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期●专稿●

拜谒列宁墓

作者:陈德良




2003年7月30日,我们这支由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及市党建研究会部分领导组成的考察队,一行16人,乘坐俄罗斯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前往莫斯科红场瞻仰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遗容。这是我们此次莫斯科之行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我们早早来到了位于红场西北部的亚历山大花园。开放式的花园建于1820年至1823年,景色优美。人们有的在欣赏花草树木,有的在大树下看书、休息。我们直奔花园东南角的无名烈士墓而去。

无名烈士墓建于1967年,墓内安放着从克留科沃村的墓中移葬到这里的一名无名战士的遗骨。当年该村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是鏖战地,很多人英勇捐躯。墓前二名持枪战士守卫着。此时,正值一小时换岗的仪式,只见三名持枪战士从东边正步向西边走来,到达墓前,敬礼,换岗,整个过程约2分钟。无名烈士墓上放着鲜花。今天,这里已成为许多外国元首到访后献花之地。很多新婚夫妇也喜欢来这里致敬及拍照留念。墓前的火炬昼夜长明,象征着革命烈士英灵永存。我们透过跳动的火焰,心里默念:虽然你的名字不为人知,然而你的功勋永垂史册,你不仅是莫斯科人、俄罗斯人,也是我们中国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共同学习的榜样,你的精神将激励后人。在墓前,我们向长眠在地下的红军战士默哀致意。

走过无名烈士墓,一列长长的队伍在向前移动着,那是去列宁墓的队伍。我们加入到了队伍之中,从人们不同的肤色中,我们看到了俄罗斯人、加拿大人、韩国人、非洲人……导游尤里娅告诉我们,每天都是这样,从早到晚排队去瞻仰列宁。我们为列宁现在仍然是世界人民崇敬的领袖而感到高兴。半个小时后,我们经过了两道电子检查关口后,进入了红场。

红场是莫斯科的中心,紧挨着克里姆林宫墙,南北长700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万余平方米。15世纪90年代这一带发生大火后,就在空旷的废墟上建成了这个广场,所以也称火烧广场。17世纪中叶开始称为红场,俄语中的“红色”含有“美丽”的意思,所以红场有着美丽广场的意思。之后,一直是商业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定时宣读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的地方。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也在此举行庆典活动。我们踩在当年铺设的石块上,地面凹凸不平。

列宁陵墓在红场的正中央,靠克里姆林宫墙一边。这是一座深红色的大理石建筑物,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外表是阶梯状的三个立方体。采用深红色和黑色大理石和花岗石建成,深红色代表革命旗帜的颜色,用以尊敬列宁,黑色代表人民的悼念之情。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石碑,重60吨。陵墓四周环绕着四季长青的枞树。列宁墓的结构与色调肃穆凝重,体积为5800立方米,内部容积为2400立方米。顶部是两级阶梯状的平顶,作检阅平台,两侧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

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进入墓室,昏暗的灯光一下子让人难以适应,给人一种肃穆之感。顺着台阶小心翼翼而下,出奇的静谧,可以听见鞋子在大理石地板上叩击出来的足音。四面壁角,站着威严挺立的卫兵。有人刚出声,就被卫兵用手指放在唇边发出的“嘘”声劝止。来到中央地下展厅,灯光明亮了许多。只见高高的台基上安放着一具水晶棺,棺内是列宁的遗体。他躺在棺内,脸部表情是那样安详、平静,他双手平放在胸前,左手指伸得很直,右手指稍拢,作半握状。我们沿着水晶棺移动,在中间位置,我们停了下来,向列宁同志深深一鞠躬。快出棺厅时,我两次回头,想多看一眼列宁的容貌。无奈,后面的队伍将我挤出了墓室。走出墓地,阳光灿烂。沿着克林姆林宫的围墙,徐徐前行,观看着苏联建国英雄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纪念碑。在一组历史人物雕像中,有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伏罗希洛夫、伏龙芝等。在斯大林雕像前,我们静立致哀。今天,在俄罗斯,斯大林的名字已很少提及,原先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街道等都已改名。雕像已不见,仅在红墙脚下还保存着,这个雕像是1961年竖立的。在斯大林去世后的1953年至1961年间,他的遗体曾与列宁遗体一起安放在列宁墓中。1961年被搬了出来,葬于雕像下面。对斯大林功过,历史会作出评价。尽管斯大林曾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在我们心目中,仍然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是领导和指挥苏联红军战胜希特勒法西斯并歼灭日本关东军的苏联大元帅,我们仍崇敬他。红场既容得下从此出发上前线反击德国法西斯的雄兵百万,也应容得下那些后来引起争议的伟大人物。