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同志来到合肥。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会见教授、专家,倡导学术自由,鼓励他们为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3日上午8时,陈毅由黄岩省长陪同来到合肥师范学院(“文革”中并入安徽师大)党委会议室,与事先在此等候的院党委领导和十几位教授会面。笔者时任院党委秘书,受命担任会见记录。
陈毅对1957年整风反右后高等学校和学术界出现的万马齐喑的局面深为焦虑。他说:“我们是马列主义者,要提倡学术自由,学术问题要自由争论,这样就有创造。一个新学派出来,就有一个学派来反对,这是一个规律。毛主席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表后,当时就有人反对。自由讨论、争论,就会有新的东西出来,就会有发明创造。千万不要把人家学术会上的讲话拿来批判。1957年那么一搞,人家就不敢讲话了,这不好。”他要求党委加强领导,鼓励老师们把学术活动开展起来。
在谈到当时师生们极为关注的红与专也就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时,陈毅明确而又肯定地说:“首先是党委书记要懂政治,政治蹩脚可不行。对一般师生只要明辨大是大非就行了。有些人对政治兴趣不大,不要勉强,人总是各有所长的嘛。在这方面不能搞平均主义。”他接着又说:“当然罗, 搞业务的人也要懂点政治,政治是方向,不能读死书。政治学习不要勉强去搞,要学生读《资本论》,恐怕读不懂吧?有些书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再读。‘政治’不离口不等于办好了大学:大学办好了群英荟萃,人才辈出,这就是政治。”
陈毅十分珍惜人才,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他说:“我国没有几个大科学家,在世界上是站不住脚的。外国人赞扬我们有干劲,但说我国的科学水平目前还只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水平。所以我们要争气,要搞学问。搞学问要有股子韧劲,要搞他个10年20年,要出几个大科学家。”说到这里,他面对院党委书记陈望岐说:“过去高等学校招生和分配往往不根据人家的志愿,大笔一挥,糟蹋人才。”他进而动情地说:“我们没有原子专家不行,没有火箭专家也不行。人才哪来?要靠自己努力,不能依赖于人,更不能乞求于人。所以,不能糟蹋人才,不能压制人才,更不能反对人才!”“对工业、农业劳动模范给予表扬奖励是对的,但对有贡献的知识分子也应该表扬奖励。谁搞出原子弹,把卫星搞上天,我就向他磕三个响头!”
谈到外国语教学,陈毅针对解放后一个时期只强调学习俄语,甚至排斥英语的情况,气愤地说:“有人认为反对帝国主义就不能学习英语,说这是以实际行动反对帝国主义。这个逻辑讲不通,是糊涂观念。学好英语不是可以更好地反对帝国主义吗?”并强调指出:“学点外语很重要,尤其是英语很重要。在国际上使用英语的范围很广,走遍九洲万国还是讲英语的多。其次是法语。目前使用俄语的还只是少数几个国家。西班牙语也很重要,拉丁美洲的国家大多数用西班牙语。学习英语要从高小抓起,中学阶段更要抓好。外语院校的学生也要学习中文,还要学点古典文学。师范院校外语系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外语,尤其要学好中文,不然中国人不懂得中国文怎么能当好老师呢?”
谈到如何正确对待下一代的问题,陈毅深情地说:“就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孩子,只要他们功课好,思想上有进步就不错了,应该一视同仁。倒是干部子弟一般的功课不怎么好,主要是他们的条件太优越。条件太优越了就学不好。我的孩子上学放学就不许用汽车接送,让他骑自行车,摔死活该!在学校里,我也不让他们讲‘我是陈某的儿子’。我常对他们说,沾老子的光是不光彩的。我有个孩子在一年级评上了优等生,二年级留级了。老师给我写信说是为了照顾,仍给他升级。我立即回信说这种照顾我一点也不感激,该留级就留嘛!第三年功课就好了。”
陈毅精力充沛,谈兴甚浓,从学术自由、发展科学谈到爱惜人才,从强调外语教学讲到子女教育等,不觉已经11点,三个小时了。陈毅走出会议室与党委领导、教授们合影留念。
42年过去了。陈毅同志当年谈话中所期盼和追求的那种目标和政通人和的局面都已基本实现了。如果陈毅同志在天有灵,他能不为此而赋诗庆贺吗?
(作者为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原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