”林子明,以及李杏妹(后名李毅)、朱守恒(朱一的弟弟,后名江新)、王初化等带到了青浦3支队。

民族危亡时刻,一起到青浦抗日根据地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陈云一道领导过青浦秋收暴动的顾复生,在上海沦陷后回到家乡观音堂开辟了青东抗日根据地,并联合几支抗日力量,组建了第3支队。3支队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名义上隶属于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戴笠的“淞沪游击纵队”,而实际上独立自主。19391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由顾德欢、顾复生、秦雄(王永成)、蔡群帆、顾德熙组成中共青浦工作委员会。顾复生担任第3支队支队长,顾德欢任青委会书记。

顾德欢的公开身份是3支队政训处处长,朱一、林子明等也被安排到政训处工作。朱一仍然兼任在慈愿剧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支队剧团团长。为不连累家人,一到青浦,她就将原名“朱素娟”改为“朱一”。到观音堂第3天,是一·二八事变爆发6周年,朱一将剧团曾在上海编排演出过的许多节目,安排在部队和各个村庄巡回演出。她还新编不少小型活报剧,组织演出,燃起战士和群众的抗日热情。

19393月左右,剧团的男性演职人员全部下部队当兵了。朱一被顾德欢留在政训处,编写支队教材。这是游击队的第一本教科书,提高了战士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她的工作受到一致好评。4月,由顾德欢介绍,朱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年春夏,根据上级“积极开展地方群众工作”的指示,朱一受命领导开辟青沪公路以北的党群工作。不久,她就将路北地区的农抗会、妇抗会、儿童团等都组织了起来。

19401月,朱一与林子明、李毅一道,在观音堂的钱家木桥附近开办一所小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群众工作。她们住在村民家,多次机智躲过日伪的搜查。林子明因工作出色,表现坚定、勇敢、机智,19403月经朱一和李毅介绍,被党组织吸收为党员。

在青浦的14个月,不少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了:3支队1大队教导员房雄,顾复生的外甥、1中队中队长王正芳,曾考察过林子明并将她介绍到青浦的李方明……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吓倒朱一、林子明,反而激励她俩奋勇前行。

朱一开辟路北片,既要负责整个“面”,又要抓钱家木桥小学这个“点”,与林子明、李毅时分时合。1940413日晚,朱一和负责路南片的徐虹与顾复生、顾德欢等开完会后,一道到陆家角北面的独家村住宿。14日凌晨,日伪军突然包围了这里,并在水陆要道设置哨卡,抓到有疑点的青壮年男子就杀,后来连妇女、老幼都不放过。为不连累老乡,朱一、徐虹决定冒险向路南突围,路上巧遇一位姓黄的工作队员,方知3支队已化整为零转移、顾复生已秘密回上海,于是就化装成菜农,混进上海市区。

同样在14日凌晨,林子明和李毅在睡梦中被房东叫醒,发现钱家木桥四周都是日伪军。她俩趁黑到树林里躲避,后躲到黄渡镇伪军据点附近一位熟悉的老乡家,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住了五六天,得知敌人准备在黄渡镇清查户口。她俩设法弄到“良民证”,也进入了上海市区。

一起到东塘“江抗”,融入铁的新四军

在上海市区,朱一、徐虹、林子明和李毅费尽周折,寻找地下党组织。朱一和徐虹在跑马厅(现人民广场)碰到3支队中队长许世亨,又见到支队政治部主任张松年(朱启銮)。张松年指示朱一到昆山,再到常熟东塘。

林子明、李毅同样到跑马厅附近的一个联络点,负责人陈白告诉她俩,顾复生和其他领导人在附近一家旅馆,但等赶去时,他们已离开一天了。她俩后经张松年安排,随“江抗”指挥部参谋周达明(不久任“江抗”新组建的3支队参谋长)一起来到了常熟东塘。

19405月初,劫后余生的朱一和林子明、李毅在东塘重逢,都万分激动。此时,组织通知李毅返回上海另有任务。周达明就带着朱一和林子明去了“江抗”。

早在1939年初夏“江抗”东进上海袭击虹桥机场时,她俩在青浦根据地也为之振奋。7月,叶飞率“江抗”到观音堂地区给青浦党、政、军干部做报告时,朱一做会议记录,听说“江抗”要带走3支队的几位剧团演员,也要求同去,却因工作需要未获批准。现在,她俩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地方,被安排到了1支队政治部工作队。工作队有10多个队员,队长是张孟荣,而女性就朱一、林子明和陈光3人。

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宣传、组织群众,打仗时救护伤员。朱一和林子明经过在上海,特别是在青浦14个月的“开辟”实践,深谙此道。很快,朱一担任了工作队队长,林子明也是独当一面的队员,让司令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刘飞、支队长戴克林等都刮目相看。不久,为开辟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江抗”成立直属民运大队,朱一担任大队长,队员化整为零,分散到各个县区乡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游击武装,发展党的组织,开辟扩大抗日根据地。

19408月,“江抗”组建民运训练大队,朱一又担任大队长。民训大队先后办了5个班,其中有一个女子班;学员除了澄锡虞地区的进步学生、店员、学徒外,还有从无锡、苏州、上海等城市来的爱国学生和工人。民训大队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经常跟着“江抗”指挥部在江阴、无锡一带流动办学,以打谷场、农家院当课堂。3个多月的培训中,她向学员讲授了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国革命运动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运工作等。这些学员随后都奔赴抗日战场,其中不少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同时,1支队调往锡北寨门地区,工作队一同前往做“开辟”工作。林子明在锡北先后担任张寨区委书记、锡北县委宣传部长兼妇女部长,担当起发动、组织群众的重任。后来,朱一出任澄西县委组织部部长。

这期间,朱一的革命坚定性和出色的工作,吸引了“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的目光。刘飞带一个赤卫连参加红军,三过雪山、草地,战斗中带头冲锋而身负重伤的英雄形象,也为朱一所敬佩。此时刘飞已35岁,连谭震林也关心起他的婚姻大事。不久,刘飞调任新“江抗”第1纵队政委。就在驻地,刘飞与朱一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后来,已怀孕的朱一无法随部队一起转移,被组织安排秘密回江阴老家生育孩子。再后来,朱一担任了华野一纵子弟小学校长、三野子弟学校教导主任等职。

皖南事变后,苏南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东路部队组建为618旅。19415月,6师组织庞大的“江南参观团”赴苏北新四军军部参观学习,林子明是参观团中5名女性之一。不久,日伪顽对苏南发动大“扫荡”、大“清乡”,上级决定参观团中包括林子明在内的18旅及身份公开的地方干部不回苏南,暂时到如西县双甸区工作。

11月,6师师部及18旅中做地方工作且身份公开的干部,分批由苏南向苏中的江都、高邮、宝应地区转移。12月,林子明被调到江都县曹王区担任区委书记,不久又被派到真武区担任书记并兼游击连指导员。江都有真武、丁沟、樊川3个区,丁沟、樊川被日伪军控制,樊川还有土匪武装。林子明就在夹缝之中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和学生加入抗日队伍。

林子明任曹王区委书记期间,因响应中央“主力部队地方化”而到丹北地区担任军事部长的戴克林,托人给她捎来一封情书。戴克林西征时身负重伤掉队、凭着信念乞讨4个月到达延安;到东路后在谭震林宣布其担任支队长的第一天,就指挥部队打了一个大胜仗,都让林子明无比感动。1942年冬,新四军苏中一分区组建第二个江都独立团,戴克林任参谋长,林子明又与戴克林在江都共同战斗。1943年初秋,在时任618旅旅长刘飞和夫人朱一关心下,戴克林与林子明在江都成婚。

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规模整编,朱一、林子明带头执行军委决定,脱下军装。朱一甘愿放弃工作当家属;林子明转业到地方,先后在无锡市委及合肥、南京、杭州等地大学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